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部由中国人写的佛经(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导读】由“外国人”写的经书难懂,由中国人写的经书就容易懂;直接讲道理的佛经难懂,直接讲故事的佛经容易懂。不信你看今天介绍的经。

唯一部由中国人写的佛经(上)

对于对佛教感兴趣的朋友,先做个调查:你平时读佛经么?

周围有很多朋友,喜欢佛学,喜欢禅,但从不读佛经,我问为什么?回答是:看不懂啊!

佛经真的那么难懂么?我以前也这么认为,后来彻底改变了看法。不是因为我现在水平高能看懂佛经,而是因为发现有好多佛经其实很好懂,只是我之前不知道哪些佛经是这样子的。例如,由“外国人”写的经书难懂,由中国人写的经书就容易懂;直接讲道理的佛经难懂,直接讲故事的佛经容易懂。

玄奘被称为唐三藏法师。什么叫三藏?指的是经、论、律。“律”主要指戒律,“论”主要指一些菩萨、大德写的论著,“经”指佛说的或者佛印证过的。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释迦摩尼佛是印度人,所以绝大部分佛经,都是外国人写了再翻译过来的。但有一部经,也只有一部佛经是由中国人写的,那就是《六祖坛经》。这就是我今天要跟你介绍的内容。



来,咱们先听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小孩,老爸本来在京城做官,由于过于正直,被降职到广东一带,不久就死了。留下小孩跟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还有病,小孩每天上山砍柴,挑到集市上卖些钱,买回些粮食,和母亲一起艰难度日。

一日三、三日九,小孩子慢慢长到十多岁,成了小伙子。一日,有个客人买了小伙子的柴,让他送到客店去。小伙子送过去后,在门外听见有人在诵经,小伙子一听所诵经文,顿时心即开悟。

“客官客官,您诵的是什么经啊?”

“《金刚经》。”

“您的《金刚经》是从哪里请的呢?”

“湖北蕲州黄梅东禅寺请的,其方丈是五祖宏忍大师,门下有一千多人呢。我上次去听法,忍大师说经常诵《金刚经》能当下开悟,立马成佛呢!”

“哎呀,真好,我也想去。”

“那你去啊。”

“只是我家有老母需要照顾。”

“咱们一定有缘。我给你十两银子,你安顿好老母亲,然后去求法吧。”

小伙子感激不尽,接下银子,安顿好母亲,就奔湖北黄梅而去。



走了一个来月,小伙子终于来到了东禅寺,拜见老和尚忍大师。

“弟子拜见师父!”

“你是何方之人,欲求何物?”

“我是岭南新洲的百姓,走这么远过来,不想求别的,是想做佛的!”

“哟,你来自南方蛮夷之地,獦獠之人,居然也想做佛啊!”

人虽分南北,但佛性本无南北啊!我獦獠之身与和尚之身不同,但佛性有何差别呢?”

老和尚一听,心想:哎呀,这个小子不得了,根性很好,值得好好培养!

于是老和尚把小伙子安排到后院打杂去了,具体工作是破柴踏碓,也就是舂米的工作。这一干就是八个月!

......

故事先讲到这里。我奶奶以前经常给我讲类似的故事,有个小孩,他爸爸早死了,和老妈相依为命,砍柴为生。一天遇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

很类似吧,这个故事从开头看,很符合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六祖坛经》的第一品的部分内容,里面的小伙子叫惠能,也就是后来的禅宗六祖!
有人说:故事是很有意思,但这是你翻译过的,古文我看不懂啊。错了,只要你念过初中,我相信你能看懂下面的文字。原文是这样的: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我哥只有初中文化,我送了他一本《六祖坛经》,他看得不亦乐乎,说很好懂。

当然,我说的好懂,是指经文描述很接近现在的白话文,容易看懂,而且故事性强、原汁原味,没有翻译过,没有其它经典的中提到的类似“须弥山”、“三藐三菩提”等名词。经文容易看懂,并不意味着经义简单。《六祖坛经》称为经,包含的智慧可不简单。这正是这部经典珍贵之处:既能让初学者容易入门,又可为修行人指点迷津。

谈到六祖坛经,还是要谈谈惠能。
2

有个法师说:中国佛教史就像大片儿一样,情节大起大落,很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讲?

