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理状态的高效途径:“发现别人”

 

李晨,西安人,军事学博士,上海大学老师。著有《人情练达的学问》。致力...





李晨
,西安人,军事学博士,上海大学老师。

著有《人情练达的学问》。

致力于情感、处世、心理的研究与训练,让学生成为情感与处世高手!成就事业、快乐生活!

微信公众号:上大李晨(sdlc2011)。关注后回复“目录”可看到所有文章目录与代码。回复文章前面的3位数字代码可看到全文。

经常看到一些通过“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或强调自我优化提升之类的心理方面的流行书,有很多同学也受其影响而“发现自己”或“自我提升”。

但是这种方式一是与我原先从事的干部工作的大量现实观察与工作经验不符,因为现实中的心理状态极好的“牛人”都不是“发现自己”型的选手,而都是不怎么自我,主要精力与注意力都是“别人”。

二是这些“发现自己”的学生,普遍比较脆弱、胆小、自我,并没有从这种模式中获得心理状态的改善,甚至更加弱化。

其中道理,一是“人不可能发现自己”。因为不管发现什么,都要在对象之外,才能全面的观察这个对象,才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对象之外的方法进行改进,才可能有效果。因为对象之内的方法是自己已经具备的,既然存在问题,说明这种方法的效果是不显著的。类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发现自己,通常只能发现一个自己的一个侧面,容易形成误导。

最新的例子是昨天刚上完课,有位男生找我,说看完了《人情练达的学问》,有很多困惑和纠结。我说一看就是想自己多了,而这本书不是看的,是要练的,是一定要动手的,才会有很大效果。我问他,你看看你现在能做什么?他一脸茫然。我说,把黑板擦了呀!!!他恍然大悟,赶紧去擦黑板。昨天是新学期第一天上课,有些学生给我带了家乡特产,集了一大包,我就拎着这一大包和这位男生一起出教室,在门口站着继续聊。这时一位我的学生来找我,走过来二话没说直接就把我手里的包和水杯接过去了。我就对这位男生说,你看看、你看看,有这个眼色,眼睛里有别人的需求,能动手给别人帮忙,这样马上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与回报,还有什么好纠结与困惑的呢?

二是人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生存资料,都要从外部获得,“自给自足”的模式基本不存在。同样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发现自己”,对从外部获得资料意义不大,而用于“发现别人”,则有利于发现更多的机会、风险、人际关系与新的领域空间,这样会获得更多。这方面可以参考《索罗斯的成功之道:认错纪律 寻找破绽》,点击最后面的“原文阅读”就可以看到。

于是在去年组织了一个《“发现别人”团体成长小组》,下面是当时的广告。

【春季学期“发现别人”团体成长小组招募】本小组由李晨老师进行辅导。小组成员将在春季学期2-8周每周的固定时间集合,采用团体成长的方式,相互交流每人在这一周内所研究分析的一个“别人”,通过把对自我的关注转移为关注外部环境,以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识人与处世能力,促进成长。为确保效果,小组人数暂定为8人,每次1-1.5小时。

这个活动进行了二个月共8轮的活动,下面摘录了同学们活动结束时的感想,很说明问题。

1、从小家人会限制我的活动,不准许我出去玩,一直到高中毕业。我高中三年跟同学出去逛街,出去玩的次数屈指可数。在“发现别人”活动中,慢慢有了一些改变,我愿意去了解别人,当知道了别人的台前幕后,当知道了别人的习性,我会发现自己可以去干扰他。比如我想让他觉着我友好想和他做朋友,那么投其所好,这样我会交到更多朋友。有些人我不喜欢,我会以其他方式干扰他,至少不让他在我的地盘发野。

2、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发现而发现。比如当我知道一个跟我有差不多经历的人,我会发现,她可以比我表现的淡定,乐观,比我开朗,从观察她,我知道自己怎样做出改变。我会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一个人,会学会体谅他人,有些事当了解了每个人的心情每个的处境的时候。就会让误解少很多,其实毕竟每个人都没有恶意。

3、以前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跟大家一起讨论时的那种相互的辩驳、质疑、讨论、接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光明的窗。真的很感谢这些小伙伴带给我的这种氛围的感觉。

4、几次观察别人的经历,使得我的注意力愈加往外放,纠结自身的问题越来越少,分析、发现别人的兴奋度更高了。于是便更自在快乐。对朋友的依赖感更小了,变更独立,内心有了支撑,更硬挺了,不再“多愁善感”。

