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钰西欧八国游十二: 世界第一卢浮宫

 

世界第一卢浮宫这是一个挨骂的题目:数典忘祖、崇洋媚外——朱家“祖屋”北京故宫,才是“世界第一”呐,咋...



    世界第一卢浮宫

这是一个挨骂的题目:数典忘祖、崇洋媚外——朱家“祖屋”北京故宫,才是“世界第一”呐,咋吹起卢浮宫了?

未去参观卢浮宫之前,我也对朱元璋四子朱棣亲自安排修建的这座故宫,情有独钟——自认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许多书上的用语)。看毕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我这朱氏沛国堂之后人,便再也不敢闭着眼眼说瞎话了。

网上的“360百科”太为聪明,在介绍“北京故宫”的词条中,讲了两个无比正确的“世界第一”:“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在介绍卢浮宫时也讲了一个不犯国人众怒的“世界第一”:“卢浮宫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我的问题是:北京故宫和法国卢浮宫也是“帝王宫”,故宫博物院(比“馆”还大)和卢浮宫博物馆也是“博物馆”,那么这俩地方为什么不放在一起PK一下呢?“360百科”却有意避开——真是大大的滑头!

看来只有我来实话实说了:卢浮宫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宫!

其实,自信而不自负、坦诚而顾事实,才是大信息时代咱坦荡中国人的应有风范。否则,我们怎么可能会知己知彼、扬长克短呢?须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是没必要、也不应该当唐吉阿德和阿Q先生的啊!

     世界第一大块头

年轻时游览过北京故宫两次。当时除体会其大、其雄、其宝多物博外,绝对没有迷路的感觉:天安门进,景山公园出,两三个小时游毕,悠哉游哉。

此次与夫人结伴游卢浮宫,本以为按导游规定的3小时游程,完全可以悠闲游完。没想到,进去就晕了——地方太大、殿堂太阔、展厅太多、看点太繁!没头苍蝇似地奔“卢浮宫三宝”看完,再夹杂看点别的,离规定时间就只剩5分钟了。二人不顾老态,狼奔豕突,迷路而问,仓惶而蹿,才算按时赶到集合点。

第二次进卢浮宫,是在离开法国、返回国内的当天上午。时间也是3个钟头。这次是看的外观。发现那外观也是太大了。一条马路从卢浮宫的北宫殿廊穿入,再从南宫殿廊穿出。公共汽车、小轿车、人流,在这条宫内马路畅行。宫内广场,竟也建有一座凯旋门。而南、北宫殿廊的西尽头外,是其叫作“杜勒丽花园”的皇家花园。那花园,显然比景山公园大。 

大得跑累了,老俩口只好在这皇家花园的草地上,坐下玩“手机拍丑态”游戏。于是老夫才拍下这些“老妇丑态照”。


回来后,结合当时发的《卢浮宫导览图》和其它资料,细细一研究,才真正地叹为观止:卢浮宫的块头,真是太大了:宫内区域占地198公顷(不含花园),整体建筑占地面积24公顷,陈列面积5.5公顷。

咱故宫的同类数据是多少呢?“360百科”给出的资料是: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72公项),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15.5公顷)。至于摆放展品的展出面积,没有数据。但我敢肯定,这面积是绝对不会超过5.5公顷(5.5万平方米)。因为凡参观过故宫者都知道,故宫展品的摆放面积,绝对没有占用到其建筑面积的1/3。

如果非要给老祖宗撑撑脸,似乎有一点长处:天安门和太和殿的屋顶,离地面36米高;而卢浮宫只有28米高。但凭心而论,细说起来更不如人——太和殿除去台阶,净高仅26米。天安门的两层楼净高,加起来还不足26米。其它殿还低,均在20米左右。众多宫、屋呢,更是低得离地面仅有十几米。而卢浮宫呢,一个高度,全部28米!

此外,资料还显示:景山公园的占地面积为23公顷;而杜勒丽花园的占地面积为25公顷——后者比前者大了20000平方米。

至于其它四宫,更在其后:法国另一皇宫凡尔赛宫,面积6.7公顷。 

英国白金汉宫,7.7公顷。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2.75公顷。 

美国的白宫,面积小得只有0.51公顷——给前面这些宫当孙子,还显不够辈儿!

     世界第一长建期

咱北京故宫是何时修建?1406年;啥时完工?1420年;工期多长?加头算尾,工期15年。 

这卢浮宫就长了老鼻子了!何时修建?1204年(中国的南宋“嘉泰四年”) ;啥时完工?1989年(没错,是1989年) ;工期多长?始终相加达785年!

结论:卢浮宫的开建期比北京故宫早了216年。建设工期,更是前者超过后者51倍,长达770年!

