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物局长关于文博产业若干问题的深度思考

 

高度、宽度、深度、锐度,都有了...



编者按

昨天,《文博圈》刊发了中国文物报社李耀申社长撰写的《破解文博创意产业的制度障碍》一文,引起业内反响。今天,再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文博产业的深度好文,作者为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国民先生。相信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您会对目前文博产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以下为崔国民先生刊发在《北京文博》的原文:

关于文博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党中央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是文物工作围绕大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一篇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开掘潜力的大文章,本文拟从一个侧面揭示积极开发和利用文博资源、发展和挖掘文博产业,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一、文博产业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

在我国的文化领域有两个概念必须厘清,即文博事业与文博产业。文博事业属于文化事业,文博产业属于文化产业。文博事业是公益性的,是一种公共服务,其由国家提供扶持和保障;文博产业是经营性的,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进入市场竞争。

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属性,特别是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保护、收藏和展示文化遗产为主要职责的文物、博物馆事业,无疑是文化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事业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物证性的文化特性,以及由此决定的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性优势,文博行业同样具有产业属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

文博产业是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产业价值链,它的产业结构应该由"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以及"延伸层"组成。"核心层"是文博资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博产业创造的种子,各类创意、策划、创作等活动,是把文化内容转化为文博产品用之不竭的源泉。"汇聚层"是文博产品,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是文博产业创造的果实,科技手段和工业生产等形式,是把文化内容转化为文博产品的关键环节。"接入层"是文化市场,方兴未艾的文化领域是文博产业创造的动力,中介组织和个人,是把文化内容转化为文博产品的操作平台。"延伸层"是产业融合,文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必将使媒体业、展览业、广告业、旅游业等协同发展。事实已经证明,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新形势对文化有了更自觉更直接的要求,文化渗透在所有的产业之中。
考察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二、文博资源是文博产业的独特优势文博系统要想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文博产业发展,首先应抓好对文物的保护工作,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及特征,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开发各类文博资源,从而全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将文博资源中的综合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人文旅游。人文旅游是文博产业的延伸,是相互关联的枢纽。文化遗产地,如遗址遗迹、皇陵庙坛、古建设施、名人故居、革命圣地等,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璀璨明珠。从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宏大关系而论,提升旅游的品质,为旅游注入更多更充分的文化元素,既可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可将文化遗产观念融合于旅游观念之中,从而使旅游与文化遗产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关系,突破行业和体制上的界限,构筑首都旅游文化品牌的系统工程,实现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强势联合,组建文化旅游"联合舰队",从而实现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组合。发展文化旅游,可以与文博产业相链接,文博产业能够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个亮点,为旅游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和旅游纪念品,这应该是双方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2.展览展示。文化遗产展示、博物馆展览,其本身就是最好的文化产品。虽然免费的博物馆展出不能追求经济效益,但可以为文博产业吸引大量的游客。珍贵的出土文物不能作为商品,但可以制作仿古工艺品、仿古玩具、仿古藏品,进入市场作为商品来交易。如配合展览的各种出版物,具有与藏品密切关联的有丰富内涵造型、图像、色彩等的工艺品,从建筑、藏品中抽象出来的某些文化艺术、文化元素、制作工艺等,通过二次创作所创造出来的既有历史传统意味又很时尚的艺术品、工艺品、纪念品和礼品等,这些都会给文博产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3.文物鉴定。近年来,随着人们投资意识的觉醒,一些企业和个人频频在收藏市场上大显身手,人们对鉴定收藏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因此,我们要介入收藏市场搭建鉴定平台,开展专家咨询、学者交流、藏家互动等活动,这样既直接服务于社会,又能通过鉴定和活动收取合理的费用,使之成为文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耿宝昌鉴定文物 
 4.藏品保管。藏品是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发生极大转变,对藏品保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需要在保护管理藏品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藏品保管工作者需要更新观念、借用新技术和采用新方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这一新的使命。

  5.场馆运营。以文化遗产地、博物馆为依托开展多种文化创意活动、企业文化活动及其他文化活动,吸引赞助,建立基金等,都是文物、博物馆领域发展自身文博产业、开发文博产品、为社会做好全方位开放服务的广阔空间。



 6.产品开发。文博产品,是对博物馆文化、文化遗产很有效、有扩散性、渗透力、影响力的一个传播渠道。文博商品包含着我们的文化遗产、馆藏品的历史信息、科学信息、艺术信息、工艺信息。观众参观之余非常愿意选购自己喜欢的文化商品作为纪念,这是对蕴含其中的各种文化信息的理解和认同。把这样的商品买走了,带回去了,博物馆文化就会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购买这样的商品,意味着对文化遗产的直接延伸,甚至永久记忆。我们的博物馆,我们的文化遗产,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公众的生活之中,我们的博物馆文化就得到了非常有效的传播和影响,所有源于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文博产品,都会具有拉动文化市场消费和深化文化传播、文化分享的意义。

三、文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博产业的发展具有毋庸置疑的广阔前景,同时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与不足。

1.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文博单位内设机构一般只有保管、陈列、研究和宣教等,没有专门负责开发经营的部门,更谈不上独立的开发经营实体。从机制运行上来看,沿用传统模式来管理,重保护、轻利用,方法不够灵活,形式过于单一。因此,文博单位现行体制和机制对发展文博产业制约较大。

