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蚂蚁玩“闪婚”,是战略升级还是婚姻儿戏?

 

昨天下午,高桥镇政府和上海蚂蚁团队举办了一场世纪“婚礼”。...



昨天下午,高桥镇政府和上海蚂蚁团队举办了一场世纪“婚礼”——高桥蚂蚁国际创客基地项目战略签约仪式、高桥蚂蚁国际创业大学项目启动仪式,双方正式开展战略合作。

高桥镇和蚂蚁筑巢按照40%:60%的比例成立了上海蚁巢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整体委托运营高桥新城文化广场闲置的近6万平方米楼宇及商业设施。计划将其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开放创业大学”、“活跃创客空间”、和“互联网+运营中心”的样本示范区,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教育+创业空间+创业投资”的闭环式创业服务。

而在此之前,作为双方战略合作的主要推动者,高桥镇党委书记苏锦山和团市委兼职副书记、蚂蚁计划发起人于杰,相识不过仅仅两周时间。从考察、洽谈到正式签约,两人纷纷感慨: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如此“闪婚”,高桥这是为哪般?

浦东科委为高桥镇和蚂蚁团队牵线搭桥


产业调整做“减法”

万里长江口,十年高桥镇。高桥不仅是历史文化名镇,还是上海的工业重镇,承载着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国际航运中心(上港集团)、全球科创中心(巴斯夫全球科创中心)等国家战略项目。

如今,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冲击下,石化+港区的传统增长模式正面临多种刚性约束,增长后劲不足,传统产业急需转型升级。

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高桥一直在做“减法”,重点取缔小规模、低效益、环境不友好的传统型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外来人口结构。党委书记苏锦山介绍,高桥目前已经完成了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135家企业的195地块土地减量化,还有约3平方公里、38家企业的104区块产业点土地收储。

另一方面,过去的十五年间,高桥一直处于规划的边缘,导致交通建设和大型商业设施有所不足。加上人口老龄化、现有人口文化素质不足等实际问题,高桥要想从石化重镇转型为服务强镇,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引进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企业,解决产业、人口结构的调整问题。
蚂蚁团队,依托沪江网,有着丰富的互联网教育的经验和资源。成立1年间,蚂蚁团队已经在上海建立了9大创客空间,吸引了近百个创业团队入驻,在市场化运营、聚集人才和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助力浦东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借助“互联网+”促成产业新一轮升级,进而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扎根高桥,和蚂蚁团队展开战略合作是最好的决策。
人才引进做“加法”

2015年《中国城市创业指数报告》指出,上海创业总指数位列第七,在北、广、深之后。上海的创业环境不容乐观。

主要问题出在哪儿?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靳玉英认为,除了事先准入门槛高、创业风险分担机制不足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创业商务成本太高。

在作为上海科创中心核心的张江,白天总是人流攒动,但晚上8点之后却变得人烟寥寥,创业者们纷纷赶回家,有的人甚至需要赶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住宿问题成了不少创业者的当务之急。

在高商务成本的矛盾下,如何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宜业宜居、产城融合的闭环创业生态环境,这是政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吸引并留住创业者的最基本条件。

正在建设的高桥蚂蚁国际创业大学、国际创客基地将重点解决这一难题,实现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可持续。创业大学定位非学历教育大学,以创业培训为基本服务,重点聚焦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着重打造创业特色实训平台、创新服务整合平台、海外创业资源引入平台和创客孵化平台。
在空间布局上,6万平方米的高桥新城有两栋五层大厦,可以为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各种梯度的创业宿舍、青年公寓和创客公寓,解决创业者的住宿难题。另外高桥新城文化广场完全按照欧洲开放街区的风格设计,有浓郁荷兰风情,与周边公共绿地、滨水岸线、文化设施等无任何物理分割,空间上完全符合创业大学的业态。

同时设立的创客空间则是为创业大学量身打造的试验田。利用紧邻创业大学的连排商业街打造“互联网+”创业大街,在引入一部分现有创业团队的基础上,将创业培训孵化成熟的团队导入创业大街,开展市场化运营。

另外高桥还计划打通该项目与自贸试验区的政策通道,使自贸试验区政策尤其是关于国际文化进出口及教育培训的政策辐射该项目,体现“双自”联动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激发市场的创新创业活力,助推全球创业团队扎根发展。

“创业者扎堆聚集就像核武器,人才聚集了,未来才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于杰对创业大学2.0的未来设想。

运营过程中,外高桥股份公司旗下的新高桥发展将根据国资改革进程,适时对蚂蚁公司进行增资。三方坚持市场化原则,政府重点聚焦创新创业环境和平台搭建,蚂蚁团队负责整体运营和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外高桥负责物理空间建设。

体制资源市场运作,不管成败与否,都为小镇转型、产城融合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文字/刘禹

摄影/高征

美编/毛毛


    关注 科Wa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