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遇”艺术——商业地产中的知艺善用

 

有益的艺术内容、良好的人文生态,会为商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能...

消费大升级蕴含着互联网后最大的商机
从大的市场环境看,中国正在发生一场世界瞩目的消费大升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国人蜕变为高质高价的追求者。海外代购、出境旅行、轻奢盛行、互联网品牌崛起,都是中国消费大升级的深刻映射。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类似过程,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虽然中国人富起来了,但国内许多基础服务却无法跟上生活水平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国人的品质需求!这不仅仅包括商品本身品质,还包含服务、体验、人文、运营效率等外延。这些都没有被很好的满足,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从某种角度讲,互联网只是工具,最终是要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这也给到了传统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艺术介入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刘军
其实有这个观点的人不止少数,包括以刘强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大佬们判断:互联网红利在消退,下一个风口仍是传统行业,本人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决胜的先机离不开知艺善用


在这个时代,个性、时尚、创意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电商崛起,对线下的实体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消费体验成为时代的关键词,为达成换代的目标,除了基础服务升级以外,大家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可以真正提升品牌附加值的原创设计和艺术上。恰恰这些内容所构成的现场场景、人文内涵确实线上无法替代。但是机会伴随着难题也同时出现,商业地产原有传统的系统,在新的挑战方面大多储备不足,如何有效率的善加使用这些设计艺术资源为商业所用,成为老师们的新课题。



意大利艺术家Lorenzo Quinn 的公共艺术作品“Vroom Vroom”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创意和艺术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不按常理出牌、无规律、天马行空不可理喻(遇)特性,这些因素让诸多管理者感觉无从下手。但是时不我待,市场不会因此而裹足不前。再加上侨福芳草地、K11……个别先行者初见成效的尝试,加剧了这方面竞争。决胜未来的先机,就隐藏在如何尽快掌握相关资源使用,完成自我系统迭代升级当中。



侨福芳草地中心室内,运用了艺术介入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品质与趣味体验感

从艺术的层面看,艺术可称得上是我们精神世界中不断思考进取的干细胞,艺术在生活与社会中汲取能量,又用艺术的智慧和创造力向社会回馈有益的内容,这种循环构成人类砥砺前行生生不息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演进,艺术的公共化趋势日趋明显,鼓励没有围墙的美术馆,人人皆是艺术家、家家都是美术馆,这种趋势也包含音乐厅和剧院的艺术形式。



休斯顿艺术联盟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鼓励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的后现代主义,印证了目前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和而不同的改变,也给这个趋势建立了思想基础。艺术形式多元化、共享融合趋势,给艺术进入日常生活带来了各种可能,这些可能也给未来商业的接驳带来更多的可能。



专业艺术策划团队“艺术介入”将艺术家任军的作品《水69#》与商业地产——长城脚下饮马川项目完美融合在一起

沿着艺术发展历程,从米开朗基罗与米蒂奇家族、印象派与北美资本新贵,到后现代主义演进的背景,历代大师和伟大作品的诞生,均离不开时代转型的背书,和当中某个系统的支持。艺术的产生除去原始自然经济时代,基本属于从上至下的模式,更多的是由政治、宗教、经济等精英阶层所主导。互联网共享经济似乎颠覆了这种方式,新的艺术产生方式,加之经济运行中大量存在的对艺术支持的动机,领域融合必将成就经典。这个已无数次被历史证明。

沃土之上枝繁叶茂,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构筑健康生物链条,同样,有益的艺术内容、良好的人文生态,会为商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能。
未来艺术会成为实体店的标配,凡是和生活有关皆可艺术
艺术就如空气水食物,会成为我们生活自然组成部分,如果商业街区有着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有序管理,品牌自然愿意来此聚集。主导者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时尚人文的生态链。



美国布鲁克林街边艺术作品和环境和谐融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违和感

商业街区应该是人们常常愿意去逛的地方,比如说一进入购物中心周边范围,连接WIFI,就会出现附近的剧院、艺术馆、公共空间正在举办什么活动和展览,甚至可以有联票出售,街区的氛围和活力就显现出来了。即使不买东西也没关系,这与互联网并不冲突,而且电子化能给一条商业街区带来活力。
整体环境审美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和风格要求
商业街区的打造,要特别注重消费体验,店铺的设计非常重要,与商圈的环境必须协调,而店铺装修也必须符合整条商区的审美。目前,国内基本还停留在不太懂消费体验的重要性,想着能省就省的阶段。店铺环境的营造恰恰应该需要更大的投入,消费者的感观、动线,非常有讲究,设计感要做足。这方面,当一些商家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主导者可以多做引导,比如对一个商圈,做一本手册,提供审美方面的建议,让店铺开得更加合理、风格协调。
纽约第五大道琳琅满目的繁华夜景