最开始佛教传入中国,主要通过佛经。当时的修行人非常重视文字,对佛经求知若渴,翻译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为了求其真义。唐朝玄奘大师去西天取经也是为此。当时佛经很少,翻译得更是参差不齐。玄奘取经回来以后,开展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对我们熟知的《心经》《金刚经》又重新翻译了一遍。为什么重新翻译?当然是因为前人翻译的不好。我知道《金刚经》翻译就有六七个版本。由此可见,当时对文字般若有多么重视!

这种对文字的重视,已经走入了一个极端,过犹不及。真正的道,是不会走极端的。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修行人:惠能。关键是惠能不识字,但人家照样成佛作祖了!

惠能之前的那些修行人,一个个都满腹经文、能说会道、仪表堂堂!惠能呢?南方人,普通话一定说不好,长得也不好看,更关键的是,他还不识字!天啊,这样的人都开悟成佛了!可以想象当时给那些修行人的冲击力有多大!

惠能时期已经到了武则天时代,玄奘刚圆寂不就,正是我国佛法最兴盛的时候。由于惠能的顿悟法门,讲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惠能传了众多弟子,影响了很多修行人,禅宗大盛。当时形成了一种,修行人开始不重视文字了,有“德山棒、临济喝”之说,天天打机锋。有些人乱来,其他人也搞不清楚他是真有修行还是故意乱搞。

当时某个和尚把佛像劈了当柴烧。有人指责他不恭敬佛祖。他说:“人人皆是佛,我是真佛,木头是假佛,烧假佛供真佛,有何不可?”说得多有道理,对方也只好无语。

看见了吧,这种状况又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从重视文字走到了不立文字。

此时又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圆悟克勤禅师。克勤禅师是当时禅宗丛林的泰斗啊,其影响力比近代的虚云老和尚有过之而无不及。克勤禅师花了20年时间,写了一本书《碧岩录》,对上百个禅宗公案进行点评解释,被称为禅宗第一书!这下修行圈又炸锅了:“禅宗啊,六祖讲不立文字,怎么能有专门的书来讲禅!”无论大家是否理解,由于克勤禅师当时的影响力,这本书很快在丛林流传开了。
这种方式愈演愈烈,那些修禅的人几乎人手一本《碧岩录》了。赞成的人买了这本书研究学习,不赞成的人买了书为了批评。修行人又开始执著文字,这时出现了另外一个人,大慧宗杲禅师,他是圆悟克勤的得意弟子,其祖庭就在杭州径山禅寺。宗杲禅师修行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后来也成了一代宗师。宗杲禅师发现弟子们过于执著于文字,于是一把火把《碧岩录》烧了。敢把自己恩师呕心沥血的著作一把火烧了,这定不是个平常人。不看文字了,怎么修啊?宗杲禅师创立了新的禅修方法:参话头。别说话,就参话头:念佛是谁?一直参下去!当时还有曹洞宗的默照禅,也是不说话,一直观念头.......

看一看佛教的历史,还是蛮好玩的,至少比我之前想象中的好玩。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好了,我们接着讲故事,讲六祖坛经的故事。



话说五祖忍大师安排惠能去后院打杂,之后也没有特别的传授,连剃度都没有,所以惠能当时不算是真和尚,平时也不跟其他和尚一起上早课晚课的。
有一天,老和尚觉得自己年岁已高,就把门人都叫过来说:

“来来来,我要传衣钵了啊。你们每个人写一首偈诗,谁写得明心见性了,我就把衣钵传给他,我是五祖他就是六祖啦!”

这些和尚议论纷纷:“老和尚的大弟子神秀修行那么好,我们平时都是跟他学的,衣钵肯定传给他嘛,我们还写个毛线啊,再写能好过秀大师?”于是大家也就没当回事了。

神秀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比五祖忍大师也只小了几岁,比惠能要大三十二岁。别人可以不写偈子,神秀得写啊!神秀写了一首偈诗,又不敢直接呈给五祖,担心写好了怕别人说他谋求祖位,写差了又觉得没面子。于是他半夜把偈诗抄在墙壁上: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老和尚早就知道神秀的这点心思,看见这首偈诗知道神秀还没完全到位,但老和尚也不想驳面子,于是跟大家说:

“这个偈子写得好,你们好好念,依照这个修行有大利益。”

过了两天惠能出来放风,看见有人在围观诵这首偈诗,一听就知道写得水平还不到位,问明了是怎么回事后说:

“要不你帮我也写一首偈子吧。”

“哈哈,你这个獦獠之人,又不识字,也要写偈子,真是稀有啊!”

