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为何走入雾霾?出路能在何处?

 

要想实现自我突破,带给观众新鲜感,必须要在新的发言路径上剑走偏锋。...



今年年初,《康熙来了》在网络更新完最后一期;不久后,陪伴观众16年的《超级访问》也落下帷幕。



两档名牌节目相继停播,似乎说明了以它们为代表的传统访谈节目几乎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新的出路在哪里呢?

唱衰访谈节目的,不止是千年不变的模式

从这几年综艺节目的发展态势来看,传统访谈类节目确实已经步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从节目形态上讲,虽然早就过了“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的“老四样”时代,访谈类节目的形态上有了不少变化,但基本的模式框架仍缺乏有力的突破。

尤其是到了多平台竞争时代,雷同的节目形态意味着更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另外一个大问题出现在了访谈对象上。明星资源是有限的,许多明星也就成了访谈类节目的“回头客”。

这样的情况下,就面临了无话可谈的尴尬。实在不行,就在微博上找点话题,一段鸡汤或者一张自拍,也能聊个几分钟——已经把访谈深度严重拉低。



然而,传统访谈节目式微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受众属性的改变。

90后掌握着网络舆论风向标,又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俨然已是综艺节目的主流受众。而温情脉脉的传统访谈节目远远满足不了他们求新猎奇的口味。

试想想,当明星们吃喝拉撒睡都在真人秀里展露无遗了,谁还会关心他们在访谈节目谈的那些陈年老话题呢?

谁又能十年如一日地看着电视里永远端坐在访谈棚里千年不变的“知心姐姐”而不厌烦呢?

想到这里,或许就能理解为何传统访谈节目如今只能暂退主流舞台了。

生存维艰,访谈节目缘何尚存?

在访谈节目越来越惨淡时,却仍然有一些访谈类节目异军突起。出身央视却打造出《奇葩说》的马东在谈到谈话类节目的现状时曾这样说:

“每档节目都由细节堆积而成,同样是以说话为主的节目,可能会有一万种不同的做法。形式感不是决定性因素,再老套的节目也能做出新鲜感。目前90后、95后、00后的年轻人热衷于娱乐节目,但他们对真实的要求更高,所以我们要想让他们产生共鸣,就一定要进入他们的语态。”

马东的话被用在他的节目里,得到了验证。

也就是说,访谈类节目并非真的式微,被淘汰的只是陈旧的内容,真正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访谈节目一定会有自己的市场。

《超级访问》的主持人李静在谈到节目停播时曾坚定地表示:“未来谈话节目还会大行其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只看真人秀,谈话类节目未来一定会好起来,因为人们需要说话的节目。在现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我真的觉得仅靠真人秀和益智类节目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

在综艺节目的N种形态里,真人秀和访谈类节目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带给观众的观感也截然相反。前者带来直观的观感刺激,后者却有隽永的魅力。

蔡康永曾这样形容访谈类节目的魅力所在:“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交流其实最有魅力,我们靠语言确认彼此的存在。”

在综艺节目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现在,不同类型的节目之间此消彼长是必然,但任何一种类型都不会“绝种”,因为市场需要丰富多彩的节目。观众在吃大餐之余,也会想要尝点清粥小菜。

前路迷茫,访谈节目出口在何方?

当综艺节目不可避免要适应年轻人口味时,如何抛弃固有的桎梏来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似乎成为访谈节目的出路所在。

为此,不少谈话类节目纷纷改变“风向”。比如主打95后“小鲜肉”主持团体的《大牌对王牌》,就因为节目形态过于“低龄化”,反而并不被大多数观众买单;而尝试走相同路子的《天天向上》,自从引入“小兄弟团”后,也变得不伦不类起来。



其实,节目年轻化并不是单纯引入年轻群体就够了,否则过犹不及,只会空落“跪舔”90后之嫌,并不能为节目加分。

在前不久的一次行业论坛上,柠萌影业CEO苏晓曾说过:“如果今天不懂90后的话,你的内容没有未来,如果今天‘跪舔’90后的话,你的内容依然没有未来。”

从结合年轻人思维的角度来说,网生访谈节目比传统电视台更具有先天优势。

首先,网络的受众更年轻化,与综艺节目目标受众群体更吻合;其次,网络比电视台更平民化,更能实现和受众的双向沟通;最重要的是,网生节目灵动性更强,换句话说,就是“脑洞”更大,更不拘泥形式。

90后观众的特性是“自由”“个性化”,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表达方式,不喜欢被所谓的过来人“说教”,拒绝“被代言”。对他们来说,自己来说话比一味聆听别人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把他们搬上舞台与明星直接对谈,或许才是访谈节目未来的出路所在。

一些节目已经在这方面开始了积极尝试,比如腾讯视频的《大牌驾到》,这档网生访谈节目三年来不仅访遍中国娱乐圈各路大牌,甚至还访问过贝克汉姆、巨石强森等海外巨星。而就是这样一档够大牌够成熟的访谈节目,如今,要想实现自我突破,带给观众新鲜感,必须要在新的发言路径上剑走偏锋。



节目组把“宝宝团”搬上舞台与明星直接对话,他们的发声固然稚嫩,甚至有难以把控的场面出现。

但在这个舞台上却以出现了让明星措手不及甚至闻所未闻的切入口,让明星和观众感受了一把来自90后的“关注”和“犀利”,这种思路或许能成为访谈节目突围的机遇。



而确保90后主导话语权下的访谈节目既青春又有分量,也成为节目组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最大的机遇。可以预见的是,突围的每一步都将精彩万分而又举步维艰。

当然,对于访谈节目来说,只是改变话语权和表达方式是否足够?节目内核是否存在更新的可能?……等等这些问题仍然需要业界众人的探索和反思。

结语:

对访谈类节目出路的探讨是一个沉重而现实的命题,不管是传统电视台还是网络平台都需要充分了解受众需求,来改善固有的访谈节目形态,为这一渐渐式微的节目类型重新找到出路。

在节目受众越来越年轻化的现在,网生节目虽然占据优势,但并不意味着网生访谈类节目都能受到认可,如何在看似单一的节目形态下,打造出年轻人喜爱的内容,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份责任。只要观众对访谈节目的需求还在,业者对访谈节目新形态的探索就不会停止。

(本文来源:中华网)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


    关注 广电独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