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梅花画风是怎样演变的

 

本文以陈半丁的梅花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梅花题材创作的画风演变。清末花鸟画坛习花卉者,多学习恽南田、青藤白阳、扬州八怪,至赵之谦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开前海派先河........




陈半丁梅花画风是怎样演变的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陈半丁(1876~1970年),原名陈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陈半丁诗书画印兼擅,绘画涵盖山水、花鸟、人物。本文以陈半丁的梅花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梅花题材创作的画风演变。清末花鸟画坛习花卉者,多学习恽南田、青藤白阳、扬州八怪,至赵之谦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开前海派先河;任伯年将八大、陈淳、徐渭的写意法与恽格的没骨法相融合,笔墨简逸,色彩明丽;吴缶庐初师撝叔、伯年,参以青藤、八大,以金石篆籀之学出之,使清末花鸟画得一新趋向,成为后海派领袖。陈半丁青年时期在沪上求学,磨炼画艺,海上画风的影响,终其一生。以下对陈半丁的梅花画作略作分析。



陈半丁 花卉四条屏

83.4×32.5cm×4  1930年 首都博物馆藏

陈半丁《三梅图》中的梅花属于贡桑诺尔布合作册页中的一开,此开由毓麟、俞邍、陈半丁合绘白、红、绿梅。白梅下题“毓麟写墨梅”。未钤印。红梅下题“红梅俞邍写”,钤“俞宗原印”朱文印。绿梅下题“陈年补绿梅”,钤“半丁”朱文印。是页下部题“庚戌(1910年)仲冬小集古槐轩,为夔庵主人合作。汝藻谨记”,钤“蒋汝藻印”白文印。画面空间虽小,但内容丰富。白、红、绿梅分为三个层次,白梅繁密,红梅浓烈,绿梅疏冷。首先为画面中一丛斜插的白梅,浓烈的红梅横亘于白梅之后。陈半丁画倒枝疏花绿梅。陈半丁绿梅以淡赭画枝干,浓赭点苔,青绿色画梅花,浓墨画花蕊。此合作画中的绿梅虽仅寥寥数枝,但没骨梅花的水分和色彩调和得宜,属于学习任伯年清雅、简逸的没骨一路。
陈半丁 蒋汝藻 俞宗原 三梅图

20×20cm 1910年 首都博物馆藏

《白梅双鹊图轴》绘白梅双鹊,狭长的纸面上,梅花主枝蜿蜒转为发枝,主枝中心位置停憩双鹊。主枝下方另一发枝与主枝形成“破”势,主辅梅枝穿插成“女”字造型。淡墨画梅枝,线条弯曲如龙,行笔过程中,中锋、侧锋转换使用,既避免长线条过于均匀柔滑的单调感,又符合梅花生长中生成坑洼结疤的自然规律。舒展的梅花与蜷曲的双鹊形成放与收、松与紧的对比。陈半丁此白梅图取法新罗山人,构图类似于新罗山人简洁的折枝式布局,新罗山人作画“其笔姿灵巧得‘迟’字诀,墨法灵变得‘韵’字功”,此作笔法“迟涩松脱”,上题:“双鹊飞来噪午晴,一枝梅影向窗横。幽人宿醉闲欹枕,不待闻香已解酲。竹篱曲曲水边村,月淡霜清欲断魂。商约前身是飞燕,玉肌无粟立黄昏。子易东游归来,其用笔立意一改面目,已不为前之大方矣。癸酉(1933年)冬残,予添梅稍,以归疏影楼主存之。半丁老人灯下记。”钤“陈年之印”白文印,“陈半丁”朱文印。
陈半丁 红梅图

6.4×33.5cm 1929年 首都博物馆藏

通过对上述绘梅作品的介绍分析,可以梳理出陈半丁梅花的构图、技法、用色及风格特征。

  1. 构图:陈半丁所绘梅花的梅枝多作“同向二木并举之式”,而较少奇绝和过于复杂的构图。均为一长一短,一粗一细,以长者为主体,短者为辅助。两枝主次分明,顾盼呼应。梅枝上的梢、梗依势生发。在大量升枝的布置安排中略有倒枝。梢梗前后穿插、纵横错落、长短粗细、疏密聚散、安排得宜,产生跌宕起伏的韵动感。构图平中见奇,拙中藏巧。


陈半丁 方洛 白梅双鹊图

129.5×33cm 1933年 首都博物烟馆藏

2. 笔墨技法:

笔墨技巧的运用和发挥是产生画面艺术效果的关键。画梅要体现如铁戟般的瘦硬枝条,而忌线条平滑光洁,用笔软弱无力。陈半丁的梅花无论是吴缶庐式,还是金冬心式,抑或是华新罗式,梅枝多采用没骨法,运笔稳健并使笔在手中辗转变换、抑扬顿挫,既贴合梅枝“曲若弓弯,转如曲肘”的生长态势,又透露出画家书法、篆刻方面的深厚功力。偃仰覆从、高低错落的老枝和新梢形成重叠穿插、先后遮挡的空间感。

3. 色彩特征:

陈半丁的梅花有双勾设色、双勾留白和点染三种面貌。除却双勾留白的腊梅,设色的梅花(红梅、绿梅)在敷色时均得一“水”字。他的红梅不使用热烈的红色,而是用以水调和的深浅红色敷染、点厾,浅红醉粉的梅花因纯度降低与水墨梅枝统一于灰色调中,体现梅花的幽香清癯之姿。
陈半丁 月淡玉逾瘦 1962年

4. 风格简析:

民国时期的北京画坛最显著特征是“传统”,北京得天独厚的艺术环境成就了陈半丁的绘画。民国时期的国画家接触古人名迹,眼界得阔。随着画名渐隆,陈半丁也开始个人收藏。陈半丁一生临古不倦,由专师一家转为广益多师,就总体来看,不论山水、花鸟、人物,虽呈现很多佳作,但仍是在深研古人的基础上,在已有圈子内的创新。陈半丁没有被北京原有正统画风所束缚,于画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金石画风的影响。
陈半丁 荼蘼 1931年

5. 文化内涵:

梅花作为画家所热衷描绘的一种花木,并不是简单的个人偏好,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梅花背后的隐逸内涵是它始终受到青睐的原因,苏轼曾叹:“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站在“梅格”的高度统摄梅花的“形态”与“神韵”。梅格”理念为后世咏梅、画梅提供了富于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
陈半丁 观望

101.3×32.9cm  首都博物馆藏

启功先生在《回忆陈半丁先生》一文中追忆陈半丁作画的严谨,“以花卉为例,菊花叶是怎么长的,梅花枝干是怎么生的,都合乎它们的生长规律。凡那些‘笔不到处’往往已经‘意到’”。陈半丁绘梅由临仿吴昌硕、金农、汪士慎、华嵒、陈淳等名家入手,因遍习名家,所以技艺精能,面貌多样,物理与物趣相融。

| 分享朋友圈才是王道 |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本文/图片 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 当代国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