2.政策和法规的制约。由于种种原因,文博产业的现状与现实的需求相距甚远,文博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活力不强,缺乏走出去的强大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目前,国家出台的发展文化产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基本上是针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系统,而惠及文物、博物馆系统的产业政策基本没有。在博物馆经营收入上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不利于文博产业发展的资金积累,博物馆作为事业单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过分依赖财政拨款;在管理上受上级规定、指令、干预和限制的成分较多,而市场经济成分少,政策不够灵活。

 3.观念和思维的制约。从事文博事业的工作者大多不关注产业发展,甚至排斥文博产业。目前,发展文博产业还没有顶层设计,尚缺少整体规划,文博产品缺少竞争力,不能有效地与市场接轨。文博事业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优势,这种资源优势是不可代替的,还没有转化为独特的文博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打造文化产业、打造文博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创新文博产品,不从文化遗产中,不从文物、博物馆中寻找、发掘创造创新的原料元素,是文博行业的失策,文物、博物馆界没能充分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是文博行业的失职。

 4 . 经营人才短缺的制约。现有人才专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从事历史文物研究、文物保管、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修复等博物馆界传统相关专业,懂得开发经营的凤毛麟角。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博系统缺乏的不仅是人才的数量,在人才的构成上也需要进一步补充经营开发人才。

四、文博产业开发的路径

1.树立全新的文博理念。反对片面强调文博的公益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忽视文博的经济性和产业属性,文博事业与文博产业均密不可分。文博产业需要文博事业的资源支撑,文博事业也需要文博产业的支持保障。双赢建立在自觉意识与共建的基础上。共同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博事业与文博产业处于分离状态,既不利于文博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制约文博事业公共性、公益性价值的充分实现。文博产业要瞄准文博事业积极地挖掘,文博事业要面向文博产业主动地提供。认识与理念是前提,机制体制的创新是保障。以新的体制机制打通、组织、调动、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打通相互阻隔的瓶颈,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文博产业才能做大做强。应该抓紧制定发展文博产业工作方案,抓紧制定文博产业发展规划,抓紧下发文博系统加快发展文博产业的意见,同时搞好文博产业资源调查以及研究拟定文博产业开发配套政策。

2.开发特色文博产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走自己的路,特色就是优势。一件馆藏文物,一处遗址古迹,一项陈列艺术成果都可能成为优势,形成特色,看作热点,创立品牌。文博产品开发要立足于独具特色的收藏品,要"从藏品中获得灵感"。文博产品开发要有故事性或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发的泰迪熊,就是根据老罗斯福总统一次打猎的故事创作的。文博产品开发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以德国贝多芬纪念馆为例,其开发的一系列文化产品都是围绕着贝多芬及其作品和藏品展开的,带有强烈的"贝多芬"印记。文博产品开发要设计优美、制作精良,要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博物馆是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因此,博物馆开发的文化产品必须与自身高雅文化殿堂的身份相适应,哪怕是一个小物件的开发,都要做到设计优美、制作精良。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中的文化商品,不管是名贵的还是普通的物品,都是经过专门精心设计制作的,不仅设计雅致、制作精良,而且包装也很优美,给人以精致典雅的印象。



3.建立开发联合体系。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博物馆联手协作举办大型展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有益的经验为文博资源将来的联手开发打下了基础。文博产业应独立经营、统一管理、联合开发、形成体系。北京地区博物馆数量众多,把区域内的博物馆,按其资源分类,按其特色布局,按其人才运作,建立相对统一管理、共同开发机制,完全可以联合打造文化品牌。在联合开发体系内,文博资源的加速流动,可集众之长,补众之短,它的好处是:避免了重复开发,降低了运作成本,有利于发挥人才之能量,做到资源、信息、收益共享。

 4.打开市场大门。长期以来,文博系统与市场接轨一直存在着认识不足和经验不足之状况。表现为缺乏与社会各界、名流不间断地交往沟通,缺乏与集团企业合作开发,缺乏创品牌、争名牌等意识,更缺乏产业化运作下的公共关系部门。因此,要积极培育文博单位具有面向市场的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制定文博产业扶持政策,增强文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条件成熟的文博单位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产业发展公司,将文博单位产业运作纳入市场化操作平台,对已经成立的公司,扩大用人、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5.培育产业开发人才。发展文博产业既需要学术精英,更需要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公关人才、网络人才,需要市场经济学专家,更需要产业开发人才。发展文博产业,人才是关键。加快建立与文博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人才管理机制、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一要建立文博产业人才库,努力培养一支爱文博、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博产业队伍。二要采取招考、高薪聘用、客座兼职等方式,引进文博资本运营、文博经纪代理、文博产业经营管理和文博科技创新人才。三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加强有利于引进人才的硬件设施环境和留住人才的"软"环境建设,做到使高水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四要烘托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评选年度"文博新人奖""文博产业特殊贡献奖"等奖项,举办各种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文博人才的积极性,吸引各类文博产业人才汇集文博行业。
来源:《北京文博》
作者:崔国民(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


下载手机APP,看《中国文物报》↓↓
>>>


    关注 文博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