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茫中点灯——怀念德鲁克

 

本文为德鲁克先生去世时陈春花写过的一篇怀念文。...



记得2005年在去新加坡的飞机上,还在看最新出版的有关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经典书籍,没想到,下了飞机却得到了先生去世的消息,我竟然不知如何接受这个信息,也许生命的本体我还没有能力理解。

在这个混乱的现代世界,拥有“活眼”成为追求智慧的人所必需。佛陀在《大无量寿经》中说的一段话,唤起了我此时的感受:

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

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

有添忧田,有宅忧宅。

适有一复少一,有无同然。

人在世间爱愁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正如佛陀所言,我们对于人生的计算都在钱财之中,而对真正急切的问题,我们却很少真正了解:我们是不是比昨日更有智慧?我们是否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市场的客观规律?我们有没有与万物一心的慈悲之念?我们有没有彻见生命的真的价值?

这些对于生命真价值的观照、思维,就是生命的活眼,我们需要这些活眼,与生命环境保持着即若即离、不即不离的态度,活眼虽小,却可以望见百里以外的云山。有幸,对于今天的管理世界来说,我们有了德鲁克先生,他为我们开出了几方活眼,《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等,这些书籍就像在管理者苦恼不安的生命中点起的一盏灯,让我们有观照生命实像,理解管理者使命和责任的活眼。先生的思想有妙观察智、有成所作智、有大园镜智,向外,看见事物的本体;向内,体察人性的真实;这种体察和观察如果能够落实,就如同在渺渺茫茫的原野,突然看见草原尽头有一盏灯,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安心了,从此大安心了!

想来,这些年为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东奔西跑,一直处在跋涉中,从十年前对中国家电企业的实际寻访开始,虽涉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但是深入企业的习惯始终保持了下来,无法停步,这的确是受到了先生的影响。在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我曾被深深打动,一是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二是得出这个结论的方法――深入企业实际。这十年间,我正是跟随德鲁克先生的思想和实践的步伐,走上了自己研究的路向和方式。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的课题,都会在那个环境下留下一些集中体现其精髓的痕迹,一些无法在文字中体会的环境气韵。我们真的很有幸,能够在这些企业实际的运作中,寻找到德鲁克先生,因为他的存在,整个企业生命的精髓、管理的精髓都被释解了。而在先生完全被所有管理课题融解的生命中,他所享受的并不仅仅是“大师中的大师”的称号,更是21世纪管理能够面临挑战的答案,只是,我们已无法再看到他智慧的新思维了。

看了德鲁克先生的《旁观者》,才明白了先生成为大师的真正缘由。一个能够影响世界的旁观者,总有一种沉潜久远的内心冲动,因这种冲动而变成思维习惯,因思维习惯而成为生命的本能。这是来自于一种鸿蒙的责任和道义,对土地、人类、国家、文化、历史、人生的热切关注和感同身受。对于德鲁克先生来说,企业和管理远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的那一种,他清晰地知道这背后还存在一个巨大的空间及其所蕴涵的深厚时间,因此领悟了自己的宿命,如果没有对于这一切命题的真切感受,如果不是对于世事和管理的痴迷,我想不会有德鲁克先生这些透彻的思考和精确的阐述。

我们需要经常告诫自己:对于人们心底潜藏的那份可能,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我们固然可以对以往的努力给予肯定,但是更需要关注的是我们周遭的人群,必须像德鲁克先生那样,把脚踩在大地上,踩实踩稳,我们的大地就是茫茫的人心。

