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牛人都不怕“丢人”?

 

有时担心丢面子、丢人,就会做出妥协与忍让,而受制于人。...



上大李晨助你工作轻松、生活快乐、爱情甜蜜。

昨天和学生聊天,说到有时担心丢面子、丢人,就会做些妥协与忍让。今天正好听评书《三国演义》说到诸葛亮“羞辱”司马懿一段,很有启发。



诸葛亮“羞辱”司马懿被反制



故事见《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原文是这样写的:

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

懿拆视其书,略曰:

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



解读一下



司马懿在上方谷打了败仗,不敢出战。诸葛亮几次骂战,都没效果。就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还写了一封信,羞辱司马懿胆小像个妇人,激司马懿如果像个男人就赶快出战。

司马懿看到信,“心中大怒”,但马上就“佯笑”着说,孔明把我当妇人了。哈哈哈。随即“受之”这个“特殊”的礼物。“心中大怒”是人的正常反应,但像司马懿这样的牛人,肯定是不会作正常反应的,所以马上“佯笑”,打个哈哈。还开玩笑的说孔明把我当妇人了,表示根本不当回事。这样会给使者与自己手下人展示淡定沉稳大度的风范。对使者来说,就是“回去告诉孔明,别闹了。”对自己手下人来说,就是“这种小把戏还想来忽悠我?!”既稳住人心,也避免自己形象受损。

另外更重要的,司马懿明白,如果一遇到羞辱就失态,就失去冷静、失去控制而做出冒失、冒险、冒进的举动,则正是中了敌人的计,随了敌人的愿,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司马懿这样的牛人自然不会这样做,而只会做让敌人受损失的事。

不仅如此,司马懿还“重待来使”,进一步展现自己的姿态。

当然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牛人从不白白放过可以“为我所用”以攻击敌人的机会。

所以,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借这个“难得”的羞辱自己的机会,来探听平时根本探听不到的诸葛亮的动静虚实。

果然使者麻痹了,道出了实情:“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这个重要的攻击点马上被司马懿抓住,进而反制诸葛亮。他特意对周围的手下人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吃得这么少又要做那么多事,哈哈,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这显然是说给使者听的,让他回去后再传给诸葛亮听。因为使者回去后诸葛亮必然会问情况,使者也必然会全盘汇报,因此诸葛亮也就必然会听到这句“戳心”的话。这句话的凶悍在于说的是实情:吃得少干得多,必然活不长。是对诸葛亮极大的心理干预。果然,诸葛亮听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以及“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不由得感叹:“彼深知我也。”

这样司马懿非但没有被羞辱,而且发现了诸葛亮的“软肋”,信心大增。并抓住机会对诸葛亮实施强大心理干预,进行反制。而诸葛亮可就彻底失算了,非但偷鸡不成,还蚀了一大把米。而且正是从此开始,“自此孔明自觉神思不宁。”诸葛亮就每况愈下了。



总结一下



是人都会遇到丢人、丢面子的事,而且越是牛人,这样的机会越多。因为牛人的对手比常人多,受到的攻击也自然比常人多得多。如果担心丢人、丢面子这种没有实质性损害,只是心理上不爽的事,一是肯定瞻前顾后,畏畏缩缩,难以成大事。二是肯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攻击。因为在对手看来,羞辱一下都能办成事,那肯定更愿意做这样不花钱不费功夫的事了。

所以,遇到丢人、丢面子的事,首先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让丢人、丢面子的事当时发作不起来,这就第一时间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化。其次是反其道而行之。让所有人感到“错愕”,这样就在心理机制上中断了其他人受事态的影响,大大削弱事态的影响力。三是借机下手反攻。不受丢人、丢面子的影响,自然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积极抓住机会为我所用,实施反制!



参考阅读


    关注 上大李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