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实验室奶奶”坚守8年,只为……

 

用八年日复一日的坚守,在东北大学的矿物加工实验室里延展智慧与爱心;她像一匹老马,不再驰骋千里,却一...



用八年日复一日的坚守,在东北大学的矿物加工实验室里延展智慧与爱心;她像一匹老马,不再驰骋千里,却一步一个脚印地攀向教书育人境界的高峰。

东北大学冶金学馆,一楼东侧最里边的实验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一身灰色工装,站在实验台前,全神贯注地看着学生的试验过程,偶尔翻看学生的试验笔记,并不时温和地指出学生试验过程中的问题。

这位老者,就是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的退休教师刘慧纳,已经79岁的她,从2008年开始回到选矿专业实验室,协助采矿研究所朱一民教授做选矿药剂领域的科研课题,并义务指导学生做实验,一干就是八年



只有这里才能让我感到幸福、安心

“每天清晨,当我迈上冶金学馆高高的台阶,就会想到自己已经在这座建筑里学习、工作了近60年,一种踏实感就会涌上我的心,在这里我找到了家的感觉,发现了我的使命,只有这里才能让我感到幸福、安心!”刘慧纳告诉记者,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能有一个舞台让自己继续奋斗,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实验室就像是我自己的家,我对它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真的难以割舍!”刘慧纳毫不掩饰自己对实验室的热爱。

她坦言,自己最大的享受就是忙碌在实验台边、浮选机旁或站在学生身边指导学生做实验,也许这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使然,但这更是东北大学的校风,这种对科研的专注和学生的热情是从老先生那里传承下来的。


工匠精神是实验室的必备药品

与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刘慧纳坚信,“实践出真知,搞科研离不开实验室,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实验,才能将实验中的经验值总结提炼出科学研究的理论。”

刘慧纳经常对学生说:“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实验,了解实验的全流程,精准掌握每一个数据指标。”

“工匠精神是实验室的必备药品。”每当实验室来了新人,刘慧纳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手足无措”的学生身边。从认识设备、分辨药剂,到具体操作、记录数据,她都会手把手地耐心讲解、演示、指导,直到学生真正掌握了实验原理,得出了准确结论。在她的眼中,来到实验室的新生,既是她生命活力的源泉,又像是一块块璞玉,等待着老师的匠心妙手去雕琢。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重回实验室的那一刻起,刘慧纳就深深体会到,要跟上选矿药剂开发领域的发展,必须不断学习、吸纳新鲜的东西。

“只有‘天天向上’,才能不拖后腿。” 已经79岁高龄的刘慧纳努力掌握浮选药剂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潜心研究学生们的实验课题,反复研究新课标,还订阅了大量文献,认真做好笔记,捕捉新的研究动态,探索新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手段。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刘慧纳就像一位工匠,执着、专注地改进自己的实验工艺,享受着“徒弟”们在自己的指导下不断进步、成长的过程。


刘老师,我们都是跟您学的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刘慧纳在实验室的第一课永远是无声的示范。她做到每一次样品称重、药剂添加不出差错,她和学生们一起参加科研劳动的全过程,她总在节假日抽时间去实验室检查水、电、气是否安全……

渐渐地,有的学生开始每天默默打扫实验室的卫生,有的学生早晚精心地检查仪器设备、在离开时关灯,有的学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当她慈爱地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跟您学的。”这句话,让刘慧纳感动而欣慰。
“孩子们是非常懂事而敏感的,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是学生能感受到的真爱!在有困难、有压力的时候帮一把,那将是他们长期的记忆,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帮助。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伟大,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刘慧纳还是实验室的“心理医生”,每当学生有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惑时,她就成了大家争相倾诉的对象。“实验过程中心要静、遇到困难要有毅力、寻找反应规律要有耐心”,她非常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尽力做到多鼓励、多帮助、多谈心,努力寻找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2008年至今,在朱一民和刘慧纳的共同努力下,有3名博士生、29名硕士生和18名本科生完成了与浮选药剂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实验室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与企业合作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实验室有了这些老教师坐镇,我们这些中青年教师心里更有底了”,朱一民教授笑着说。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刘慧纳,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位朴素的师者,那忙碌在实验台前的瘦小身影却让我们仰望。

记者:杨明 王钰慧

编辑:张昕 刘佳欣

推荐阅读

▶【爱的邂逅】一场独一无二的婚礼



为刘奶奶,点赞↓↓↓


    关注 东北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