“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好了好了,我帮你写。你要是得到衣钵,记得先度我啊。”

惠能说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众人一看:我滴个神啊,真不能以相貌取人啊,这个家伙什么时候成了肉身菩萨啊?

这时候老和尚过来,担心别人嫉妒惠能,脱下鞋子就把这首偈子擦了,装着一脸不屑的说:

“吵什么吵,写的什么玩意儿啊?!告诉你:没!见!性!你们接着念神秀写的偈子!”

第二天,老和尚到后院找到惠能,问:

“米熟了没有?”

“米熟了好久了,只差一个筛子了。”

都是聪明人啊,就像打暗号一样!五祖问惠能准备好了没,惠能说准备好了,就差一个老师了。老和尚用拐杖往碓子上敲了三下,转身背手而去!惠能马上就明白了:哟,有戏!祖师爷是让我三更的时候到他那里去呢!



大家还记得西游记中,孙猴子拜菩提老祖学艺的场景吧?那就是从这里借鉴过去的。

接下来的故事就更好玩了,五祖半夜给惠能传法,然后连夜把惠能送走了。惠能南下,很多和尚为了衣钵去追杀惠能,惠能找了个地方躲了十五年,才出来弘法。很快惠能名声大振,有不少修行人觉得自己修行很高,就过来踢场子,但一个个都被惠能三下五除二给撂倒了,众人对他服服贴贴的!

4

整个《六祖坛经》大概讲的就是这么个故事,不到两万字,分成了十品,就像一本小说的十章一样。一方面是讲故事,另一方面把佛法道理融入其中。

这里简单把十品的内容做个介绍,方便你对这部佛经有整体的印象:

行由品第一。主要介绍了惠能求法的背景和过程,本文前面讲的故事就是从这一品来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故事,也来自这里。

般若品第二。主要介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进一步说明: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境离境即菩提



疑问品第三。回答了居士的问题:什么是功德?为什么梁武帝建寺庙没有功德?指出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还带了那些居士去了一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指出居士在家应该如何修行。

定慧品第四。主要介绍定慧一体,定是慧体,慧是定用。指出本宗法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并对这三句话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坐禅品第五。告诉大家什么是坐禅,如何坐禅。并指出了坐禅的一些误区,通俗易懂,文字优美。何为禅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

忏悔品第六。开示说应该如何做无相忏悔:忏其前衍,悔其后过。如何做自心皈依三宝、发四宏愿,解释了什么是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

机缘品第七。这一品很好玩,各方的修行者过来拜访惠能,包括:法海、法达、智通、智常、志道、怀让、永觉等。通过跟他们的对话,解释疑问,三言两语,直指人心。包括对南岳怀让禅师的授记也在这一品:

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后来怀让禅师出了一个弟子‘马祖道一’,成了一代大宗师,天下修行人都过来请教。

顿渐品第八。这一品讲神秀的弟子过来盗法,被惠能发现了,于是展开了“南能北秀”的隔空斗法的故事。都是禅宗,两种不同的修行方法,对比之下,高下立现。讲戒定慧: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不乱自性定。

护法品第九。记叙了两任皇帝邀请惠能到京城修养,都被惠能以有病为由推脱。惠能回答了一些使者带过来的一些问题,类似于记者采访。指出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付嘱品第十。临终前惠能的开示,苦口婆心,讲了三十六对法,告诉弟子如何对答辩经。交代了后事,提了死后会发生一些事情,之后都一一灵验。很神奇的。

经文中有很多智慧,不只是对于出家修行人有帮助,对我们在家人一样有帮助,这些我接着讲。



(未完待续。下篇会重点介绍我读经的一些体会,以及有一些对我们生活很有帮助的经文部分)

【七哥闲谈】

提醒一下,这不是讲经啊。通过我的介绍,若能让你对这部佛经产生一丝的兴趣,有读一读的想法,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让助理精心整理了《六祖坛经》的原文和译文讲解,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关注“大般若宗书院dbrshuyuan”的账号,回复“六祖坛经”,可以收到详细的内容。


    关注 鬼脚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