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学生组织

 

不要失去可塑性,不要失去真诚,不要世俗功利。...



李晨,西安人,军事学博士,上海大学老师。著有《人情练达的学问》。

致力于情感、处世、心理的研究与训练,让学生成为情感与处世高手!成就事业、快乐生活!

微信公众号:上大李晨(sdlc2011)。

关注后回复“目录”可看到所有文章目录与代码。回复文章前面的3位数字代码可看到全文。

由于上大学是在军校,没有学生组织,因此对学生组织的感觉毫无成见,都是在到大学当老师之后。

故事1

大概是在四、五年前,有一次课间在教室外面和几位同学说话。这时一位女生走到我前面。一看穿着“正装”,就有些好奇。只见这位女生双手交叉放在身前,脸上浮现出“亲切”的笑容,微微一鞠躬,说:

“请老师关注我。”

我一楞,说:“为什么要关注你?”

她对我的话有些意外,不再保持某种“姿态”而是直白地说:

“老师就关注我一下嘛,又不费事。”

我说:“我关注你不就费事了?”

她看上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在反复嘟囔着:“就关注我一下嘛。”

这时旁边有同学说,这是某学生组织在进行某种训练,来找老师做练习。我觉得这个太没技术含量了,就想给这位女生提供一种较好的思路。就把她带到教室,指着黑板说:

“你把黑板擦了,我就关注你。”

她有些神秘地“嫣然一笑”,就走了。

想不通这是什么训练,靠强迫对方能练出来什么本事?擦个黑板不是很好的获得关注的方式吗?

这是第一次遭遇学生组织。

故事2

大概是二、三年前,收到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信里先说了一通让我耳红心跳的不实夸奖之辞,接着说他们是某学生组织,要请我担任他们组织的某项活动的评委。

我很愿意给学生帮忙,虽然这信看得我很难受,就回复说没问题。很好就收到了回复,外加很多客套感谢的话。还有一位同学专程送来了一厚摞评审材料。

时间还比较紧,就抓紧时间把材料看完,每份都备注上意见,准备到时好发言。活动快开始的时候,提前15分钟就到了教室外面。

教室外面把门的是位女生,看到我往里走就问:

“老师,请问你是......”

我说:“是你们请我来当评委的。”

她顿时有些慌乱,眼睛向四处看,好像在找人。

我说:“你可能不知道,是另外一位同学负责联系的。”边说边往教室里走。前排座位上放着四个座签,上面有名字,我就挨着找自己的。

结果没找着,我就意识到了什么,问一位看上去像是“工作人员”的男同学:

“是不是把我邀请错了?”他稚气的脸上一阵慌乱,解释着什么。我就拿话套他。

原来是该学生组织原先邀请的一位老师说不能来,他们就拉了我后补,结果那位老师又说可以来,他们就把我忘记了。

哈,好受伤!

故事3

这是去年的事了。一天晚上都快12点了,收到一位已经毕业多年但经常联系的学生的微信,说是:

“老师,快想想办法,怎么挽救他?”

后面还发来了一些截图。原来是她和她侄子的对话。她说以前和她侄子说话挺正常、挺亲近的。今天她侄子突然上来就是“您好!”然后是请她帮什么忙,她答应了,她侄子又是“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这种语气把她惊着了。连忙追问,原来是她侄子参加了某训练营,训练营的学长说与客户说话要客气,于是就和她说话客气起来了。

她教育她侄子,说话要“内外有别”,但是这个男生不听,坚持要“您好!”和“非常感谢您!”所以她就来问我该怎么办?说这种假模假式的所谓企业培训不是把人搞怪异了。

感想

这几年还断断续续的接触了一些学生组织和其中的学生,总的来说,很受伤!但更担心!

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观察,发现有三个问题:

一是失去了可塑性。思维、行为都很机械、很固化、很保守。而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变化的社会。现在在学生组织里干的不好还好,要是干的好,形成了固化思维,将来就很难适应外部更高、更复杂、更多变的标准。

二是失去了真诚。几次被放鸽子的经历让我感到很好奇,是什么能让一个学生走到这一步呢?一开始是言过其实的忽悠,但是最后当不再需要你时又弃之不顾。从头到尾,很难有真诚的对待你。就像有一位“干部”同学说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任务。”

三是过于世俗功利。以前曾有学生要参加某些学生组织来咨询我,我说你为什么要参加,他说要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我说那其他人是什么想法呢?他说都是这样想。我就想,如果人人都是这样的目的,那岂不是汇集的都是自私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怎么提高呢?我建议他参加这个组织,就是为学生服务,在服务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比为了提高自己、锻炼自己而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效果要好得多。可是他听不进去。

下面是我在一次“故事”后的感想。

大学时期:过于研究各种面试的技巧,会失去真诚,最终是只能被人利用,难以重用;过于热衷当领导搞管理,会失去可塑性,最终是只能被人使用,难堪大用;过于发泄不满,会失去自身价值,最终只能被人弃用,难以任用。

以及:

少了真诚,多了忽悠;少了青春,多了逝去;少了机灵,多了套路;少了本事,多了厚黑;少了文化,多了市侩;少了理想,多了规划;少了人生,多了目标;少了朋友,多了人脉;少了爱情,多了恋爱。少了真实,多了幻念;少了快乐,多了自High;少了力量,多了励志。千万不能失去可塑性!

下面是有一次我和学生去泮池边聊天,同去的有一个学生干部。事后我发的微博。

昨天下课,和学生坐在草地上,无风,冬日暧阳,湖水鸳鸯,仿佛世界都暧而静了,好不惬意。但同去一位“干部同学”静不下来,各种纠结。联想之前强要电话、强作热情,就有些感触。对阳光草地湖水的亲切,轻松灵动的心情,真诚与可塑性,千万不能在大学就失去了。当然这位同学底子不错,否则就不说了。

下面是我有一次在参加某学生组织的活动前的担心,很能说明我的感受。



学生的看法

在作业中也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学生组织的一些看法。首先看看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的感想。



下面是这几年在校学生的看法。

进***(某学生组织)人真的会僵掉,失去真诚吗?

有个小伙伴以前很活泼,但最近变了,叫她出来玩,老是例会或聚会,而且很喜欢通宵。生日聚会、例会都会通宵,白天没精打采的,和我们这些原先要好的同学都没什么交流了。在通识课上赶着写东西,高数课就摆弄手机、睡觉。我要是这样,不僵掉也僵掉了。

以及

心里支撑越来越强.我没参加任何学生组织。现在发现大一***(学生组织)面试失败真是幸运。大家不是为了所有人过得更丰富有意义,而是想找到一个组织来支撑自己。于是我走上课、看电影、看杂志的路。虽然简单但很满足。看电影我会思考要是我怎么说怎么做,而此时,***(学生组织)的同学关心的则是:会场的话筒怎么没声音?

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的一些观察,难免偏颇,写出来只是供大一的同学们参考。



更多心理处世内容,参看本书。


    关注 上大李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