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你的心情我做主

 

蔡英杰,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现任台湾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台湾乳酸菌协会理事长、亚洲乳酸菌联盟...



蔡英杰,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现任台湾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台湾乳酸菌协会理事长、亚洲乳酸菌联盟会会长、台湾华扬龙生科技产业园技术顾问,被世界称为“乳酸菌教父”暨世界各地称为“肠道专家”、“养生专家”、“便便博士”。

二十年专注研究肠道益生菌,探求真正有益于人体健康之路。




蔡英杰


现代社会,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学的失败,值得认真反思。美国心脏协会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如今的医生都聚集在一条泛滥成灾的河流下游,拿着大量经费研究打捞落水者的先进工具,同时苦练打捞落水者的本领。结果,事与愿违,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被打捞上来的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与日俱增,越捞越多。事实上,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古人云上医治未病,医学的意义不应当以落水施救为核心,而应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人“落水”。在痛定思痛之后,蔡英杰老师决定探求一条真正有益于大众的健康之路。为此深入益生菌健康领域研究长达20多年。


胃肠健康不可忽视
蔡英杰认为人们感觉饥饿其实都是肠道菌群在作祟,只要“喂饱”这些菌群,不让它们继续攻击胃肠道黏膜,人则不会感觉到饥饿。

在现代社会随着快节奏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偏向于高脂肪,高含糖,多盐等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普遍面临着眼健康问题的困扰。如何科学合理的矫正人体的亚健康问题,是个全社会普遍面临的困惑。如何通过其他的方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降低社会的医疗成本变得越加迫切。一种全新健康养生方法--柔性辟谷应运而生。“柔性辟谷与传统辟谷不同,后者是水米不进,完全断食,或者只喝水而没有其他的能量补充。但是柔性辟谷不同,是使用由益生菌及多种果蔬原材料综合发酵所得富含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的酵素饮料,用来替代正餐,然后只喝水、不吃饭,可以正常工作和休息。人们可以在每日三餐时间服用,也可以在感觉饿的时候服用。”蔡英杰教授说,这种酵素饮品由于有多种果蔬经过长期的发酵,富含益生元及营养素,可以很好的调节人体的肠道健康,改善亚健康。

这种“饮料”的原理并不复杂。蔡英杰认为,人们感觉饥饿其实都是肠道菌群在作祟,它们在需要食物进行繁殖的时候就不断攻击胃肠道,进而形成“要吃饭”的欲望。如果可以“喂饱”这些菌群,不让它们继续攻击胃肠道黏膜,人则不会感觉到饥饿,同时在需要能量代谢时可以调动体内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脂的目的。柔性辟谷“饮料”就是肠道菌群的食物,让胃肠道内的菌群能够减少或消除人体的饥饿感。因为在人体的肠道中,90%的菌群集中在大肠区域,但是进入人体的食物则在小肠中被消化,并完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的肠道菌群利用这些食物残渣以及肠道脱落细胞和人体不能分解的多糖和膳食纤维等作为食物进行繁殖。如果肠道菌群不能正常繁殖而滞留在肠道,就常常会出现便秘等情况。”蔡英杰教授解释说,“但是多糖和膳食纤维是人体不需要但胃肠道急需的能量。”因此在服用“饮料”期间,其中的多糖成分可以将胃肠道内特别是大肠中的菌群“安抚”好。美国史丹福大学的雷(D.A.Relman)教授,他2005年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发表重量级论文1,推崇肠道菌,他说:“肠道菌为人体提供养分,调控肠道细胞的发育,诱导免疫系统的发展。”因此他把肠道菌称为人类的“必要器官”。这绝对是一项划时代的宣言,肠道菌的研究从此成为医学研究的大热门。

脑肠轴线已经不太值得惊讶,现在更前卫的是脑-肠-肠道菌轴线。说肠道菌是必要器官,肠道菌能调节免疫,都还可以理解,但是脑-肠-肠道菌轴线,说的是肠道菌能直接影响中枢神经,中枢神经也会直接调控肠道菌,这就大大超出传统认知的范围了。不过话说回来,科学研究本来就是要挑战传统观念,而且提出新见解来接受挑战。



