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

 

带脉,经穴名。出《灵枢·癫狂》。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







带脉,经穴名。出《灵枢·癫狂》。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布有肋下神经和肋下动、静脉。带脉主治痛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疝气,腰痛,及子宫脱垂,盆腔炎等。直刺0.8—1寸。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带之言束也,犹如束带一般。带脉的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所谓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灵枢经》曰: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带脉病

带脉一旦不佳,则腰部日显肥厚,苗条曲线不再。《奇经八脉考·带脉篇》:“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起于足少阴之正脉,出于舟骨粗隆下方之然谷穴。带脉与肾脏神经系统有关,故带脉强健可以固精、强肾、壮阳。

由于带脉总束腰以下诸脉,下焦是奇经汇集之所在,张从正(1217-1222)《儒门事亲》曰:“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患带脉疾病的病候:腹部胀满,身似上浮。
《奇经八脉考》在线阅读


《奇经八脉考·带脉篇》

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章门足厥阴、少阳之会,在季肋骨端,肘尖尽处是穴,带脉穴属足少阳经,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陷中,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章门下五寸三分,凡八穴。 ……

杨氏曰: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故名。妇人恶露,随带脉而下,故谓之带下。
名称释义

带脉。带,指束带。本经属足少阳胆经在季胁下1.8寸,为带脉经气所过处,主治妇女经带疾患,故名。

定位

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处。
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动、静脉。

主治

1. 月经不调、带下、经闭、小腹痛等妇科病证;

2. 胁痛,腰痛。

操作

斜刺0.8—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等。

配伍

配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主治带下病。

功效

健脾利湿,调经止带。

 附注

足少阳、带脉之会。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简介
  2.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 奇经八脉-八穴歌
  4. 奇经八脉的作用
  5. 奇经八脉的特点
  6.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 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 奇经八脉名称
经络学说

  1. 经络简介
  2. 经脉简介
  3. 络脉简介
  4. 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 浮络简介
  6. 孙络简介
  7. 十二皮部简介
  8. 十二经别简介
藏象学说
  1. 藏象学说简介
  2. 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 藏象五系统
  5. 脏腑关系
  1.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 精气学说
  3. 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 阴阳简介
  2. 阴阳特性
  3. 阴阳变化
  4. 阴阳属性
  5. 阴阳关系
  6. 阴阳临床应用
  7. 阴阳相倚
  8. 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 中医五行简介
  2. 五行归类的方法
  3. 五行的相乘、相侮
  4. 五行的相生、相克
  5. 五行的制化、胜复
  6. 五行的母子相及
  7. 五行指点
  8.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 中医五行归类表
相关文章

  1. 中医学简介
  2. 中医史
  3. 中医治病的实质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 中医的起源
  6. 中医的历代称呼
  7.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1. 中医辨证“辨症”
  2.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3.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4.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5.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6. 脉象分类与主病
  7. 浅说对中医药的基本认识(原题:从合理使用中药说起)


    关注 中医宝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