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一碗羊肉泡馍!

 

口中见山水、胃中住乡愁!啊!这一碗羊肉泡馍!...



一回家,老爸就介绍说附近新开了一家羊肉泡馍馆。

从老爸的语气表情看,这家馆子应该不错。

一闻二看

判断一家馆子好坏,就是“一闻二看”。一是闻香味。羊肉泡馍香味很浓郁,尤其是从牛骨髓中榨出的油的香味,味气极为让人兴奋。二是看伙计。好馆子的伙计,通常都是话少人麻利,脸上是既不冷淡又不热情的表情。

掰馍的仪式感

羊肉泡馍据说有上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一个表现,就是仪式感。掰馍大概是所有饮食里对食客来说最繁琐的一个了。但对最后的美食体验至关重要。

这个馍叫饦饦馍,是死面或半发面的,只要掰碎了才好入味。一般掰成黄豆大小的小块就行了。掰的过程要耗时十几分钟,但这个过程很重要。在这个过程里,你一方面极大接触了泡馍虽着急却吃不到,另一方面又受着邻桌食客狼吞虎咽的状态与香味的刺激,这些会极大地提高你的饥饿感,让你的味觉、嗅觉变得非常敏感,这会极大提高你对美食的主观感受度。

因为你参与了、付出了、期待了,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吃羊肉泡馍,一定要自己掰馍。

汤宽肉肥

掰好了馍,用陕西话冲服务员喊一嗓子:“来!拾馍!”感觉挺爽。

再叮嘱一句:“汤宽肉肥!”就是汤多一点儿,多来点儿肥的肉。

小时候经常和爷爷去吃羊肉泡馍。掰好了馍,爷爷会对着服务员喊一嗓子。如果是男服务员,就是“小伙子,来拾馍!”,如果是女服务员,就是“女子,来拾馍!”沧桑沉厚的声音在香气缭绕人声鼎沸的馆子里穿越,很有感觉。可惜那里太小,不能这样叫。

后来经常和老爸去吃羊肉泡馍。老爸通常会拿两个鸡蛋,掰好了馍,每个碗里放一个生鸡蛋。感觉也很好。

蚕食

吃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不能乱搅,把泡馍搅开了以后一是香气就散了,对嗅觉的持续刺激就弱了;二是温度就低了,泡馍是讲究个烫嘴烫心的,这样刺激大;三是馍就硬了,前面说了,馍是死面或半发面的,所以光靠煮是煮不透的,还需要出锅以后有个“闷”过程,搅开了就“闷”不到位了,影响口感。因此要顺着碗边,吃一点搅一点调一点辣椒酱。像蚕吃桑叶那样吃。就会使整个过程处地高度兴奋与刺激的状态里。吃完了一抹嘴,就自然会在精神上有些东西了。老西安人通常会说一句:“吃饱了喝胀了,跟地主他丈人爸一样了”。

最后的一碗清汤

吃完了,通常伙计就会上一小碗清汤。如果没上,就要自己喊一嗓子:“来碗汤!”伙计就会端上一小碗清汤。



这是起到一个清口顺胃的作用。喝一碗清汤,舒缓舒缓口腔肠胃,稳定稳定心神。也是个结束的仪式。

嘴上的油腻

吃完了羊肉泡馍,推门走出来,冷风一吹,嘴上立即凝结了一层油腻。想起了前几年有一次带老爸去吃一家名气很大的羊肉泡馍。吃完了老爸一抹嘴,说了一句:“这羊肉泡馍不行么!吃完了嘴上连油都没有。”瞬间觉得又学到了一项技能:“好的羊肉泡馍,吃完了嘴上是应该有层油的。”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尤以民俗、饮食文化最为我们生活与精神需要,也最能使我们的普通生活更加快乐。这种文化需要一代代人去传承。但是由于社会转型与发展,这种文化传承出现了显明的断裂。

去吃羊肉泡馍前,反复动员女儿和我一起去,但是就是不去。因为我老爸传承给我的东西,却由于她从小去了上海,而无法传承给她。这样,人生就少了很多快乐与享乐。

以后要加强!

欢迎各位同学把自己家乡的美食写下来,发到 openeyes2014@163.com。让我们共同传承,使生活更快乐、更享乐!


    关注 上大李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