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村人的“一年八节”有哪些,你造吗?

 

我国古代就形成了系列岁时传统节日。如今,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之间的传统节日又演变得各不相同。村人民俗,一年中较为隆重,需要祭祖的有“八节”。...

    点击"村语在线"加关注!每周四精彩推送!
我国古代就形成了系列岁时传统节日。如今,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之间的传统节日又演变得各不相同。村人民俗,一年中较为隆重,需要祭祖的有“八节”。
◆文/鱿鱼丝   ◆图/来源于网络
民间观念里,“过年”与“过节”是不同的概念。因而,“一年八节”指并不包含春节(年)在内的八个节庆日。以下是民俗所说的“一年八节”。

元宵节

元宵节,俗称“正月十五”(tsi33ŋɯt42sep33ŋuə42),又称“年十五”(ʔba21sep33ŋuə42),是“一年八节”中的首个节日。从除夕到正月十五,都算过年,正月十五既是“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八节”里第一个节日。旧时,从年初二开始,到正月十五是村人的“狂欢节”,人们以打秋千和对山歌的方式表达喜庆。所以,元宵也是狂欢节结束的标志。

小时候过元宵节,总是忧喜参半。在感受着节日的气氛,享受着汤圆、粄、面疙瘩等美食的同时,也为狂欢日子的结束而不舍(最最关键的是学生党第二天就要开学了)。民歌《秋千调》中,“打过十五秋千了,收拾归家待后年”,说的正是少年这点惆怅的小心思。
▲图1/14  汤圆节,你吃滴啥馅?


中和节

中和节,俗称“小儿节” (tit42-33tiək33vɔi42),又称“二月节”(ŋɛi42-33ŋɯt42-33tit42)。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的早晨,小孩子睡梦中醒来,总能从妈妈手中接过一个红壳鸡蛋,家里的供桌上摆着祭品,厨房里还有米粉制作的、平日难得一见的膨糕、芝麻糖馅粄、面疙瘩汤等。因元宵的离去而失落的心,便瞬间“晴朗”。

农历二月初一为“太阳生日”,也称“中和节”。这节日源自唐代,贞元五年(789)唐德宗采纳了大臣李泌的建议,立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在这天祭祀太阳,鼓励农桑,祈祷丰收。据说,台湾目前也还保留这个传统节日。
▲图2/14  看,我有两个红鸡蛋


清明节

清明节,俗称“清明”(tiŋ33meŋ42),又称“三月节”(tam453-33ŋɯt42-33tit42)。日历上,每年清明节的日子并不确定,村人却有关于清明节的准确测算法,从冬至算起的第一百零五天为第二年的清明节,这个测算结果和历书的答案毫无偏差。清明节是说村话人最为重视的节日,甚至看得比过年 (春节)还重要。这个月,忌讳理发和裁剪衣服,忌建房和举行婚礼等一切喜庆活动。
▲图3/14  一百零五这个数字很重要、重要、要...


村人宗族观念极强,清明节是一年一度的祭祖大会。这天,散居各地的宗亲齐聚,所以,操办得非常的隆重。清明扫墓,民俗有“前三后三”的说法,人口多、分布广的姓氏,清明祭祖的过程大概需要一个星期。这也许和村人入琼的先祖们沿昌化江下游不断迁徙,后代居住不集中有关。

清明祭祖分“扫始祖墓”、“扫房墓”、“扫自家墓”,三个环节的次序可以通过族群大会自行调整。
1
扫始祖墓

俗称tsʰau21fən354-33tʰuŋ33huə42(直译:扫通族墓),指祭扫全族共同的始祖墓。不同村庄、同一始祖的人们都会杀猪宰羊从各方赶来,献上给始祖的祭品参加祭祖大会。祭品摆放好后,点上高香,祭祖的人开始打扫墓园,给祖先坟墓kua453-55ʔbək55 (直译:挂白),意思是把白色的纸条悬挂到土坟旁或粘贴在砖墓上。一切收拾妥当,众人齐对祖坟三鞠躬后燃放鞭炮,祭扫祖墓才宣告结束。仪式结束之后,在墓园边上设宴,所参加人员席地而食。
▲图4/14  拜祖要真诚
2
扫同房墓

村话叫tsʰau21fən354-55tsi13-21faŋ13(直译:扫墓一房),指祭扫五服之内的同房宗亲共同的先人坟墓。这里的五服,是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村人理念,五服之内,无论是堂亲还是宗亲,都要当做一家人看待。祭扫的礼仪大体和扫始祖墓相同,因为“五服宗亲”的界定,人数相对少一些。
▲图5/14  同宗同族,五服一家亲
3
扫自家墓

俗称tsʰau21fən354-55tsi55tsɔ13(直译:扫墓自家),指祭扫以家庭为单位的、三代以内的去世者的坟墓。如果家中有新近去世的亲人,第一个清明节要提前三天到祖坟地,给新坟添土,单独祭扫,俗称“扫新坟”( tsʰau21fən354-55ʔbɔn13)。清明节当天,新坟再和祖坟一起重新祭扫一遍。
▲图6/14   清明节扫墓,缅怀逝者


