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松口】千年古镇如何涅槃重生——续篇

 

松口海上丝绸之路“印度洋之路第一港”松口打造“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变成梅州融入“海丝”出海前站...



松口打造“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变成梅州融入“海丝”出海前站
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一环


距离火船码头约300米处,曾经热闹非凡的松口港务所已变身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成为松口中国移民纪念广场重要的一部分。
2013年,经过多番考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终选择在松口建立中国唯一移民纪念广场,纪念广场就设在松口港务所。
据梅州市侨务局副局长邓锐介绍,2004年,为促进散居世界各地华人之间的联系,探讨印度洋岛屿起源的历史与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旨在纪念海外华人的“印度洋之路”项目,先后在马达加斯加的多菲内、留尼旺的圣保罗、莫桑比克、毛里求斯岛、科摩罗的马约特、印度的本地治里等地建设了移民纪念项目。
鉴于全世界客家人的影响力,也为纪念19、20世纪离开中国前往印度洋群岛的中国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梅州作为客家人移居海外的原乡,选址松口镇落户这一移民纪念项目,并以此作为“印度洋之路”项目的收尾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在北半球,中国松口是成千上万中国移民和工人漂洋过海的出发点;在南半球,毛里求斯老大港是第一个中国人登陆的地方。像过去一样,这条丝绸新路连接南北半球,它有一个旧名字:老广州-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现在,我们把它叫做:新松口-老大港丝绸之路。21世纪,以我们现在拥有一流的信息、通信和运输技术,我们能使它焕发朝气和活力。”毛里求斯共和国艺术和文化部原部长曾繁兴说。
矗立在移民广场的移民纪念碑由名为《家园》的主题雕塑组成。该雕塑以榕树的抽象造型托起地球,七只和平鸽代表七大洲展现了散布全球的客家民系。雕塑基座以浮雕形式浓缩了客家人迁徙、分布等元素。另外,纪念碑周围还布置了7个石雕皮箱和船栓。据介绍,这7个皮箱和船栓既是客家人下南洋开拓进取的精神象征,又代表了建设移民纪念项目的七个国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海外华人‘印度洋之路’项目把在中国的唯一纪念碑树立在松口,由此可以看出,环印度洋的毛里求斯、留尼旺、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科摩罗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中,梅州客家籍华人占了相当比重,为所在国发展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说,通过多次实地考察,他认为松口是梅州客家人走向印度洋的第一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一历史地位放在国家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显得意义重大。这也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审视角度必须从太平洋向印度洋地区扩展,其影响不只是移民活动,还包括文化贸易上的交流,更是未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纽带之一。”
此外,根据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展示的资料所显示,另外六块纪念碑所在地,大多有中国客家人移民开拓的史迹,他们始终保持与故国家乡密切往来,或投资祖国家乡建设,或回国返乡探亲访友等。
未完待续


综合: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关注 梦回松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