当然,脑肠菌轴线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肠道菌如何与中枢神经对话,还不清楚,推测是经由影响肠道菌黏膜免疫或神经系统迷或放出一些代谢物,精油循环系统去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例如,肠道益菌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会刺激肠道嗜铬细胞瘤,分泌血清素,血清素会透过迷走神经,向大脑传达快乐信息。血清素又被称为快乐荷尔蒙,它在血中浓度的降低,会让你忧郁,浓度升高,会让你高兴快乐。


亚洲首创精神益生菌


2015年11月20号,台北国际会议厅,蔡英杰老师研究团队发布了亚洲首支精神益生菌ps128,“被喂食PS128菌株的小鼠大脑里,传递快乐情绪的多巴胺上升约1倍,缓解焦虑的血清素则上升约2成,而粉状的PS128快乐益生菌已经食品化,未来也将进入更多人体实验与多国专利申请,朝向药品级的精神益生菌迈进”蔡英杰说,如果说大脑是一台iPhone,可以处理各种大小事,那肠道就像Apple watch,连结iPhone并协助处理周边信息,且肠道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大脑,它就像一颗「隐藏版大脑」。 一般而言,控制肠道神经的关键就在于肠道内上千种细菌。蔡英杰解释,益生菌对于人体的帮助已进入世代革新,从过往的消化代谢,现今研究开始延伸至精神心理的新领域。尤其最近最热门的话题「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作用在肠道中、但却可提升心理健康。


为中西医搭桥
“虽然中医最先利用肠道微生物治病,但却一直不知道原理是什么?而在西医中,虽然早就发现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存在,但却不知道它们的用处。”

最近几年,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频频见诸于国际期刊,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也从最开始的与消化健康和肥胖之间的关联,延伸到免疫系统,癌症,甚至是下一代的健康。肠道菌群从“冷门”一路直冲上了热门研究领域。就在2015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Jeffrey I.Gordon因其获得了“引文桂冠奖”,而被当时的舆论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他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肠道菌群的研究,揭示了人与肠道微生物间的复杂关系,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营养不良、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息息相关。而今年的2月19日,最新一期出版的Science杂志也有多项成果,其中包括营养不良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群,肠道真菌分解生物质以及通过分析细菌的酶来发现新型抗生素。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中,对于肠道菌群的医用早有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记载了鸡矢白、雄鼠屎、烧犬屎、马屎、牛洞(稀牛粪)等动物粪便入药疗疾的方剂。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其中动物粪便入药据统计也多达51种,涉及禽、兽以及包括人在内的32种动物。而在《肘后备急方》中,也曾经记载了人类利用人新鲜粪便或者发酵的粪水中的物质治病的先例。“虽然中医最先利用肠道微生物治病,但却一直不知道原理是什么?而在西医中,虽然早就发现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存在,但却不知道它们的用处。”蔡英杰告诉记者。


关于“脑肠菌轴线”
下一步,蔡英杰希望更多人了解微生物菌群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未来对于慢性病的调理不再是依靠药物,而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脑肠菌轴线”例一:为何一家人口味越来越像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微生物的认识也是螺旋式上升,中西医对于微生物菌群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终于慢慢汇合。“从遗传学上讲,学术界认为人拥有两套遗传系统,其一是人类基因组系统即第一基因组,其二就是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系统即第二基因组。当孩子出生时,母亲产道的细菌和初乳中的细菌都成为孩子肠道内菌群的基础。”蔡英杰解释道。而这或许也是解释为何一家人口味越来越像的原因。



“脑肠菌轴线”例二:爱情的产生也和肠道菌群有关不仅如此,还有研究证实,人类浪漫的示爱行为——亲吻实际也是在传递微生物,而且达到10秒钟交换8000万个细菌。“从这个角度看,或许爱情的产生是肠道菌群在寻找另一个可配对的菌群的过程。”蔡英杰笑谈道。这个结论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微生物菌群确实与心理活动有关。


    关注 恒利康酵素工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