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不知道的马克思哲学思想历程

 

说起马克思哲学经典,最为我们所知的无非是《资本论》以及其后期的一套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当然我相信...



说起马克思哲学经典,最为我们所知的无非是《资本论》以及其后期的一套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当然我相信我们中大部分人没怎么读过,留下印象也就是教科书上那些僵化的背诵条目。究其原因,和我们教育的局限性和授课的水平有关,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其实,在整个马克思哲学思维的形成历史中,有一份叫做《1844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也是极具价值意义的文献,从名字中我们知道它是马克思在1844年所写的一份读书笔记,但知道1932年才被世人发现。



当时这份手稿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初步可以归纳为两派观点:一派认为1844年是马克思从原先革命者的角色转变至人道主义者角色的转折点;而另一派的观点是,资本论的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两派观点都无可辩驳,但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份手稿的出现是马克思在其哲学思维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在我们开始讨论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我们有必要研究下马克思的过往历史。马克思出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律法学家,当时他遵循父志,进入了德国波恩学习法律学。当这家伙也是个不消停的主,本身对法律全然无感,父亲为了考虑其前途,将其转入了柏林大学,转学前还策动了一起和政见不一团体的斗殴事件,想想也挺牛X的。进入柏林大学后,结识了当年“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两人亦师亦友。我们都知道黑格尔也是哲学史上的扛把子,他将实物和主体两个概念辩证统一的融入到了他的思维体系中,后来黑格尔一走,他的门徒们也渐渐走向了两条道路,一派是追求“实物”的老年黑格尔派,以施特劳斯为代表;另一派就是以“主体”为核心的青年黑格尔派。

原本马克思在鲍威尔的影响下也是比较倾向黑格尔的观点,即认为‘国家’能是整个市民社会的体现,它保障社会中所有人的权益。但当时发生了一桩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著名的“森林盗窃法”的出台,大致就是一帮拥有森林土地的贵族把经常到他们林地捡柴的民众告上了法庭,说是盗窃私人财产,关键还胜诉了。这给当时的马克思冲击很大,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性质,法律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也是我们后来渐渐形成的阶级理念。那段时间,马克思也是《莱茵报》的主编,经过种种的事件反思,他的思维渐渐脱离了黑格尔的基本哲学观点。



在《莱茵报》因为思想观点冲击普鲁士政府而被打掉后,马克思又和卢格创办了《德法年鉴》,在该年鉴上发表了唯一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论犹太人的问题”,另一篇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可以说,在这个阶段,马的思想成长和转变非常的快。如我们所预料的一样,最终他和卢格也是分道扬镳,因为卢格是积极主张资本主义,而马克思已经开始萌芽其共产主义思想。

以上都是这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诞生的背景资料,那这本手稿究竟在讲些什么呢?主要可以分为三点:一呢,提出了“异化”的概念,通俗来讲就是人们劳动越多,收获的财富越少,根源就在于私有化问题。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进行了批判,我们教授提到了当时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叫做“对批判的批判所进行的批判”,每个批判都代表了不同含义。三呢,他开始系统的论述什么是共产主义,所以说这份手稿是其日后一系列共产主义哲学体系的发端。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或者说经济学领域的一本划时代意义的文本,这本《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绝对需要一读,作为有追求的小伙伴们,你值得拥有。强力推荐下!


    关注 心言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