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杨绛的书就没有资格怀念她么?

 

认为别人的怀念都是虚情假意,这不过也是信息优越感在作祟。...



金庸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后来这个说法被人们简缩为几个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并不存在恩怨纷争,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人们也会努力通过贬低别人来拔高自己,无非是缘于人类天生的攀比心。富人比穷人更有钱,在财富上就更有优越感;城里人比乡下人更时髦,在生活品质上就更有优越感;当官的比平民百姓更有权力优越感,读书人比市井人更有文化优越感,媒体人比大众更有信息优越感。或许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只要有人站在高处,就不得不去俯视低处的人类。



微信公众号新世相作者张伟在朋友圈里发起了一个问题征集:“关于读书这件事,你最大烦恼是什么”,收到了一些颇能戳中人心的回答,其中就有这么一句:“就想问问那些在朋友圈悼念海子的人,德令哈在哪个省?”看到这个问题,我内心也是犹如一个惊雷炸响,瞬间调动起知识储备里关于海子的所有信息,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却仍然是模糊的。一种无以名状的羞愧感,让我去努力思考这个问题的内在逻辑,感觉这个问题似乎哪里不对,但我一时之间却又想不明白。这句话其实是隐含了一个逻辑推论环,即:因为德令哈在海子的诗里是很关键的意向,而你竟然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所以你是根本不懂海子的诗的,所以你根本没有资格去悼念他

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刷遍朋友圈时,朋友圈里又有人发了这样一条信息:“满屏都是纪念杨绛先生的消息,突然感觉很自卑,我竟然都没有看过她的书。”这又是一个戳中痛点的逻辑推论,即:因为你没有读过杨绛的书,对她根本谈不上了解,所以你根本没有资格去怀念她

科比退役时,朋友圈里也曾上演过一场这样的声讨,你就没有看过几场科比的球赛,所以你根本没有资格去怀念他。再想一想,几乎每一个名人离开他所在的舞台或者离世时,他们的一些死忠粉都抛出这个观点:你根本不了解他,你根本没有资格去怀念他,就连谈论他都是在装逼。

那么,谈论一件事的权利,或者怀念一个人的情绪,都是必须首先建立在充分的了解基础之上么?难道除专家以外的任何人都是没有权利去谈论一个专业话题的么?难道除死忠粉以外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怀念一个人?我并不这样认为。

或许我只是读过海子的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仅仅这一句诗就已经深深打动过我,就让我有了怀念他的理由。至于德令哈在哪个省,我根本不在乎!

或许我只是读过杨绛百岁感怀的那一段话,她的书我一本都没有读过,但是仅仅是因为这一段话,仅仅因为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百岁老人,就让我有了怀念她的理由。

或许科比的球赛我一场都没有完整地看过,我只知道他是个在NBA赛场上征战多年的老兵,但是仅仅为了向青春致敬,就让我有了怀念他的理由。

我不否认,当你对一个人足够了解,当他离去,你的怀念的情绪会比对其了解不深的人更复杂也更丰富,你的怀念的主观意图比之常人也更强烈,但是与之无关的人拥有类似的情绪也并不是错的,即使不够丰富,即使只是受了感染,也并不因此就不值得尊重。

认为别人的怀念都是虚情假意,这不过也是信息优越感在作祟。

〖一日一句  手写我心〗
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关注 欢喜日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