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跷脉

 

阳跷脉,奇经八脉之一,是足太阳之别脉。起于跟中穴,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







阳跷脉,奇经八脉之一,是足太阳之别脉。起于跟中穴,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故《灵枢·寒热病》有“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的说法。阳跷盛,则不易入睡。阳跷脉失调时,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1.生理功能: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

2.主要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3.病机分析: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4.交会腧穴

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简介
  2.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 奇经八脉-八穴歌
  4. 奇经八脉的作用
  5. 奇经八脉的特点
  6.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 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 奇经八脉名称
经络学说

  1. 经络简介
  2. 经脉简介
  3. 络脉简介
  4. 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 浮络简介
  6. 孙络简介
  7. 十二皮部简介
  8. 十二经别简介
藏象学说
  1. 藏象学说简介
  2. 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 藏象五系统
  5. 脏腑关系
  1.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 精气学说
  3. 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 阴阳简介
  2. 阴阳特性
  3. 阴阳变化
  4. 阴阳属性
  5. 阴阳关系
  6. 阴阳临床应用
  7. 阴阳相倚
  8. 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 中医五行简介
  2. 五行归类的方法
  3. 五行的相乘、相侮
  4. 五行的相生、相克
  5. 五行的制化、胜复
  6. 五行的母子相及
  7. 五行指点
  8.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 中医五行归类表
相关文章

  1. 中医学简介
  2. 中医史
  3. 中医治病的实质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 中医的起源
  6. 中医的历代称呼
  7.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1. 中医辨证“辨症”
  2.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3.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4.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5.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6. 脉象分类与主病
  7. 浅说对中医药的基本认识(原题:从合理使用中药说起)


    关注 中医宝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跷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