工期长的主要原因,是北京故宫只经过了朱棣一任皇帝之手;而卢浮宫是由法国7位皇帝加1名总统接力完成!

早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于1204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命其为“卢浮宫”。

●150年后的查理五世把卢浮宫作为正式皇宫使用。以后的350年中,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

●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下令重建。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从此匡世名画《蒙娜丽莎》正式入驻卢浮宫。

●1589年亨利四世继位后,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

●1643年,只有5岁的路易十四登基。他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被称为太阳王。他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为建这座皇宫,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  

拿破仑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他称雄于欧洲后,卢浮宫巨大的长廊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 

1852年登基的拿破仑三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

● 最后的刹尾工程由当代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推动完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任之初的密特朗即决定扩建卢浮宫,并力排众议采用了当代极有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是一座玻璃金字塔。此塔高21米,底宽30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其匡世佳作1986年开建,1989年完工,耗时长达13年! 

其它四大宫的建期如何呢?

法国另一皇宫凡尔赛宫1624年初建,1833年修复。历时209年;英国白金汉宫1703年开建,1851年改建结束。历时148年;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367年正式开建;1959—1961年建起“克里姆林宫大会堂”。合计为594年;美国的白宫更是小儿科:始建于1792年,基本完工于1800年——仅用了短短8年

    世界第一高质量

首先说,什么建筑材料是“世界第一高质量”呢?钢铁会生锈;钻石类东西最坚硬,但太少;人工制造的玻璃虽是好建材,但易碎;砖瓦虽易造,但既使涂上釉变成琉璃瓦也仍不是寿命最长的建材。显然,从古至今的各类建材比较,其又多、又结实、又有技术手段进行加工的“世界第一高质量”建材,只能是石头!

北京故宫显然不是以石头为主要建材的建筑物,它墙用砖,顶用瓦(上釉的琉璃瓦),柱为木料——“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

卢浮宫是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宫殿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得出这肯定答案的资料获得,太不容易了!


 

首先是看。这次我的西欧游仅两去卢浮宫,但毕竟我对这宫的内、外,都看了——应该说是“眼见为实”的。

看内——在那巨大的内展厅里,我看到的屋顶离自身有20多米高;两边墙壁离自身有20几米远(即房间开间有50来开外)的距离,不见一根木质柱头支撑,全为斜向房顶的拱形非木质结构支撑!

看外——眼见外墙那一块块非常标准的“墙砖”,完全是灰白色的石质砖,而绝非为烧制之青色砖;再看房顶,也完全是体积很大(远观估计毎块有一二平方米大小)的片状瓦。而凭常识判断,即使用现代工艺,也似乎不可能烧制出这么大规格的人工屋瓦来。

看的结论:卢浮宫是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宫殿。


其次是想。在意大利、梵蒂冈、奥地利、瑞士、德囯……大凡导游一讲解某建筑物“这个建了一百年”、“那个建了两百年”时,我就纳闷:至于用这么长时间吗?

但再仔细一看人家那建筑,明白了——全用的是石材。在没有金刚石电锯轻易锯开石头的古代,用石头盖房子,岂不是要用几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吗!因为即使把所有石料都打磨成一絲不差的同规格石砖,一个工匠干三五天,估计也制不出一块砖啊!

所以当导游介绍建卢浮宫用了几百年时,我一推断:这卢浮宫一定是石材建筑!

但当回来做这篇“卢浮宫游记文章”时,我傻眼了:网上查不到“卢浮宫是以石头为主要建材”的任何说明性资料!网上文章浩无烟海,但网上文章又多是互相转抄——尤其是各种游记文章,几乎互相转抄得一字不差!即使有人在网上发贴问“卢浮宫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回答也全部是不着边际,乱扯一通。

我个人没有这方面的纸质资料,《辞海》没有介绍,去书店也没找着这种特别单项的介绍性资料。无法之时只有打电话问一些建筑界的朋友。一位朋友的朋友的回答,佐证了我的眼睛所看和大脑所思。

这位朋友的朋友告诉我:卢浮宫是石材建筑。法国的砂岩石世界有名。目前中国的许多高端建筑所用砂岩石,多为法国进口。卢浮宫墙体所用石材,多为这种砂岩石;而屋顶之瓦,也多为石瓦,即用一种叫“板岩”的石材加工而成的石质瓦;至于支撑拱形屋顶的墙体内石柱,则均为大理石石柱。

所以就可以下结论了:卢浮宫所用建材,是世界上质量最高的建筑材料——石材。石头的风化速度之慢即存在寿命之长,是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其它建筑材料的!

写到这里,我开始杞人忧天了:我们北京故宫的一次性寿命,肯定短于卢浮宫。届时,后人该怎么修复呢?