5、之前和朋友的相处更多是励志、情感上的理解支持各种安慰和娱乐。但现在,对待不同的人,为了达到不同目的,有了策略上的选择。更有底气了,敢说敢做了,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目光了,甚至开始用某些举动、穿着、言语来观察、试探不同人的反应,试着摸他们的底。

6、一开始我报名的时候,特犹豫,因为管理课还没适应过来,但在第一次讨论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大家的放松,所以我开始越来越放得开了,和所有小伙伴的相处也很愉快。

7、观察外界真的很有趣,能学到很多东西。现在我敢正视他人,也觉得有点了解陌生人,就不怕被他坑。眼神明显坚定很多,整个人的状态也好很多,更自信了,而且会更主动和别人交往了。感觉整个世界变得好了很多,参加的一些活动也会表现正面的自己了,好多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很爽。

8、一直以来,我对社会和人的认识都局限在父母对我的影响上,觉得人际关系深不可测,社会,对未来充满担忧,整个人都很焦躁、迷茫、消极。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各种各样同学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追求和生存状态,让我突然意识到社会根本也没有父母所说的那么地糟糕。当我真正把精力转移到外部环境上去时,有一种如释重负却非常兴奋的感觉,这也让我敢于摆脱父母的影响,乐观面对未来。

9、在小组讨论的各个案例中,我也发现一个规律:那些情绪乐观、有野心有抱负的同学,父母在社会上也是取得了一定成功的。而周围的很多人都喜欢内心纠结、自我折腾来刺激自己。

10、印象很深的一次经历是在地铁上观察一个打电话要整容的女生,整整半个小时我一直在观察她,从她的衣着打扮、神情动作及语言等等方面,并且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去揣测她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一边去想象她今后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空间。觉得全面深入地去揣测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以前对“耍心机”的那种排斥,分析别人让我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制高点,我了解他的敏感点,可以选择对他进行刺激,为我所用。

11、以前我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遇到矛盾了也尽量忍着,弄得自己很不开心。现在找到了制约他人的方法,更敢于去对付别人。从这一件小事尝到甜头后,我也敢于把干预别人应用到更广的方面。

12、很久没有站在台上做分享,发现了很多问题:描述一个人时逻辑较为混乱、重点不集中、语言不够凝练简洁、特征不明显等等,这一部分是由于观察不够全面细致,另一面是因为平时缺少一定量的阅读和生活经验,而这些也都是以后要努力的方向,需要逐步改进提高。

13、在思想上,我以前总是想着省钱,现在就是怎么自在怎么来,怎么快乐怎么来。因为我知道自在快乐的自己能给父母更多的回报。在心理上,以前总想着所谓的“换位思考”,爱纠结。现在,不去纠结了,敢做事了,不在畏畏缩缩了,觉得自己正常了。

14、眼神活了。了解一个人,需要我不断地去看,去找细节,去找差异,所以以前呆板僵硬的眼神消失了,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更多的信息。脑子灵了。观察之后要思考、判断、琢磨,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弱点,不断思辨,脑子快了很多。不拘束了。我发现当我的关注点从自己身上转向外部时,拘束的是别人。幻想少了。幻想一是对异性,二是对外界。以前会不断地在脑子中编一段段的故事构想一段段的情节来使自己兴奋,现在会想策略如何与她交往,敢拼的尽头足了,死不了怕个球,大不了说错话做错事,吸取教训后再来。由于思维模式的转变,常常站在主动一方,能更好地控制局势的发展。

15、从小就听过一俗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某一次分析之后,我忽然觉得这话倒过来也有理,一个可恨人,可怜之处不在话下。其会成为一个遭人恨者,显然说明其身上的某些特性给人带来麻烦,使人厌恨,而这些特性的形成又是与其所在的环境息息相关,异常的环境通常使人形成异样的特性,而成长或是生存在这样异样的环境之处,本身就是一件可怜事儿,所以可恨者也有可怜处啊!

16、摸索出了一套分析人的框架:以“人物的外部客观情况”为依据,摸索“人物的内部主观状态”,进而找到“恰当的干预方式”,此线为我分析人物的核心。

从上面这些感想可以发现一个极其重要的“闪光点”,也是当前学生普遍缺乏,但却是人的本能且必须具备的:攻击性!!!这些学生之前也普遍存在脆弱、胆小、自我这些特征,缺乏“攻击性”这种人的本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通过“发现别人”的活动,可以发现普遍心性硬挺了、思维均衡了、情绪稳定了,有了寻找别人破绽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干预别人的方法且敢于干预别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是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主动学习借鉴了,这些收益,是“发现自己”远远无法得到的。

这学期在情感课上还要组织“发现别人”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其他同学也可以报名,为更多学生服务。

更多内容见:




    关注 上大李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