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与天平山  一岁看花一度来

 

因爱这里的溪山,所以他“一岁看花一度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平山虽然没有仙人居住于此,但它却不乏古代名人的光临。除了跟天平山渊源最深的范仲淹,还有诗人白居易,张又新、苏东坡、宋徽宗、文徵明、唐伯虎、高启、王鏊等等。他们与这座不高但险峻的天平山都有一段“相遇”,且留下了遗迹。若将其称为一座“名人之山”也不为过。

文徽明(1470.11.28—1559.3.28) 温州知府文林之子

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苏州)人,是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虽出生书香门第,幼时却不聪慧。稍长文学于吴宽,书学李应祯,画学沈石田,这些都是他父亲的好朋友。

他54岁时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入宫三年。由于官场腐败,他才高受妒,决心辞官回乡,不再入仕,而致力于文坛雅事,并以诗、书、画“三绝”兼擅,弛誉吴中,名满天下。
文徽明的为人,深受其父和王鏊的影响。父亲文林在知府任上,为官清正,廉洁自守,逝世时文徽明年仅16岁。他到温州办理丧事,当地百姓自发捐赠“千金”给文徽明,他悉数归还,当地吏民即将此钱建造了一座“却金亭”,并刻碑以作纪念。
在其年长以后,素以清高自赏,厌恶附势趋炎之辈。即使他书画闻名,“四方乞诗文画者接踵于道”,他也给自己立了规矩:所画不给王府,不给富贵人,不给外国人。
《明史》记载:“周、徽诸王,以宝玩相赠,不启封而还之。外国使者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与王府及中人”。可见其高风。



文徵明与友人祝允明、唐寅等曾多次登临天平山。天平山旖旎的山水风光,幽深的林木景色,给了他许多的创作灵感,曾创作《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两山图》等反映家乡山水的图卷。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月望的初春时节,文徵明已为75岁的古稀老人。此时他同诸位好友再次共登天平山,并在山腰白云亭取水,“汲溪聊试雨前茶”。兴之所至,吟咏作诗,次第得诗四首。
部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隔8年之后,即嘉靖三十一年,他将此四首诗文以行草书书写成章,即今天我们看到的《游太平山诗》。此时的文徵明已为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兴之所至,酣然落笔,畅快淋漓,别有意蕴。
手机横向观看此图会更清楚哦
文徵明 行草书《游天平山诗》卷


文徵明在游历天平山之后吟诗挥毫的行为并不止一次,另有一卷行书《天平山·支硎道中》流传至今,其诗文吟咏的是“雨过天平翠作堆,净无尘土有苍苔”的雨后天平山景,表达出其“溪山无尽情无限,一岁看花一度来”与花期有约的美好心情。


《天平山》
雨过天平翠作堆,净无尘土有苍台。

云根离立千峰瘦,松籁素腾万壑哀。

鸟道逶迤悬木末,龙门险绝自天开。

溪山无尽情无厌,一岁看花一度来。

因爱这里的溪山,所以才会“一岁看花一度来”。文徵明与诸友不负春光、踏青出游,有好友的相伴,一路上又赏尽“一坞桃花”“十里野塘”“风吹麦叶”“日炙草花”等美景,心满意足的文徵明不禁感叹,还有什么值得奔忙的事情呢!
长按二维码关注
【苏州天平山风景名胜区】


    关注 苏州天平山风景名胜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