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图说养生 第14期】饮酒与健康养生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您认为这话对吗?...



老夫提示: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思超教授不仅解释了中医如何看待“酒”,也用自己临床中的实际病例告诉大家:酒能保健养生,但其助生湿热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并告诉我们什么人可以适当饮酒、日常饮酒量。更实用的是,还有三个食疗小方法帮助我们应对饮酒后出现的湿热现象。

现在正值夏季,更要注意防止湿热。


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您认为这话对吗?下面从中医理论谈谈饮酒与健康养生。


中医认为,酒具有辛温之性,有祛寒、温通经络、活血止痛功用。同时还有帮助消化作用,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说:“酒者熟谷之液也。”






“酒为百药之长”。中医有很多使用酒的方剂,如炙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方中都有酒。

炙甘草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主要药物有炙甘草、人参、桂枝、生姜、麦冬、生地、阿胶、麻仁、清酒。该方用于治疗心脏有早博,也就是摸脉时心脏跳的过程中有停止现象发生。方中药物补益气血,调理阴阳,用清酒的目的是畅达血脉,调气活血.辨证准确,用上一到二周,自觉心慌就能好转或消失。
酒对于一部分中老年偏于阳气虚者,如平时怕冷、胸闷、遇寒加重等症,笔者在临床上常让病人适量的喝点白酒,坚持一到两月,对于改善以上诸症有一定辅助作用。还有一部分女性患者,平时四肢发凉,越到冬天越严重,喝些白酒或红酒也有温通血脉,助阳行血作用。
酒逢知己千杯少。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聚会,常免不了喝上几杯。但有一部分人“以酒为浆”(《素问·上古天真论》),即把酒当做饮料喝,就不利于健康养生了。
古人说“酒为湿热之最”,喝的多了,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湿热,湿热怎么诊断?可以望自己的舌象,长期喝酒的人舌苔多白腻、黄腻,上面厚厚的一层苔,这是湿热伤了脾胃,脾胃不能运化水谷、水湿停留体内所致。若不加注意,再喝的话,日久就会导致脾胃进一步损伤,出现气虚无力,甚至伤肝伤肾,表现为肢体颤抖等。
笔者临床上遇一病人,青年男性,学西医的,毕业后分配到县医院骨科。刚工作前两年,经常在外吃饭,饮酒较多。2年后,说是自己酒量不行了,来门诊问有没有好的办法提高酒量,病人认为在外吃饭,不能喝酒,感觉很痛苦的。观察其舌苔黄厚腻。笔者说:“你这是喝大了,伤了脾胃”。笔者给开了个清热利湿的方子(甘露消毒丹方加减)。

甘露消毒丹方加减: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藿香、连翘、白豆蔻、半夏、茯苓、薏苡仁、黄连、栀子等





以上药物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变化加减,调理了四周,舌苔慢慢退了,后来酒量又上去了,病人很高兴。

但是他不接受教训,继续喝。一年后,出现手指颤抖,体力也明显下降,做几个小时的手术后更明显。又来找处方,笔者给他处以健脾益气,利湿化浊的参苓白术散(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加减,调理了三周,肢体颤抖及乏力都有好转,并嘱其以后饮酒要有节制。这个病案说明了酒能生湿热,湿热又伤脾胃,日久导致脾胃气虚,再发展就会出现肝肾阴伤的病理。
 酒能保健养生,但其助生湿热的副作用也很明显。脾胃功能不好者,或素有湿热者,应不饮酒或少饮酒。



若饮酒过程中出现湿热现象,如苔腻、口苦、大便粘滞等,可用下列中药以祛湿清热。
荷叶每天10克泡茶饮。荷叶不沾水,出污泥而不染,故有利水、祛湿浊作用。
荷叶
薏苡仁


薏苡仁30克,煮稀饭食用,可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栀子2-3枚,泡水茶饮,有清利三焦湿热,活血利胆之功。
   栀子





以上药物都是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食疗药物,药食同源,无副作用,可以常服,效果理想。

另外,饮酒健康与否,主要与摄入酒精(乙醇)的量有关,而与酒的种类关系并不明显。乙醇含量的计算公式为:乙醇(酒精)含量(克)=酒量(毫升)×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
健康成年男性每日饮用酒精不超过30克,女性则不能超过20克。患有慢性肝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人以及孕妇、青少年则应禁忌饮酒。





总之,酒分人饮,酒宜适量。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希望您不嗜酒、不酗酒,让健康永远伴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出自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主任医师陈永灿。配图及相关形式创新和创意均由简和堂原创。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欢迎广大中医养生爱好者进行原创投稿;

△加入简和堂会员群,参与中医文化探秘系列活动,欢迎咨询我们.

联系邮箱:yx_zhongyi@126.com
公众号ID:简和堂

简和堂,发现中医大美。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简和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