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产的撒旦之舞

 

内地人骂李嘉诚,香港人也骂。骂得更狠。...





内地人骂李嘉诚,香港人也骂。骂得更狠。



《地产霸权》是迄今对香港由地产主导的经济模式批评最激烈的一本书。作者为香港本地人士。

这本书将现今香港经济体系中豪富与小民的关系,返嵌入西欧的封建时代。将大型家族财团视为香港经济的垄断者,香港政府则是助纣为虐的傀儡。亚洲之都的香港,陷入外则失去竞争活力、内则贫富悬殊的不堪格局。而高地价和高房价,则是引奏香港经济撒旦之舞的那支魔笛。

香港特区政府严格控制土地供应,造成高地价。而大型地产集团凭借各种手段,吸入大量低成本土地,又借助高地价政策,垒高准入门槛,中小型房地产商日渐消亡,形成无竞争寡头合谋垄断局面。

除了利用隐性价格同盟,使居民面对高房价缺乏起码的博弈能力,地产寡头们还通过持有商务物业的高租金和各种收费,蚕食着上下游行业的利润。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掌握了土地及高价值物业,就相当于控制着一台自动税收机和印钞机。大型地产集团如同身形巨大的章鱼,进一步掌握了大部分公共服务行业和重要民生行业,如零售超市、电力煤气、交通运输等。



两年前,笔者在香港坐出租车,一位健谈的司机告诉他,自己原来在购物中心里开店铺,是个小老板。马先生问他为什么改当司机,他回答:“我租的店面原来月租金是每平米2万港币,后来涨到4万,再后来是8万,现在是24万!说到底,这个价就是不想让我们在商场里做下去。因为我经营的不是内地人购买的热门商品。”

房价已势成骑虎,too high to fall,绑架了政府和整体经济。而政府则对大企业集团进行利益输送,如反垄断法规难以出台,制定有利于大开发商拿地的规则,在房价下跌时停止卖地,停建居屋进行救市等。

高地价和高房价,使得社会再分配机制,极度有利于已富者。本应泽被众生的社会发展权,变成了近水楼台的地产霸权。

▲新鸿基地产集团创办人 郭得胜
虽然该书行文颇具左派风格,但却并非港产愤青的板砖,而是出自于开发商内部的反戈一击。作者潘慧娴曾就职于新鸿基集团和嘉里集团,并担任新鸿基地产集团创办人郭得胜的私人助理长达八年,在嘉里建设负责土地及物业的估价与收购。鉴于这层身份,此书已经接近于现身说法了。

如作者所言,香港的确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地产霸权,但将此全部归因于政策导向和开发商的蓄意操作,却只能流于一家之言。

香港全球排名靠前的资产价格,还来自于强大的外部诱因和支撑力。除了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地位之外,自由市场的制度红利使香港成为了巨量“非常规”商务需求的“特区”,成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地区“安全性资本”的避风良港,也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就在本书作者痛斥地产霸权导致香港高房价高物价之时,内地同胞们----从深圳的师奶到京师的富贾高官----却如过江之鲤通过罗湖口岸和赤腊角机场涌入香港。前者锱铢必较,电器、酱油和奶粉买多赚多,后者一掷千金,LV、二胎和豪宅探囊取物。

在非直接竞争阶段,中国内地的发展,就是香港的机会。就制度红利而论,我们又不得不说,有时内地的不幸,恰是香港的幸运。

只不过,这次的“非常规”的商务需求,给香港带来的不止有快乐,还有痛苦,由内地需求带动的资产价格上升及普遍的物价上涨,已严重影响到当地普通居民的生活。香港说“不”的声音渐次与闻。

▼李嘉诚(左)郑裕彤(右)


■ ■ ■ ■ ■


因为以香港为师,内地经济中地产霸权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如北上广深。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及香港,形成原因也不只是制度红利,而是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衡。这也说明,在这场看起来极不公平的财富追逐战中,“众罪所归”的开发商,或是地产霸权的得益者,但确非始作俑者,因此,更无动力、无能力成为终结者。




微信ID:wenhaowenhao1984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豪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