村人清明祭祖,如果没有亲人新近去世,基本感觉不到悲伤的气氛,更像是一场宗亲晤面的盛会,各个村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小孩子们更为在野外分食猪头肉,还可以摘食野果的郊游机会而兴高采烈。
▲图7/14  终于可以撒丫子耍了


端午节

端午节,俗称“缚粽节”(tit42-33fat55tsit13),又称“五月节”(ŋuə42-33ŋɯt42-33tit42)。每年农历四月底,家家户户就要备好糯米、野菠萝叶和细麻绳,迎接五月初五缚粽节的到来。五月初四的下午,人们就在院子里支起一个土灶,架上一口大锅准备熬粽子了。大锅架好后,端出浸泡好的糯米、猪肉馅,以用水煮过的野菠萝叶和细麻绳包粽子。
▲图8/14  香味特殊的野菠萝叶粽子


缚粽节当天一早,大人们先给家和院子门口挂上辟邪用的艾叶或竹叶,再摆上供品祭祖。这时,妈妈才把还在睡梦中的小懒虫叫醒,给他们的脖子、手腕和脚踝戴上漂亮的五彩丝线绳,再端来香喷喷的粽子。早饭后,大人们就拿着粽子,带孩子到昌化江游泳祈福,俗称“洗龙虎水”(sau42-33nam42-33luəŋ13ho33)。还有人会在清晨,找一把猪躺过的土扫瘊子。据说,端午节用这方法去除顽固的瘊子很灵。
▲图9/14   我的五彩绳漂亮吧?


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烧衣节”(tit42-33sau33ʑi33),又称“七月节” (tet33ŋɯt42-33tit42)。这是一个最被重视的节日,俗语有“七月吃大节”的说法。“吃大节”(la21tit42-33loŋ354)即过重要节日的意思。
▲图10/14   晚上你敢出门么?


村人的烧衣节,同族不同俗,日期有七月十二、七月十四和七月十五三种,礼仪却完全一致。烧衣节,要在祭祖时烧五色纸,或以五色纸裁剪好的冥衣及各类用品孝敬祖先;家中不平安的人还会到村口路边,烧一些纸钱给孤魂野鬼,俗称“赏孤魂”。据说,赏孤魂是积阴德,免得小鬼骚扰。小时候最害怕这个节日了,空气仿佛都变得非常诡异。这是个给亡灵送新衣服的节日,所以,活人忌讳在农历七月买衣服、帽子、鞋等着装用品,也不从事婚娶和建房等喜庆活动。

中秋节

中秋节,俗称“八月十五”(ʔbat42-33ŋɯt42sep33ŋuə42),又称“八月节”(ʔbat42-33ŋɯt42tit42)。八月十五中秋节,俗语有“八月十五,有就吃、没就过”的说法,言下之意是这个节日可以简单点过,不用铺张。话虽这么说,祭祖还是必须的,孩子们渴望的中秋饼也会有的。印象里,中秋节就是个可以看到四头月饼的日子,它五仁馅的香味永生难忘......
▲图11/14  想当年我可是月饼中的老大


重阳节

重阳节,俗称“九月九”(kɔi42-33ŋɯt42-33kɔi42),又称“九月节”(kɔi42-33ŋɯt42-33tit42)。民俗要求,“九月九,不吃大也吃小”,意思是这个节日,要尽可能过得隆重些。民间素有把重阳节叫做“老人节”的习惯,村人重孝道,也许是出于为老人祈福的心吧,九月九日,每家每户都会热热闹闹地祭祖。
▲图12/14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tit42-33ʔduŋ21),和清明节一样,是个活节,通常都在农历十一月份的某一天。小时候放牛,每当看到野外的浆果苋开出红艳艳的小花,就知道冬至快要到了。浆果苋村话叫做“ti³³tɔ⁴⁵”,人们根据其果实的成熟和脱落,联系时节,总结了一句民谚,“浆果熟,冬至到;浆果落,过大年”。
▲图13/14  冬至时节的野浆果苋
▲图14/14  种植的浆苋果


冬至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节日,预示着新年的即将到来。人们会做一些诸如膨糕之类的美食,隆重地祭祖。

村人对“一年八节”非常重视,甚至把这些节日是否祭祖和孝道联系起来。

涨姿势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思悔改。

语见:出自《元史·周自强传》:“若能悔悟首实,则原其罪;若迷谬怙恶不悛,然后绳之以法不少贷。”

近义:执迷不悟

反义:改邪归正  洗心革面

提示:“怙”不读gǔ。“悛”不读jùn。

上一篇:【读书会】听这首歌,你会不会去远方流浪
End
版权声明

村语在线致力于好文推送,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 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实原作者姓名,在此深表歉意。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cunyu2015@163.com
扫二维码,关注村语在线公众号。更多资讯尽在www.cunyu.net

编辑排版:闲闲


    关注 村语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