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差异之“关于守时”

 

这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解决方案……...



在国内组织TLT分享秀的活动时,“守时”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组织者。到了公开发布的会议时间,往往因为报名参与者只来了一半甚至是一小部分不能按时开始。原因大多因为交通阻塞,也有因工作加班,还有因第一次来找不到地方……总之这些原因一方面令组织者很同情,另一方面也会对按时到的观众十分愧疚。到底何去何从,一直没有定论。

去哈佛参加学生学者联合会组织的“冰山上的来客”音乐会,我这次的角色是一名普通观众。那天下小雨,到点了会场仍坐的稀稀拉拉,可以感觉到主持人丘山的焦虑,他强作镇定要求观众耐心等待,因为根据报名的情况,应该是天气不好,还有很多人在来的路上。那天晚了大约晚了半个小时,还好最后会场终于坐满了,音乐会举办得也算成功。

第二次参加诗会是受了丘山的邀请,这次没有天气原因,会议仍然延迟了15分钟。丘山这次解释延迟的原因,听起来十分新鲜,他说这是哈佛的传统,一般的会议都会延迟15分钟,因为要照顾赶在路上的观众,还得尊重讲者对更多听众的需求。因为没有按时结束,我和同伴这次很不礼貌地提前退场了。这不是故意而为,而是真的怕赶不上地铁。

参加哈佛王立平讲座前,丘山带我参观哈佛,我直接询问那天诗会他的哈佛不准时传统是不是玩笑话,他十分认真地肯定地告诉我,这不是开玩笑。于是,参加王立平讲座时,我认真地记录了一下时间,果然比预定时间延迟了15分钟。而这次,我成了获益者,Vincent下课后匆匆赶来,就在延迟时间15分钟时走进会场,他很幸运地听到了王立平完整的讲座。尽管如此,我还是半信半疑,因为这虽然是在哈佛,但还是中国人的场子。

接下来的一个数据是周末的伯克利音乐会小剧场,在波士顿第一教堂举办。我第一次来这里,教堂里的环境与我印象中的圣洁和肃穆差异很大。这次我没有提前到场,踩着点儿坐到椅子上,然后开始观察。舞台上工作人员忙忙碌碌,测试麦克风,摆放乐器和椅子。邻座的女孩比我们早到,大概等了一会儿了,有些不耐烦,跟男朋友调侃:“到点了还不开始,是不是在吊观众胃口,制造饥饿营销的感觉?”男友回答:“当然,你饥肠辘辘时再给你吃的,你一定会觉得非常好吃!”我忍不住偷笑,到开始的时候看了看手机,这次是延迟18分钟。不过,因为这次仍是伯克利一位中国学子的主场,我还是不能草草结束这次调查。我想寻找美国人会议中“是否守时”的案例。

周二英文课,我按照老师Bob的要求,写了一篇小短文。因为对“守时”问题的困惑,我决定把我的思考用英文表达出来,寻求美国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思路。巧的是,那天上课,Bob迟到了5分钟。当他听到我的短文标题时笑了:“I am sorry, it’s talking about me!”,他向我解释了当天迟到的原因,当然原本他没有准备解释,只是向学生们道歉。但我的小短文既然涉及到“守时”,他就说明了他在路途中遭遇到塞车的境况。我大约理解的他的表达:美国人也会遇到塞车、也会遇到找不到路…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的会议也会等待。当然,会议类型的不同,组织者会在是否准时的选择上有所区别,重要的严肃的会议那就必须说一不二,而休闲娱乐的会议等一等也就无关紧要了!



最后我想讲的一个案例是昨天去影院看电影。美国的影院跟中国不一样,假如电影11点开演,观众几乎提前20分钟就可以进场。这20分钟,影院会播放大量的广告,各种类型的。但美国这边电影如果11点整开演,影片还是不会正式开映,这之后的15分钟会播放接下来几个月要上映的影片广告。由于这些广告拍的都十分精彩,所以提前入座的观众也不会感觉厌烦。而如果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及时赶到影院,错过了影片预告你也不会觉得太可惜。这样,在11点15分左右,所有观众都安静落座后,影片正式开播,观众的满意度就都能够提高了!这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解决方案,广告商、影院、观众的问题都得以解决!Perfect!(完)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点赞或转发吧~

当然,也可以直接留言哦~


木蓝老师之前文章,欢迎点击直接阅读

我亲历的哈佛小故事 & 我所不知道的哈佛大故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栏有“点滴记录”、“演讲嘉宾”、“团队伙伴”、“会员基金”等更多内容。
【TLT分享秀】是一个展现思想、聆听智慧、
寻找自我的社交平台
阅思想,越锋芒


    关注 分享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