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评观点  华为外迁背后:“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

 

华为被挤出深圳,制造业也正在被挤出中国。炒房式经济发展模式,会自掘坟墓,把中国经济推向末路。...





关键词:高房价、制造业成本、发展成果

作者:财经评论人、《第一财经日报》社论主笔 王培霖近几天,华为外迁的消息引发热议。有媒体报道,华为未来发展的重心可能会从深圳龙岗迁移到东莞松山湖,深圳方面为此高度紧张,希望能通过各种手段留住华为。

其实,这些所谓留住华为的手段和做法都是细枝末节,治标不治本。之所以华为会有搬迁的意向,主要还是高成本“压力山大”。高地价-高房价的挤出效应早已让不少制造企业感受到巨大压力,华为是明星企业,所以才会引发关注。

深圳不是特例,全国皆然。例如苏州昆山。去年下半年以来,受上海房价上涨 “外溢”效应影响,昆山房价水涨船高,今年4月份甚至出现环比6%以上的涨幅,同比涨幅整体达到50%。当地有一家高科技企业“华恒焊接”,是工业机器人的领军者,该公司董事长4月份曾经对笔者感慨,“昆山的房价太高了,公司的年轻员工买房压力巨大,高房价成本最终转嫁给企业。国外同行,年轻人没有住房压力,研发成本反倒不高。”

试想,连高科技企业都如此痛苦,那一般的制造业呢?

中国仍是贫穷国家,却已经成了高成本社会。买什么都贵,这是国人的切身感受,这还是在石油、基础资源价格十分低迷的情况下。更何况,还有环境污染等众多隐性成本需要承受。

高成本意味着制造业竞争力削弱。此前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出具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

该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很大压力。10年前,中国的制造成本低,而如今成本却水涨船高。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中国工人的薪资提高了,中国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中国的电力消耗,从2004年的7美元/千瓦时上升至2014年的11美元/千瓦时,而天然气成本则从5.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升到13.7美元,涨幅138%。

因此,许多企业撤离中国,也就不足为怪了。印度和东南亚现在都是投资热门。最近几天的热门新闻之一就是苹果和富士康要转移阵地去印度,他们离开中国,跟华为离开深圳,相互映照。

中国经济高成本是综合性的,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房地产。

人为制造股市牛市来拉动经济不靠谱,这很容易被公众认识。那么,人为制造房地产牛市呢?原理没有根本差别,但这恰恰就是十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营业务。

看看仍在疯涨的地价吧:在创新之都深圳,今年3月的新房成交均价高达49989元/平方米,环比上升3.9%,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3.7%,同比上涨62.5%。暂不说同期的北京上海,单是南京厦门合肥这些二线城市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历史天价,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地王。

有识之士早就指出,高房价不仅会绑架中国经济,迟早还会埋葬中国的发展成果。今天预言的前半段已经实现,后半部分要怎样才能避免?如果不能扭转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绑架,不仅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镜花水月,甚至还可能对经济形势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5月份中国最重大的经济事件,显然是权威人士谈经济。这篇长文里面,权威人士提到股市、汇市、楼市要各自回归本位,并且说,甘蔗没有两头甜,需要下果断决心。

对房地产,是到了该挥泪斩马谡的时刻了。有点像蒋经国上海滩打虎,困难千万重,如果不打,有危亡之祸,如果真打,也有切肤之痛。最后蒋家目光短浅的选择了保住小集团私人利益,而丢了天下。

当然,房地产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经济运行还有更深层次的逻辑。正如商业模式可以决定企业兴衰,经济发展模式则可以决定国运兴衰。权威人士的讲话,我个人认同其中每一个字。就看在实际执行中,能不能真的做到了。(本文有删减)往期观点推荐:

用人不疑还是用人要疑?

能让百鸟朝凤永唱大地的,只会是市场参与的力量

马云:我当老师时,不太看得起商人

当赌博思维被用来创业,我们看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山寨热潮



成就商业精英事业与生活的梦想


    关注 MBA商业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