国外如纽约第五大道、法国香榭丽舍一些著名商圈,都有自己的协会或管理部门,对每家新店的设计方案都有审核流程,尤其看重新店如何与隔壁店铺协调,如何与整条商街、整个商圈协调,定下详细的规则。审美设计不合格,店铺就开不起来。
商业内的装置艺术和常设艺术展览活动
在日本六本木商业街区,森美术馆永久收藏的大师级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大型蜘蛛雕塑“Maman”就放置在街区广场,8只巨大的蜘蛛脚恍若“行走”街市间。这个蜘蛛,看上去好像只能欣赏,没有别的用处,但它却已成为人们约会地点的一个最好的标志。现在人们如果相约去六本木,都会说在蜘蛛下见面。



日本六本木商业街区艺术家Louise Bourgeois做的大型蜘蛛雕塑

除了蜘蛛雕塑,六本木的森艺术中心也是一个标志性设施,它位于森大厦主楼最上面的49~53层。从上到下,53层是森美术馆,在52层可以观赏东京的城市景观,51层则是会员俱乐部,下面是六本木的学术中心。六本木新城具有全年度的营销推广计划,每一季度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并提前公布下个月的活动计划,以吸引公众参与。另外,还结合旅游业积极开展地区观光、艺术文化及商业活动。人们对新城这种把最好的楼层不做办公出租赚大钱,而是亏本投去给文化设施的远见卓识惊叹不已。

印裔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曾为芝加哥创作了一件形似菜豆的不锈钢公共艺术作品,名为《云门》(Cloud Gate)。美国欧洲许多广场和街道、商业内都有雕塑,有些地方甚至会明文规定,一个地区的规划中,必须有一部分钱投入到街头的装置艺术上。



印裔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为芝加哥创作了一件形似菜豆的不锈钢公共艺术作品《云门》(Cloud Gate)

当然,也可以策划一些临时性的展览活动,某些装置艺术可能过于前卫,容易引起争议,但反而成为城市公共话题,但它可以是临时的,争议时间也不会很长,但会达到额外的宣传效果。换句话说,艺术氛围不仅是自发形成,而且还是可以“管”出来的。比如商业街区的景观也非常重要。



艺术家Andy Scott设计创作的雕塑“Kelpies ”

小到街边的一棵树、一条斑马线、一个红绿灯、一排绿化隔离栏、公共座椅,甚至是一只井盖,但凡公共区域出现的任何细节、装饰,都是景观。而中国商业中心的景观十分类似,千城一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公共设施较为粗糙缺乏细节设计。
商业内公共空间的表演
国外好的商业街区均有艺人的街头表演,他们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同样,他们对街头艺人的表演也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如通过审核才可以拿到许可牌,表演地点在指定的地方等等。



我们经常在欧洲一些繁华的街区及商业看到街头表演,还配置了非常专业的表演设备及道具,在灯光、音乐的配合下,表演的质量非常专业,让整个街区增添了亮色。可见一个好的管理,可以让表演更生动,更专业。

街头表演也是时尚文化重要的一环,但它不是随意的,应该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和乞讨做甄别。
视觉和听觉的管理也十分重要
商业街区整体环境,灯光氛围,应该有非常具体的措施。同样,如果一条商街一直充斥着吵杂不搭调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就不是一条有文化艺术味道的时尚街区。商业区必须有符合定位的文化管理,听觉和视觉上,不能无序。
项目自有文化的塑造
对品牌来说,营销故事确实非常重要。比如意大利的品牌阐述意大利的故事,法国的品牌宣扬法国的历史文化。每个国家的时尚品牌,都与自有的文化深刻关联。

如果要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就不能停留在跟风、追捧潮流上,而是必须对自己的品牌和项目定位有针对性的梳理。再好的底蕴,如果不去挖掘、提升,优势也可能被超越。我们应该结合本土文化,了解各类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好的艺术和设计代言,形成自己的调性,有序管理稍加时日便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自有的文化系统。


    关注 艺术介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