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奔!九旬老妪租东风街3㎡厕所房栖身丨能拖50斤重麻袋就怕生病,谁能帮她安居

 

昨天下午。中央大街。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个超大的白色编织袋缓缓地朝东风街方向移动。不经意间,这个编织袋挪动到...

哈尔滨日报摄影记者 王建男 文/摄
2016年5月27日。哈尔滨。中央大街。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个超大的白色编织袋缓缓地朝东风街方向移动。

不经意间,这个编织袋挪动到了我的眼前——庞大的编织袋下面,露出的竟是一位90°佝偻的老奶奶!!!



“大妈,多大年纪啦?”

“九十。”

!!!



再次被惊呆的我,下意识地从她的肩上拿起装满垃圾的编织袋,掂了掂,估计有50斤。

“我替你扛包,送你老回家。”

“不必,不必。我家不远,就在前面那个门洞。"

停了一下,老人让步了:“要不,咱俩一起拎着吧……”

于是,她前我后,两人拎着编织袋,蹒跚而行。



路,果然不远。东风街50号。

这个建于90年代的旧板楼临街开了一个门洞。穿过门洞,由几座楼围起的狭小庭院里,杂乱无章地停了几部三轮板车。

老奶奶把编织袋放到一部板车旁:“人家不让拿上楼去,就堆在这儿吧。”



院子深处是座年代更久远的斑驳危楼。

攀着摇摇欲坠的楼梯扶手,老奶奶用近乎于爬行的姿势,缓缓挪上了二楼。



打开一扇大门,是黑咕隆咚的公共走廊。再打开右侧的小门,就是老奶奶的家。

开门前,老奶奶说:“我家小,别笑话。”



读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见过袖珍版的“胶囊公寓”。对于这些另类住所,可忧可怨可惊可叹也可无动于衷。但,眼前这个“茅屋+胶囊”的陋室,显然容不得那些小资的缠绵!

总面积3平方米!堆满了破纸箱、塑料瓶、包装袋……

老奶奶坐下,我再挤进去,已无转身余地。



此前,这里是厕所,现在是这位老奶奶的寝室、餐厅、储物间(用手机摇的这个全景接片,有视觉误差,显得比实际空间大了许多)。

坐在破箱子堆砌的“餐桌”边,老奶奶自我介绍:她叫马淑珍,“属大龙的”(如此算来,虚岁89。老伴和儿子20年前就去世了。自己退休前是北方橡胶厂的勤杂工。现在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



“官家给的钱再加上我捡破烂儿赚的钱,饿不着……”

“就怕住院。去年住了两次院,又拉饥荒了……”

“住在这里已经六年了。以前在大门洞里住,冬天多冷啊……”

“要是有自己的房子就好了。现在,挣俩钱儿,都交房租了……”

这间3平方米旧茅厕改造的小屋,含水电费,每月租金260元。这笔钱,对马奶奶而言,就是大钱了。



出门时,马奶奶颤颤巍巍地送我到大门洞。热心的邻居见到,以为我是来自“官家”的人,便凑过来说:“这样的人,政府咋就不能给间廉租房呢?”



陋室的墙上挂了一个“福”字。谈话间,马奶奶不时抬头凝视——或许,有间廉租房就是她最大的福音了吧……


    关注 哈尔滨新闻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