我更杞人忧天于当今中国的所有城市高楼大厦:这些建筑容积率极高的高楼大厦,寿命绝对大大短于卢浮宫这类低层的石材建筑。届时,后人该怎么拆除呢?

   世界第一藏档次

当今中国的艺术界、甚至世界的艺术界似乎有个定论:在比较北京故宫的艺术品和巴黎卢浮宫的艺术品时(包括所有博物馆艺术品之间的比较),互相是没有水平高下之分的。这话在外行和内行听了,都似乎很有道理,都似乎像颠覆不破的真理。

其实是错的:既是事实的错,也是理论的错。我的结论(不是看法)是:卢浮宫的馆藏艺术品的档次,远远高于北京故宫馆藏艺术品的档次,也远远高于当今世界所有博物馆的馆藏艺术品的档次。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看事实。当今全球之人公认的雕塑艺术品,是“断臂维纳斯”;绘画艺术品,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而这两件东西,全藏在了卢浮宫;北京故宫没摊上一件;其它博物馆也没摊上一件。凭此一条,措辞为“远远高于”便是恰当用语了。

几乎全中国的权威艺术家们都来申斥我这个屁也不是的草根朱某了:“北京故宫还有二十五宝、十大珍宝,这是卢浮宫没有的。所以二者没有可比性。所以你屁也不懂,莫要胡说。” 

屁也不是的草根朱某,向来蔑视权威! 

所以这里我来给你们权威上课了:其实这是一个宏观艺术论问题:全世界人对艺术的宏观共性认知、即对一千种一万种艺术种类的综合性认知,排在前面的只会是雕塑和绘画;而对一千种一万种雕塑和绘画的综合性认知,排在前面的也只会是“断臂维纳斯”和“蒙娜丽莎”。

谁不信这种社会现象,谁才真是屁也不是,屁也不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缘于一种朱某现在给出的“宏观艺术论原理”:人类最高的艺术追求,是追求自体美(我真不知道现在全世界的艺术界有没有“宏观艺术论原理”这么个说法。如果没有,我这叫“填补空白”;如果有,我这叫“一家之言”)。

任何理论都是缘于实践的。草根朱某的“宏观艺术论原理”,也源于社会生活:任何自然人长到18岁左右有艺术欣赏需求时(爱美时),都从欣赏自己(照镜子)开始,继而去欣赏视野内的所有靓女、帅哥、成熟男人、俏老太等。有条件者,甚至将化妆、美容、打扮等,坚持一生。 

正是从这种“宏观艺术论原理”出发,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200多年间,在没有发明照相术、全息摄影术、电影电视拍摄术之前,才会拼命去进行雕塑和绘画创作。其目的,便是拼命地去表现人类的自体美。于是,才有了旷世奇雕“断臂维纳斯”和旷世奇画“蒙娜丽莎”。                                             

中国语言有“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维妙维俏”、“下真功夫”、“真抓实干”、“逼真”等措辞,其追求标准就是尽量地去接近真实。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艺术家中,的确是在拼命地“接近真实”。

这尊雕塑的比例把握,与真人的准确尺度,竟如此分毫不差!面对这帧照片,我是极为震撼的。难怪人家一个艺术家为了完成一件雕塑,竟会花上六七年、甚至十几年!

卢浮宫三宝之“爱神《断臂维纳斯》”。


 

我所拍到的不同角度的“断臂维纳斯”,同样 “逼真” 于活人(信友们应保存你们在画册上不易见到的这些角度的照片)。



卢浮宫三宝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同样道理,“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画”,原因也是一点——维妙维俏!

●卢浮宫三宝之“胜利女神”。 

这是希腊神话时期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是卢浮宫三件镇宫之宝之一。胜利女神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胜利会紧跟到来。

相比较存于北京故宫中的中国画,其逼真程度与人家那塑和人家那画,就差距太大了。正是追求真实的努力程度不够,所以咱中国的古人和今人,才没有一件作品是拼命干“六七年、甚至十几年”才完成的。一般,一件作品也就几天、十几天完成;长的,绝少超过半年(青铜器的制作似也无干几年的记载)。

你干几年的作品没有一件,人家却有这类雕塑作品1000多件,更有逼真的绘画作品15000多件。然后你却硬说“艺术水平没有高下之分”,亏不亏心?

如果谁硬说“咱中国古人吴道子几天画成的《步辇图》,就是与米开朗基罗用六年半时间搞成的大卫像,没有高下之分”,我只能选择无语。

最后我来下个断语:今后人类再也不会有超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和绘画水平的同种高端艺术品出现了——因为人类有了照相术、全息摄影术、电影电视拍摄术以及更先进的自体美欣赏技巧后,便再也不会下那种笨功夫了! 

此言真否?立此存照!


    关注 丹毅前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