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教父》——马里奥 普佐

 

dddd...



在巨大的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

——(法)巴尔扎克



马里奥·普佐(1920—1999),出生于纽约,第一代意大利裔美国人。二战时加入美军赴欧洲作战,战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社会学。一九六三年成为自由撰稿人,着手创作有关西西里黑手党的小说。一九六九年《教父》的出版,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他的其他作品,如《西西里人》和《拒绝作证》等也都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家族》为其临终遗作。


《教父》是于1969年出版由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创作的一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讲述麦可称为黑手党之后发生的一些列故事。

马里奥·普佐从小喜欢听意大利黑手党Mafia的故事。普佐与弗朗西斯·科普拉(Francis Coppola)合作,将《教父》改编成电影剧本,1972年搬上银幕,由巨星马龙·白兰度主演,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
内容简介

麦可是柯里昂家族人,是一名“乖乖的大学生”,他的父亲是黑道人物,但因不肯跟其他帮派合作贩卖毒品,险遭暗杀。在谈判时他杀掉了五个帮派的代表和一名警察局长,为了避风头躲到意大利。麦可的大哥被杀。回国后的麦可成为了黑手党新的领袖。
作品鉴赏

这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的是一个家庭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来实现自己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详细过程。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普佐的表现技巧颇见功力:在他的笔下,一个本来令人感到义愤的情节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冲动,一切杀戮,一切粗鄙的两性关系,都同他所刻画的人物所处的情境协调一致。但同时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气质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实可信。《教父》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阴险的犯罪集团的权威性的小说。
书评
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文 | Ada


巴尔扎克说过,在巨大的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这句话,出现在这部小说——《教父》——的开篇。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难得说出了一句这样绝对的话,也许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否定它,但是细细想来,事实又是怎样呢?

书中的“教父”——考利昂老头子,从来喜怒不形于色,于他而言,这是愚蠢的自我内心的最直接的表白。他以他的谦虚谨慎的作风威震纽约,乃至整个美国。他懂得:“社会上常常会有突如其来的侮辱,那是必须忍受的。在这个世界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微不足道的人,如果他时刻留意的话,总会有机会向那些最不可一世的人报仇雪恨。”

普佐的描写,让原本十恶不赦黑帮行径竟变得如此容易被人接受,甚至让人们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产生一种敬畏和信仰。这无不是一种功力。在这庞杂的人物群中,你总会发现自己的影子,而这种影子,是躲在每个人审视自己时都不愿去承认的最灰暗的一隅。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些时刻里,作祟的又是谁呢?

以下是我凌晨读完小说之后,罗列的一些感悟,有点乱——

“黑帮”一词在意大利语中的原意是“避难所”,人们宁愿相信这里存在真正的“正义”;

所谓“友谊”,即让双方都可以获得好处,而相互感激;

学会同人“讲道理”,目的是摆明好处,让对方信服,以德服人;

想要收服一个恶魔般的人,就要让自己成为唯一能杀死他的人并且要让他知道;

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

不能让外人知道我们的内部的意见分歧,这是敌人击溃我们的武器;

缄默原则,只讲重点,不说废话,对外人闭口,决不谈“正事”;

忠诚,即会有回报,背叛是不可能得到宽恕的;

复仇要有计划,行事要冷静,忌冲动,何时都不晚,不能失败;

言而有信,否则不许诺;

做人要狠,该出手时就出手;

人可以互相利用,但是要抓住对方的弱点,赢得主动权;

“黑白通吃”;

权利要分散,而实权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防止分裂;

相信家族的力量,重视血统,有家庭责任;

眼光放远,每时每刻为将来聚拢人才;

善于倾听别人的痛苦,力所能及地帮助,因为不久可能会用得到他们;

懂得报恩,只感恩不行;

时刻审视自己身边的人,即使再亲近的人也会背叛;

做事要绝,一旦决定,不留后路。

存在即有道理,没有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这个社会中。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法则——优胜劣汰,适用于所有存在生命的地方,有生命就要生存,要生存就有竞争。想要好好地活下去,黑帮的法则无不是另一种“良药”,它从另一种角度告诉你,当你所谓的光明的正义之路走不通时,就要换种思路,那时你就会悔过当初,因为这里才是你的出路。

曾和朋友聊天,席间他说:暴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他这样讲道:有些人,说不听就吓,吓不怕就打,打不服就往死里打。

唔,原来,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血腥……




    关注 洛之醇G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