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诚实的生物研究:“一图多用”蔚然成风

 

aa...



一项样本庞大的调查表明,期刊应该开始检查论文中不当的重复图像了

作者  Monya Baker

来源  nature

翻译  秦子雯

审校 吴倩 谭坤

一项涉及20621篇学术论文的研究表明,大约每25篇生物医学类的文章中就有1篇含有不恰当的重复图像1。这一结果引发了关于科研期刊应该在出版论文前对论文图像例行检查的新一轮呼吁。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The EMBO Journal ) 的总编辑、德国海德堡的 Bernd Pulverer 认为, 虽然已有研究分析过论文图像的重复率,但这项最新分析样本量规模前所未有,并且覆盖多个期刊。他同时指出,即使大多数重复现象并不源于恶意造假,仍在客观上歪曲了实验事实。

一位敏锐的微生物学家——Elisabeth Bik 领导了这项分析。她说:“图像的重复比例比我最初预想的要高。” 不过她坦言,虽然她仍认为多数科学家是诚实的,在项目开始前她估计,诚实者应该占有更高的比例。



含有图像不当重复的论文所占比例随年份的变化
斯坦福大学的 Bik 用了两年时间浏览了 1995 至 2014 年间发表在 40 多个期刊上的文章,搜寻在同一篇论文中利用相同图像阐述不同实验的案例。并与另两个同为微生物学家的共同作者对发现的案例进行交叉核对。

总体来看,他们检查的论文中,4%含有重复图像。不同的期刊中论文图像重复的比例有所不同,高者如《国际肿瘤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  有 12% 的重复率,也有低如《细胞生物期刊》(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 的 0.3%。《细胞生物期刊》自2002年起就在论文发表前对其中的图像进行例行核查。相较而言,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中,图像重复率会低一些。

这份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结果在4月20日发布在生物学预印本网站 bioRxiv上。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 )首先对此进行了报道。

马虎惹的祸? 

Bik 说,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他们粗心地选择了错误的图片。但是,其中有一半或更多看起来更像有意识地重复使用——原图被翻转或旋转,抑或是同样的特征在一张相片上出现了两次。

4% 的图像重复率符合 Pulverer 的预期。与大多数期刊不同,他所在的期刊自2012 年起就对接收的论文进行图像筛查了。去年的报告指出,论文中的图片谬误(image aberrations, 不仅包括重复)占到大约 20%2。Pulverer 同时提到,当杂志编辑们查看原始数据时,他们通常认定可以在发表前更正这些问题,而因此拒稿则相当罕见。

先前的其他研究曾得到比 Bik 团队更高的图片重复率,但它们是否具有可比性,仍有待商榷。Bik 指出,去年的一项针对 3 种期刊中 120 篇癌症生物学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四分之一的文章含有重复图片——但其实每 8 篇中才有1 篇(约13%)的错误类型是Bik的团队所关注的3。她补充说,她检查了同样的 3 种期刊中的 427 篇文章,认为其中不当重复出现的比率平均为 6.8%。

尽管如此,Bik 和 Pulverer 认为他们还是漏掉了一些重复案例,因为他们不能筛查出精心设计的学术欺诈和不同论文间的重复图像。

质量控制
  

Paolo Cipriani/Getty 
论文中可能会不当地展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图像 
2013年,意大利奥斯塔市提供生物医学服务和信息咨询的公司 BioDigitalValley  的领导 Enrico Bucci 告诉《自然》( Nature ) 杂志,他检查了与曾撤回文章的研究者有密切联系的意大利科学家们的生物医学论文中的胶图,发现大约25%的论文使用了不恰当的图像(不仅包括图像重复)。大约有 10% 的图片可以看出例如复制粘贴胶图条带的违规行为。

从汤森路透的 Web of Science 的数据来看,总体上每年仅有少于 1% 的研究论文图像会被更正。尽管撤稿率近期有所增长,仍在 0.02% 左右4。

Pulverer 说:“Bik 的研究结果使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期刊质量控制系统的改进迫在眉睫。”他提到有一些出版社已经联系他,询问如何对接收的论文进行系统筛查,以便在发表前排除错误数据。他还补充道,科学界需要通过更多的科学训练、自我监督及加强出版伦理观来优化科研环境。

Bik 表示,她已将所有发现的含有重复图像的论文报告给各个期刊,目前已经引起了共 62 处更正和 6 起撤回。

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ews/problematic-images-found-in-4-of-biomedical-papers-1.19802

参考文献:

1. Bik, E. M. Casadevall, C. & Fang, F. C. Preprintat bioRxiv http://dx.doi.org/10.1101/049452(2016).

2. Pulverer, B. EMBO†JƆ34, 2483–2485 (2015).

3. Oskvold, M. P. SciƆEngƆEthics†22, 487–496 (2016).

4. Fanelli, D. PLoS†MedƆ10, e1001563 (2013).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或者给010-85321181打电话。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科研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