【居士随笔】论气质

 

气质,是一种神韵,一种格调,一种自信,一种气度,一种古典,一种高雅。一言以蔽之,气质是一种让人欣赏的特质。当然,这些都是以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道德品质为基础的。...



        什么是气质?在《辞海》里,将其释义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也指指诗文清峻慷慨的风格。而维基百科里称:气质(temperament)为心理学名词,意指一个人内在的人格特质,如内向与外向、勇敢与温和。它通常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学习而来。现代遗传生物学者认为,许多先天性格存在着基因的影响。



气质,来自天分,来自历练。有天生丽质,也有后天的塑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那是气质。历经沧桑的内含与韵味,那也是气质。培根在《论美》里说:“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季之美尽在晚秋。”培根这里说的晚秋之美,就是历经沧桑的气质美。

日常生活中,气质一词多用于对女性美的评价。从美学观点讲,女人不但要漂亮,更要有气质。女人的气质,应该是一种淑女性的特质,如气定神闲的微笑、宠辱不惊的淡定和风过无痕的从容。这种气质之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能在其举手投足之间,言词谈吐之间,眉目神情之间,体会到一种风韵,几分魅力。在评价女性的气质时,人们常用艳而不俗、仪态端庄和风韵犹存等词汇。女人的气质体现了一种心境与气息,其中不乏智慧、内含、高贵与优雅,更充满着女人味。对男人而言,看一个有气质、有内含、有颜质的女人,就像读一本有丰富故事情节的书,一种美的享受,韵味无穷。



本居士曾在拙文《读书闻香品女人》里写道:女人另一个价值就是其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一种气质,这一点也许更使男人着迷。这一点在东方女性身上,尤为突出。易安居士词之美,就在于其表达女性的忧伤与情思的内心世界,什么“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什么“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什么“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易安居士的作品,代表了东方女性的婉约之美。近代才女作家张爱玲《十八春》中内心善良坚强的顾曼桢,《倾城之恋》中追求爱情又富于心计的白流苏,内心世界十分丰富。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详细地描写了她作为现代女性的情感世界。张曼玉演的《花样年华》,将现代中国女白领的气质与内含作了充分的展示。当然,西方女性的内心世界,也有其丰富的一面。白朗宁夫人的抒情诗,抒发了女人的美丽心灵。夏洛特?勃朗特笔下的简.爱,虽然相貌很平凡,但是内心丰富美丽,她坦率,热情,纯真,坚毅,极具内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对爱情梦幻般的追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康斯坦丝的感情历程,《恋爱中的女人》里两姊妹的内心世界,女性心理之细腻,展示无遗。女人的内心,是复杂的,是深沉的,是活跃的,是丰富的,是读不懂的,又是让人着迷的。实际上,有时与女人交流,你会感到她们内心有另一种智慧,一种对外部世界细致的观察能力,一种品味,还略带一种狡黠。



        关于女性的气质美,文学大师更是有绝妙的品评。列夫.托尔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里对女主人的气质美有一段生动的描写:渥伦斯基跟着乘务员向客车走去,在车厢门口他突然停住脚步,给一位正走下车来的夫人让路。凭着社交界中人的眼力,瞥了一瞥这位夫人的风姿,渥伦斯基就辨别出她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他道了声歉,就走进车厢去,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这并不是因为她非常美丽,也不是因为她的整个姿态上所显露出来的优美文雅的风度,而是因为在她走过他身边时她那迷人的脸上的表情带着几分特别的柔情蜜意。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着他的脸,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伦斯基已经注意到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中国女性的气质美,在古代有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玉环等四大美女。她们皆具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气质美。如果梦回民国,则有民国范的四大美女的林徽因、陆小曼、周璇与阮玲玉和四大才女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与张爱玲。在上世纪末,则有“华样年华”的张曼玉,在当时也是风华绝代了。还有陈道明的妻子、前央视女主持人社宪,也是当时的知性气质女性代表。在当代演艺界,更不乏气质型的女性,如范冰冰、徐静蕾、孙俪、李冰冰、蒋雯丽、陈好等。

对男士面言,气质应该是英国的贵族精神与古代的名士风尚,正所谓中西合璧。

英国的贵族精神,玩的就是气质。所谓的贵族气质,就是家教、学校良好氛围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无形中形成的亲切与自然,举手投足中的优雅、高尚与彬彬有礼,这就是教养。别尔嘉耶夫认为,贵族气质的首要标准,是看一个人精神所达到的高度,而不是看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张爱玲也描述过,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公寓里的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这就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有贵族气质的人,不在于是有多少钱,不在于是富人,而在于个体的人格、尊严与品味。这种由家教、学校等成长环境熏陶出来的贵族气质,没法让人瞧不起。

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玩的也是气质。所谓名士自风流,就是一种气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魏晋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了。其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气质尤佳,忧郁冷峻,特立独行。时人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其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当然,古代名士的气质,有多种类型。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气质,李清照、柳三变的婉约气质,各有特色。古往今来,都有人欣赏,都有一大群粉丝。

气质,是一种神韵,一种格调,一种自信,一种气度,一种古典,一种高雅。一言以蔽之,气质是一种让人欣赏的特质。当然,这些都是以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道德品质为基础的。

在讨论“主要看气质”这个话题时,有朋友强调:主要看业绩。我立马回答说:错。格调与工作是两回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追求的不是业绩,不是官做的多大,而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这种闲云野鹤的隐士精神,也是一种气质。暴发户很有业绩,钱多的是。但他们多数人没有气质,骨子里还是土老财。在官场上,为了上升的通道,很多人曲意奉承,迷失了个性。这些人虽在官场里如鱼得水,很有业绩,但还是缺少了一种气质,更谈不上贵族精神与文士风范了。当年,伟大领袖想在全国思想界一统江湖,但他知道许多知识分子有一种桀骜不驯、独立特行的风骨,根本无法从精神上进行征服。于是,当时就发明了资产阶级精神贵族一词,欲将这个群体从精神上与肉体上消灭之。

气质,一种来自骨子里的东西,非常自然,从不矫揉造作。别人模仿不来,也pose不来。


    关注 华林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