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无状之状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到处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到处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用眼睛看它却看不见,把它叫作“夷”;用耳朵听它听不到,把它叫作“希”;用手摸它摸不到,把它叫作“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来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是“道”的规律。

[为人之道]

《庄子·应帝王》有这样一个故事:天地初始一片混沌,清扬和浊气混合在一起,不断地变化。很多怪异生灵孕育而生,它们对于混沌和黑暗不仅习惯了,还有很多化为神。有这样一个混沌的神,西部山系的头山崇吾山以西三百五十里的天山就是他生活的地方。混沌的外观很像黄囊,躯体庞大如大象,比起大象多了两只腿;六只脚像熊掌,却不如熊掌坚实;皮肤红得像丹火;背上生有四翅;尾巴如狗。没有容貌没有耳目口鼻的它却能欣赏歌舞,能听得懂混沌中的声音,能判断人的好恶。它行动起来像一团不透明的影子。

一天,海里的两个时间神“鯈”和“忽”在路过天山时,遇见了混沌,就和他说话。他们说的话混沌能听得懂。两个神感到很遗憾,混沌没有眼耳口鼻,他们为混沌的生存感到忧心。他们做了个决定,用斧头、凿子等工具帮助混沌开七窍。

“鯈”和“忽”对混沌说:“我们的好朋友混沌啊,作为神的你,蕴涵了天地精华,经过亿万年和天地的亲密接触来感知事物,但你不知道天地的生物都生有七窍,眼睛能看清世界,耳朵能更清晰地听到万物的涌动,嘴巴能品尝到天地精华的美味,鼻子也都能分辨出来很多的味道……”

混沌答应让他们帮自己开窍。“鯈”和“忽”花了两天时间凿了两只眼睛,又花了两天在眼睛下部凿了两个鼻孔,第五天在鼻子下凿了个嘴巴,第六、第七天凿了两只耳朵,混沌经历了七天有了七窍。没想到,开七窍后,混沌不仅没有享受到七窍之便,反而悲惨地死了。

这则寓言是庄子精心编撰的,“鯈”“忽”和“混沌”都是庄子虚拟出来的,这三个人物的名字怎么会这么奇怪呢?而名字的寓意就像老子讲的“夷”“希”“微”“惚恍”是一样的,“鯈”“忽” 和“混沌”内涵也各不相同,“鯈”和“忽”的意思是急躁、匆忙,而“混沌” 指浑然天成、无法辨识的状态,就像“惚恍”所代表的含义一样。“混沌”就是“道”,而“鯈”和“忽”则指人们错误的理解“道”的态度。没有五官七窍的“混沌”象征微茫浑然、玄不可识的“道”,可人们却都以为“道”是可感知的,想通过感官去感知大道。而一旦五官可以感觉到的东西就不是“道”了,而混沌的死就证明了这一点。在第一章,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五官感觉不到的才是“道”,可以用五官感觉到的就和“道”背道而驰了。

司马迁是西汉时伟大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根据司马迁自己说的,他祖父就是西周的史官,到汉武帝时他父亲司马谈官拜太史令。太史令掌管文史星历等皇家档案,能接触到很多珍贵资料。所以司马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他另外还曾经跟着孔安国和董仲舒学习,青年时他游历了很多地方,走遍了祖国的河山。司马迁的游览不仅是观赏山水之色,还承载着文化的使命,可以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文化苦旅”。司马迁亲自到了当年大禹、孔子、屈原、秦始皇等知名的历史人物所生活过的地方。就这样司马迁的心中蕴藏了极为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情感,这些为他日后修史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司马谈想编纂一部古今通史,这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非常繁杂,所以生前没能实现这一宏愿。他一辈子都在以史为业、有志于史,临终时司马谈带着遗憾嘱诫司马迁,如果他还可以做太史令,一定要牢记这件事,不要忘了父亲的大志,不要辜负了祖先。

司马迁在父亲去世不久后果然成了太史令。就是所谓的“在其位而谋其政”,而且被父亲的遗志时时激励着,所以司马迁不敢有丝毫耽搁,便利用职务的便利开始对这部规模空前的国家通史着手编写。而就在司马迁的编写工作逐步进行的时候,却大祸临头。

天汉二年,即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得攻打匈奴,惨败,李广得仓皇逃回,而他带领的军队几近全殁。当时担任骑都尉的李陵率兵五千在另一战场与匈奴单于亲自带领的三万精锐作战,李陵指挥军队灭掉了匈奴五六千骑兵。单于增调了更多的兵。而李陵迟迟没有援军,这样敌我的力量就更加悬殊了。但匈奴军还是不能战胜李陵军队。几千汉军在李陵的卓越指挥和坚毅勇猛精神的感召下丝毫没有害怕数万匈奴兵。单于见两军对峙也没有办法,就打算撤军了。正在关键的时候,汉营有一个士兵逃到匈奴,单于知道了汉军内部的真实情况。单于改变主意,继续围困李陵的军队。这样被久围又得不到支援的情况下,李陵寡不敌众被匈奴军擒拿而投降。