德鲁克先生之于我,就是这盏灯,他让我明了管理者活出生命价值的真法,他给管理者在苍茫中点起一盏引路灯的大法。

在苍茫中点灯

记得10年前看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就被这本书的思想深深打动,一是这本书的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二是德鲁克先生得出这个结论的方法:深入企业实践。这10年间,我正是跟随德鲁克先生的思想和实践的步伐,走上了自己研究的道路。这些年为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东奔西跑,一直在跋涉之中,记得从10年前对中国家电企业的实际寻访开始,之后涉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但是深入企业实际寻访的习惯却保持了下来,无法停步,这样的研究习惯,今天回想起来,的确是受到德鲁克先生的影响。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难以估量。一直以来,我们在管理中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成效却不尽如人意。近20年来,中国企业的经理人在不断学习各种方法与新理论,但是,正像是中国企业界人士翘望杰克•韦尔奇中国之行时,最终感受到的却是失望一样,人们发现,韦尔奇的神话无法在我们身上复制。难道是这些理论错了?没有。难道是我们没有学到真东西?也不是。那些理论都是对的,也是真的,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自己对于管理的理解只对了一半。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组织管理我们只是理解对了一半》,我用这个标题,就是想清晰表达我们对于组织管理的误解。我当时是想探讨组织管理的特性,但是放下组织不谈,对管理本身,我们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管理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目标的工作过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管理,这是因为管理有潜在的优势:它能使单个人做不到的事情由集体实现;它能通过分工,取长补短,从而取得比各个人所能取得的效果之和大得多的整体效应;它能超越个人的生命而持续不断地发展。因此,怎样提高组织整体力量就成为管理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如果是这样的话,管理者就承担了这个最重要的使命:提升整体的力量,延续个体的生命。

但是在遇到德鲁克之前,我没有完全理解管理者的价值,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里,德鲁克先生明确地指出了管理者的价值所在。我尤为认同他对于卓有成效的理解和判断,更加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让我们知道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在这本书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传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在德鲁克先生看来,传统的管理者陷于烦琐的事务中,因为他们只关心发生的事务,所以这些管理者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处理别人的事情上,简单地说就是,传统管理者的时间属于别人。传统管理者的第二个特征就是:身在什么岗位上,就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所以导致部门之间的不合作,导致很多管理者“屁股指挥脑袋”,不知道整个系统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第三个特征是传统管理者只是专注于事务,但是忽略了对人的培养。他们总是认为没有人能够成长起来,下属总是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在观察德鲁克先生所描述的传统管理者时,我很认同,因为我发现大部分的管理者都具有德鲁克先生所描述的传统管理者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管理效率不够高的主要原因。那么有效管理者的特征是什么?就是关注时间管理,关注系统思考,关注培养接班人。

我非常喜欢他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管理者就是贡献价值。德鲁克先生清晰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绩效依赖于许多人,而他必须对这些人的工作绩效负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同事(包括上司与下属)发挥长处并避免用到他们的短处。”这正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如果管理者能够贡献自己的作用,让下属和上司发挥绩效,那么管理者自身的绩效也将得以实现;如果管理者自己发挥绩效并替代所有的下属或者上司,那么这个管理者就不能够称之为管理者。

我还喜欢他对管理的另一个描述:管理就是承诺:承诺目标,承诺措施,承诺合作。

承诺目标。对于结果目标的承诺,可以回答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管理者并没有这样去做,并没有切实地认为结果目标是一种承诺,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公司的目标是一种形式,而因为管理者对于目标的反应,决定了员工承诺的水平,从而使得为实现目标所投放的所有资源的成效并不理想。所以如果想要实现目标,管理者就需要对结果目标有明确的承诺,员工才会达成绩效结果目标,以支持总目标的实现。

承诺措施。对于执行措施的承诺是回答如何做这个问题的。管理者所必须做出的努力就是找到实现目标的措施,并使得措施能够贴近员工的实际。如果管理者不研究措施,不能够在方法上和工具上给予员工帮助,管理的结果也不会实现,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为达成绩效目标,员工与管理者需要对完成目标的方法措施达成共识,并将执行措施作为工作的内容,以确保结果目标的最终达成,这至关重要。

