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热爱的行业

 

集成化、平台化,服务化,开放化,走吧,走起,把属于自己的行业找回来。...





一晚上的火车,没法做其他,只好思考。好久之前就想总结下我至爱的专业,测绘工程。

大学里选择工程测量,只是因为大家好多都选,而且听说挣钱多,所以就去了,4年大学生活,差不多每个老师的项目都接触过,和大家一起去挣外快也是特别激情的岁月。我喜欢这个专业,也热爱这个行业,所以没事喜欢瞎琢磨。

地形图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下管线探测、变形测量等等差不多就是工程测量做的事。做这些项目,要有总工定方案,引用大量或国家或行业或地方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小200册,然后项目组去实施,最后还有审核,过程中又有三检一查之类的把关,分工很细,保证项目数据质量不出问题。仪器在整个项目中虽然重要,但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全站仪、RTK、水准仪什的。整个行业有条不紊地发展着,人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还是半国家管控行业,数据为多保密性质,民企一般也就以卖仪器为主。

但是近些年事情发生了些改变。地形图测绘来说,几年前1:2000的地形图,卫星遥感可以搞定了,大家觉得1000的图,500的图,量还是特别大,而且钱也多,足够大家干的;不多久,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提升了,成本也降了,1:500的图都可以飞出来,大家觉得,不怕,有房子多的地方,城镇什么的,无人机做不了,各种偏差。不多久倾斜投影测量出来了,卧槽,什么叫倾斜摄影测量?一脸萌萌哒表情。居然可以直接出三维,什么房檐改正,想要什么图出什么图。而且出图速度惊人。亲,只会数字测图法的亲们,在地形图这块估计没饭吃了以后……等等,不只是地形图测绘,规划监督可能也要出问题。



再说说地籍测绘,要在以前这可不是什么简单活,里面涉及的法律法规相当多,每一步数据采集工艺都要讲究,就比如不动产登记,先指界再测图还是先测图再指界,两者都可以,但一点点的改变可能带来的工作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就是巨大的。因此总工程师的作用相当大,一套高水平的方案可以让项目成本降低不只一半。但近来各种不动产登记软件平台出来了,南方测绘、超图等这类的gis平台,几乎把所有方案都集成了进去,而且是可调整的,测绘单位只要按照不同项目的要求选择方案就好,剩下的都是傻瓜操作,找几个高中生足够,一次大型详查,从省级层面基本把方案就定下来了,失去了对专业的要求,也就和民工真的没有什么差别了。试问这种项目的可设计空间还有多大?

要聊到房产测绘了,希望N姐不要生气,一个激光测距仪,一把卷尺,几张草纸,每一个特征点都要去量,一边画草图,回单位要把图在cad上画出来,出各种报告。其实有一种技术,叫slam。仪器不大,一个人就够了,一层楼走一遍屋子里都不用进去,门口溜达下,所有要素就齐活儿了,毫米级精度,有个公司叫华泰天宇,可以去他们那儿看看。姐,找我也行。

到变形监测了,记得大学的时候去几个大坝参观,看到大坝上用GNSS监测系统还是觉得特别高大上的,把高精度GPS架到大坝上监测坝体位移和沉降,自动记录,当然只是大坝用了,其他工程基本都是高精度全站仪,各种传感器。都是以人为主的,比如基坑监测,要根据基坑不同位置受力情况,结合地形地质情况设计监测点位,之后去布点。再之后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施工不同阶段,调整观测频率。每次观测都要最少4-5个人去一天,包括位移观测、沉降观测、地下水位、倾斜等等,多点的都有十几个监测项,每个项都是独立的。但是现在大坝上之前用的那一套价格在降而人力却在涨。更多可以使用GNSS变形监测系统的地方,都在开始使用GNSS系统,要命的是,这活儿直接和传统测绘公司没一毛钱关系了,仪器公司已经把总工的那点方案都集成到系统里去了,而且可以直接在手机app上查看变形量,水位,如果有问题24小时实时报警提醒,甚至可以自动完成相关应急作业。还想啥呢……Jsir~加快步伐吧。



差点忘记了地下管线测量,这是唯一让我觉得机器没法取代经验的专业领域。不管大家做的管线模型多么漂亮,说自己技术多么nb。在这儿没用~采集不到数据谁说都不中。管线探测有开挖这一项,试问全国同行们,你们挖过一次么?当然做燃气的就别说了,燃气公司钱多。那点费用都不够刨坑扯皮的。所以经验就是生产力,看一眼远方的电杆就可以直接把线连个八九不离十的人就是宝,看一眼哪个年代修的路,盖的房都可以直接把当时设计思路画出来的那种人,亲,那就是国宝,摇钱树。什么雷达,空气波,机器人,也就是理想环境用用,稍微复杂点隐蔽的地儿没用!管线的项目,分两种,90%容易的,10%复杂的。最后10%的价值比90%容易的高出1万倍,难度高出无穷倍。这是一门综合学科,要懂得不同时期的建筑工艺,这方面从小s那儿学了不少,也是我的小师傅吧。但是重点来了!这个领域有几个这种牛人呢?大家都在90%里混,对于传统测绘行业队伍来说,也是不好啃的骨头。

科技在进步,而我们工程测量这块因为很多有国企背景,改革动力很弱。导致整个行业都处在自我麻痹的状态。但在科技进步浪潮下,如果自己不思进取必然被别人取代。多少代测绘人不懈的努力,最后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在用利用地图资源挣得钵满盆溢,多少前辈的积累,却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运用我们认为不值钱的大数据进行开发盈利,人家所有监测系统都可以免费安装,靠服务收费了,我们还觉得那个不现实。要转型,要改变思路了,等死的勇气都有了,还没有改变的勇气么?这是一个乱世,但我们有专业优势,要搞集成也要是专业人事来集成,让做传感器的去好好提高设备质量,别抢了我们的饭碗。

集成化、平台化,服务化,开放化,走吧,走起,把属于自己的行业找回来。


    关注 李宝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