汉武帝大怒,大臣都谴责李陵。但司马迁却没有听大家的议论,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此事。他说以自己对李陵的了解,有“国士之风”的他常常都能为国家奋不顾身,这种人的忠心天可明明鉴,就可以推断出李陵是万不得已之下才会投降,他一定是想保存实力,伺机而动。司马迁还说李陵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绝不可能是叛降之徒。其实司马迁如此夸赞李陵的人品,并不是因为私下的交情,他们平时也不亲密,而是因为不满朝臣的借机诽谤他才挺身而出,慷慨陈词,伸张正义。

司马迁的这些话不仅在理,也与实际相符。但当时汉武帝完全愤怒了,已经失去了理智,司马迁讲的这些道理又怎么会心平气和地去听呢?所以汉武帝更加恼怒,将司马迁投入大狱。

司马迁刚刚入狱,就传来李陵率匈奴军队攻打汉朝的消息。这就等于是在说司马迁朝堂的话是一派胡言,不仅与事实不相符,甚至还可能居心不良。这样的情况下,汉武帝处斩了李陵的便宜,并株连三族。受牵连的司马迁被施行了极为残忍的腐刑。当然李陵率军攻打汉朝的事后来证明是谣言,但就是这个谣言致使李陵与汉朝的关系彻底断绝了。李陵是很不幸,但他的不幸源于他的投降之罪,那司马迁又有什么罪过呢?却因为他善意的忠言招来横祸。

古代的人们一般都认为,腐刑是对人最严重的侮辱。而狱中的司马迁遭受的何止腐刑,还有其他方面的折磨。后来他把自己的遭遇在信中写给朋友任安:“交手中,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让司马迁痛不欲生。而一想到还没有完成父亲的遗志,自己的著史工作还没有完成,忍辱负重的他还是活了下来。

司马迁后来说,自己虽然很胆小软弱,想苟活于世,还是能分辨出来弃生就死的界限,又怎么会如此忍辱偷生?奴隶婢妾都能自杀,更何况我!能在污浊的监狱之中活下来,不愿意死去,是因为我还没实现自己的夙愿,如果我平庸地死了,我写的文字就不能流传于世了。

司马迁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叭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孝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些先贤志士让后世困顿乖蹇的人有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从他们那里司马迁汲取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营养,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做出了生与死的正确选择。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因为汉武帝大赦天下而出狱。直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著史志愿,一共130篇,这不是后来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太史公书》)。

[商海之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意思是看不见的叫作“夷”。“道”虚无缥缈,不可感知就是指“夷”。这就是跟“商机”有点类似,商机倏忽来去,也难以确定、把握。

对于对“道”有追求的人来说,“道”再难心感知追求,也一定要去做,不然怎么得道?再难也要去把握商机,不然怎么赚钱呢?要感知“道”就要“至虚极,守望静笃”,把握商机却靠观察。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先天不足”中走过来,面临各种严重问题,国家开始整治和规范房地产行业。1994年一连串的宏观调控政策先后出台,那些投机房地产市场的人赔了大量的钱。

但就在许多人都避开房地产行业时,许荣茂加入了。他觉得北京房地产市场处于低点,因为北京是首都,聚集了很多高端人士,客观上看潜藏着一个高档楼盘消费市场,却一直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许荣茂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从亚运花园、华澳中心到紫竹花园、御景园,都很热销。在北京的五个项目、三千多套房子他全部卖空,达到了几十亿的销售额。许荣茂的世茂集团在一片低迷的北京房地产市场上“ 一枝独秀”。

1999年北京的房地产事业正红火的时候,许荣茂却准备投产上海。虽然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但谁也想不到,由于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上海房地产市场牌低潮,陆家嘴就有一半的办公楼一直没有销售出去……

包括他儿子许世坛在内的世茂集团高层一致反对他。他们觉得世贸从1995年到1998年在北京市场不仅每年销售额成绩优异,并且有了自己的品牌,为什么要转战上海,此时的上海正是房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

但许荣茂看法独到:“中国要加入WTO,上海在中国以及世界整个经济中都有重要位置。现在上海房地产处于低潮,金融风暴暂时影响着亚洲地区。事实上上海的高档住宅的占有量还没有2%。陆家嘴高档写字楼有几百万平方米,没有相配的高档住宅,但上海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促进上海房产的发展,就像收缩土地供应、购房免税、迁入户口。反正未来会有很好的前景!一个政策要展现出效果,往往要在一两年后。这个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住!”

这个分析既透彻也很高瞻远瞩,打消了高层的反对念头。撩开众议的许荣茂把握住了这次商机。不管是占地22万平方米、投资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世贸滨江花园”,还是30亿元人民币打造的333米高的商场、办公、酒店一应俱全的上海万象国际广场,乃至用20亿元打造出来的占地20万平方米的“湖滨花园”,都被一抢而空,又一次证明了许荣茂洞察力敏锐。

许荣茂靠着敏锐洞察力屡次看到商机并果断把握,最后构筑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帝国。许荣茂以前说过:“我并不特别,只是比别人花更多心思,我只是对未来的趋势支用心的观察和研究罢了。”

一人商是否有精彩的一生,关键在于对商机的把握。在变化莫测的商场上要“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来发现判断商机。就算眼前有这样的商机,但没有“慧眼识金”的本领,也一定看不到。最后只会错过机会。

作为一个商要想立志创下亿万身家,就要像千手千眼观世间菩萨,一做事之前就要对商机用一千只眼睛来察视,然后有一千只手来牢牢把握。


    关注 郑州松科咏春国术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