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叔本华之不凡的一生

 

叔本华是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文化界影响极为深远。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





叔本华是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文化界影响极为深远。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并认为它是可以透过直观而被认识的,并且将其确定为意志。从某种意义上看,他继承了康德的不可知论。
1788年2月22日,叔本华生于德意志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父亲是一名富商,母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大文豪有交往。其妹爱黛儿后来也成为知名的作家和剪纸艺术家。但叔本华与其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认为父亲的死与母亲的只知追求自己的享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他们之间的隔阂非常深,最终导致关系破裂。但由于他继承了父亲的财产,所以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最初攻读医学,但后来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1811年时,他在柏林学习了一段时间,并在那时起对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由于其母亲的关系,歌德读了他的论文,并且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叔本华将柏拉图奉若神明,视康德为一个奇迹,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但厌恶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1814年至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首部将东西方思想融合的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
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三版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他在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总算我在彼德拉克的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叔本华在最后的十年终于得到了声望,但仍然过着独居的生活。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恶化去世,他在遗言中说:“希望爱好他哲学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独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学。”
作为一个著名的悲观主义者,他的生活却非完全隐遁,甚至可说有点自私。但在某方面他确为性情中人:他谈过恋爱,亦曾被女子称赞其为诙谐且能侃侃而谈的人。
叔本华脾气火爆,对人类深恶痛绝,对其他动物却很有爱心。他曾因为疯狂的发型、过时的衣著、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对著自己养的小狗痛骂人性的丑恶而被路人嘲笑他有精神病。他尤其讨厌愚昧的人和噪音制造者(见〈论噪音〉),甚至还试过因为噪音问题而跟邻居争执,最终导致一名女裁缝终身伤残。法院最终判该名女裁缝胜诉,并勒令叔本华在她有生之年都必须每季支付她十五塔拉作为赔偿。二十年后,该名女裁缝终于死了﹐叔本华在其账本上记下﹕ “老妇逝,重负释。”
对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我们必须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一方面,我们不能否认他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正确对待他的那些有失公允的言论。叔本华不是“圣人”,由于生活的影响,他写下很多不公正的言论,例如因为母子关系不和,他不喜欢作家,对作家大肆攻击。
我们将走近这位哲学家,去探究他的哲学。


    关注 河北师大马哲共同成长小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