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规万物,洞察百灵---818中国古代镜子的故事

 

在中国的历史上,镜子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既见证闺阁女子的一生,又赋予了宗教的神圣的意味。...



“魔镜啊,魔镜,告诉我天底下哪个女人最美丽?”《白雪公主》里的王后问出了天底下各位爱美女性的共同疑问。在中国的历史上,镜子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既见证闺阁女子的一生,又赋予了宗教的神圣的意味。

 


明朝《磨镜》有云:“云想衣裳花想容,宝镜绰约映春风。难见庐山真面目,拨雾还赖老磨工。”古代用铜镜照面,用久则不明,需工匠磨之。如遇喜事,为使镜面光洁,也要磨之,如唐王建《镜听词》即有:“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镜子成为了女子闺怨的象征,时过境迁,我等现代女性早已少了这般伤春悲秋的情怀,镜子却也没有什么人会抗拒。早起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打气,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多照镜子有助于培养自信心;工作场合照照镜子整理下仪表,不至于在大众场合出丑。镜子是女人最亲密的伙伴,它看到我们卸妆后最真实的一面,它冷静地见证了我们的一生,从乳臭未干到鸡皮鹤发,从天真懵懂到成熟大方,镜子,静默地注视着一切也窥伺着一切。



道教云:镜子“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察百灵”,具有照妖镇邪的功能,随着道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镜子不止是“正衣冠”的工具,照妖镜渐渐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灵物。

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就有大禹怀揣照妖镜,身带定海针,手挽降魔铁索,乘木筏在风浪中与各种妖怪邪祟作斗争。至于文字可考的记载最典型的就是东晋名医、炼丹术士葛洪的《抱朴子·登涉》,其云:“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托人形惑人,唯不能易镜中真形。故道士入山,以明镜径九寸以上者背之,则邪魅不敢近,自见其形,必反却走。转镜对之,视有踵者山神,无踵者老魅也。”

照妖镜的威力惊人,隋末唐初王度撰写的《古镜记》是这样描述主角从汾阴一位姓侯的奇人那里获得一面宝镜,“镜横径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绕鼻列四方,龟龙凤虎,依方陈布。四方外又设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主角带着这面镜子宦游各地,除妖降魔、有疾者,照之即愈。这样的故事在志怪笔记小说里随处可见,《龙江录》云∶汉宣帝有宝镜,如八铢钱,能见妖魅,帝常佩之。《樵牧闲谈》 ∶孟昶时张敌得一古镜,径尺余,光照寝室如烛,举家无疾,号无疾镜。《西京杂记》∶ 汉高祖得始皇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洞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来,即见肠胃五脏。历历无疑。人有疾病在内者,则掩心而照之,必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帝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则杀之也。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酉阳杂俎》云∶无劳县舞溪石窟有方镜,径丈,照人五脏,云是始皇照骨镜。《地境图》里说:“欲知宝所在地,以大镜夜照,见影若光在物中者,物在下也”。《松窗录》云∶叶法善有一铁镜,照物如水。 人有疾病,照见脏腑。《宋史》云∶秦宁县耕夫得镜,浓三寸,径尺二,照见水底,与日争辉。病热者照之,心骨生寒。《云仙录》云∶京师王氏有镜六鼻,常有云烟,照之则左右前三方事皆见。黄巢将至,照之,兵甲如在目前。《笔谈》云∶吴僧一镜,照之知未来吉凶出处。又有火镜取火,水镜取水,皆镜之异者也。

为什么会想象出这么一件宝物呢?也可以从妖怪方面来说一说,从《山海经》里记载的妖怪长相来看,本身长得奇丑无比,面对照妖镜,看到自己真正的尊容如此之丑陋,登时就崩溃、魂飞魄散,束手就擒,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楚留香》里对阵石观音那一出精彩好戏,并不是楚留香武功多么的高,而是他利用石观音自恋的弱点,突然攻击反射在镜子画面中石观音的影像,正陶醉在欣赏自己迷人身影的石观音,看到镜子中极度美丽的自己被击的粉碎,因而失神落败,不能接受这种结果的石观音,最终死亡,同时她那具完美的肉体也随即衰老枯萎。

古人那令我膜拜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缥缈虚幻的神幻世界,镜子只是其中一种,你还想听其他的吗?有缘再见了!





最后推荐林青霞主演的《古镜幽魂》,你问我为什么看?当然是看美女啦~明天就是周一啦,各位要打起精神来哦!

关于留言功能:
欢迎大家留言点评!
妥妥期待您的留言!
-END-


    关注 随读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