承诺合作。对于合作的承诺可以回答与谁做这个问题,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分工问题,没有分工合作,其实是没有管理的。为提高团队绩效,高效推进关键措施和目标达成,管理者就要与员工交流,确保员工愿意参与和支持承诺。

有了承诺,管理才能够真正具有有效性。本书的出版,让管理进入了真实的境地,解决问题,贡献价值。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事实上,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者成效的解析,体现了管理的精髓。我们真的很幸运,能够在这些企业实践中,得到德鲁克先生的指点,因为他的存在,整个管理的课题得以被解释,这是管理的精髓,也是企业生命的精髓。

2006年在德鲁克先生逝世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纪念文章,在文章里我写道:以我自己浅薄的认识,一个生命的价值,就看他曾被多少重要的课题融解过。这种融解的体验是一种重大的人生享受,也许能够表述出来,也许无法表述出来,甚至有些时候表述本身倒成了一种失落,在这个时候想念德鲁克先生,失落的感觉更甚,在他完全被管理的所有课题融解的生命中,他所享受的并非仅仅是“大师中的大师”的称号,更是21世纪管理能够面临的挑战的答案,但是,我们大家都无法再看到他智慧的新思维了。

可我依然可以成为德鲁克先生的一个交流者,这种交流在路上、在书房中、在课堂上、在企业的细微的管理上。每每翻看德鲁克先生的书籍,都有着路遇投缘者的感受,常常喜不自禁。夜晚,我常常在先生的书前静思,当夜幕把现代浮华全都遮掩之后,所有风尘满面的管理跋涉者们,又有多少差别呢?2006年年底和2007年年初,我一直被一些情绪所影响,在我2007年出版的《超越竞争:微利时代的经营模式》中,列出了这些影响我情绪的因素,我知道那是对于中国企业发展所感受到的不安。我不断在德鲁克先生的思想中求证我的感觉,但发现还是没有完全参透,仍然一知半解,也许应该回到德鲁克先生对于中国管理者的忠告上去找寻,德鲁克先生说:“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他们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中。只有中国人才才能建设中国。”我们并没有做到德鲁克先生所断言的那样,这是我不安的真正来源。

了解了德鲁克先生,你就会了解这种内心的冲动缘何而起。这是一种来自于鸿蒙的责任和道义,对土地、对人类、对国家、对文化、对历史、对人生,都是那么热切地关注,都是那样地感同身受。了解了德鲁克先生,你就会了解管理者的责任。我们可以借助于德鲁克先生清晰而明确的阐述,了解管理者真正的价值和贡献,也只有对管理者价值的热切关注,才会释放管理应有的效能。对于德鲁克先生来说,企业和管理远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的那一种,他知道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存在,他更清晰地知道这个巨大空间所蕴涵的历史,他因此领悟了自己的宿命。如果没有对于这一切命题的真切感受,如果不是对于世事和管理的痴迷,我想不会有德鲁克先生这些透彻的思考和精确的阐述。

我们欠缺的是否正是这种内心的冲动呢?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年都会参加很多来读MBA或EMBA学生的答辩。对于理论的答辩似乎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思辨之后的行动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些学生在管理岗位上工作8年之后再来学校读书两年,我想每一个学生都会试图解释清楚他之所学、所用、所想,我也知道必然的学习和努力之后,学生们会如愿毕业获得学位,这个硕士的阶段也仅仅就是一个管理者所跋涉的路程的一小段而已,但是我们需要经常地告诫自己:对于人们心底潜藏的那份可能,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我们固然可以对以往的努力给予肯定,但是更需要关注的是我们周遭的人群,必须像德鲁克先生那样,把脚踩在大地上,踏踏实实在工作中实践。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就算不走出国门,也会感受到市场越来越残酷,而管理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可德鲁克先生之于我,之于管理者,就像是指引乱局与迷相中的灯塔,他让我们明了管理者生命价值的真义,他给管理者在苍茫中点燃了一盏引路灯。


    关注 你丫牛13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