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微访谈丨成红波 会展教育的行与思

 

Vol.4导师微访谈成红波本文是旅院周刊独家栏目“导师微访谈”对本期嘉宾旅游与服务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成红...



Vol.4导师微访谈

成红波 会展教育的行与思

本文是旅院周刊独家栏目“导师微访谈”对本期嘉宾旅游与服务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成红波老师的访谈稿。成红波老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会展旅游、会展网络集群。目前主讲课程有“展览策划与管理”、“节事策划与管理”等。

如何理解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实战比赛对学生教育培养的作用?本文中成红波老师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现在让我们跟随小游的脚步一起走进今天的“导师微访谈”。

图为成红波老师与采访记者
观点抢先看 智识乐分享

1

我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那么通识教育重在“立人”,专业教育重在“工事”,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教育内涵的两个主要层面,不可偏颇

2

“会展创客空间”建设的想法是,将合作从校外搬到校内、搬到讲堂。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与课程建设进行无缝对接,服务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创客空间,开启校企对接直通车,实现学生分学年分模块实习任务;与此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作为创客的角色功能

3

研究任何问题,大体无非是两个维度。一是纵向,也是深度。不同的专业会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范式。同学们对基本范式要有所了解。二是横向,也是广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学们这个阶段要博览。不但可以为深度研究提供直接的素材,而且在你意料之外一定会为你提供间接的启迪

4

因为你年轻,因为你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所以,你是来改变这个世界的,而不是来适应这个世界的。但这种改变得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让自己变得有信,有爱,有力,脚踏实地,但也努力在你的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Q:

成老师,请问您怎么理解通识教育?您又如何看待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自19世纪初美国的帕卡德教授提出以来,虽然人们对其表述各有不同,但就其目标而言是基本有共识的,那就是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把学生培养成兼具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全面发展的人”。独立精神和全面发展依靠单一的、割裂的、专门化的知识是不可能达成的。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大体分为四大类: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从原始宗教孕育哲学思考,再由哲学基本问题追问催生科学研究,以及在这个演进过程中激发出人类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说明人类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认知的形成和逐步丰富的精彩历程。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教育过于强化科学领域的各类专业知识教学,功利性强,忽视宗教、哲学、艺术等知识对于构建完整、健康“三观”的作用,使得有的同学除了有限的专业知识之外,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认知极其有限,缺乏自我与社会以及自然协调融合能力,处理不好人生道路上专业知识以外的各种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把“教育”这个词拆开来看,通识教育更加侧重于教育的“育”方面,而专业教育更加侧重于教育的“教”方面。就高等教育来说,我觉得“育人”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或者说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前提。只有把这个基础夯实打牢,再开展专业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那么通识教育重在“立人”,专业教育重在“工事”,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教育内涵的两个主要层面,不可偏颇。



Q:

我们知道,目前会展经济与管理是一门新专业,处于发展变化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您有没有因此遇到过“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当然遇到过困难,而且可以说困难重重。任何一门新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熟。就会展专业而言,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在于两个:一是会展专业理论和会展专业教材的缺乏。比如,我们好几门会展专业课程都找不到一本较好的教材推荐给学生;再比如,在课堂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是MBA案例库还是MTA案例库,几乎都找不到会展案例。二是对于会展专业实践性很强的特征,如何丰富实践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针对第一个困难,考虑到新专业的知识模块和知识体系其实还处在不断摸索和逐步建构当中,老师会根据课程内容选取其他相关专业的成熟理论,参考国外会展教材的体例架构,整合会展专业论文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前沿探索,甚至尝试着手采编会展案例,多层面多渠道多方法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第二个困难,其实从10年开始,我们就在学企合作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邀请行业专家就某一知识模块进行案例讲授,带领学生参加展会、参观展具制作工艺等等。但是这种学企合作模式的缺点是无法常态化、稳定性较差,且资金成本和沟通成本较高,所以近期有推动“会展创客空间”建设的想法,将合作从校外搬到校内、搬到讲堂,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与课程建设进行无缝对接,服务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创客空间,开启校企对接直通车,实现学生分学年分模块实习任务;与此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作为创客的角色功能,尤其为会展专业的大一新生提供认知会展、接触会展、了解会展的参与途径,对其专业情感培养予以提前干预。



Q:

从专业教师的角度讲,您对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有什么看法?对目前的专业教学体系,您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成熟的?



不论是产学研模式,还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政产学研用模式,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科学技术创新,而进行的相关要素的高效整合。通过利用政府扶植资源,沿着学校、研究机构、产业转化路径,使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再转化到最终的服务和产品的周期大大缩短,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整体上提高生产效率。这个学研转化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研的积累和再提高的过程。就当前我们的专业教学体系而言,我觉得一是,需要加强产学研的力度,依靠专业团队共同的力量,开发各种沟通渠道和合作模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教学与政府政策资源、相关研究机构、相关企业“联姻”,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二是,要建立产学研合作评价体系。对这种模式的效果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进而对其进行调整和更新。评价可以有两个价值指向,一个是科研成果,一个是学生培养,两者不可偏颇。
春风化雨谈树人


Q:

去年12月,13级会展经济与管理班5位同学组成的NKU会展策划小组提交的“天津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策划案”获得第九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振威杯”会展专业竞赛总决赛命题组一等奖。作为老师,您如何看待参加实战比赛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首先,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我非常高兴他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过这次全国会展专业竞赛,我也深刻体会到,让会展专业的同学们参加这种实战比赛非常的有意义。其一,同学们通过这种比赛,实质上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次实践整合。我记得去年学生参赛是在15年12月中旬,当时我讲授的“展览策划与管理”课程的主体内容已经基本完成,学生在此时参与专业竞赛,编写“天津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的策划方案,既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成效的一次自查,也是对任课老师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参赛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给予了重要启示。比如,12月底,该班又有9名同学组队参加海南三亚的会展创新创意大赛,也斩获了包含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得分点就是利用乐高积木搭建的“寻味三亚”特装展台,这个展台创意的来源与“展览策划与管理”课程当中的乐高实践课是分不开的。乐高展台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也是目前“会展创客空间”尝试引入乐高元素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二,这种比赛其实涉及到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同学们心智、性格的一次锤炼。全国会展专业竞赛那一次,准备时间不到一周,非常紧迫,5位同学可以说是日夜奋战、全力以赴、不到最后决不放弃,经常到夜里十一二点我们还在电话里讨论方案,那个画面至今记忆犹新,那种体悟对同学们以后走入社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Q:

成老师,您认为本科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基本的学术能力?



我觉得研究任何问题,大体无非是两个维度。一是纵向,也是深度。不同的专业会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范式。同学们对基本范式要有所了解,每一种研究范式都是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沉淀下来的,可能还有缺陷,但在学习这些范式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对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逻辑、路径、方法以及意义逐渐有更深刻的理解。二是横向,也是广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学们这个阶段要博览。不但可以为深度研究提供直接的素材,而且在你意料之外一定会为你提供间接的启迪。如果在本科阶段,同学们能够在深度研究上掌握基本的研究范式,又能通过博览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后期的学术研究会大有裨益。



Q:

古人云:教学相长。本学期,您在“节事策划与管理”课堂也提到,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上好这门课,那么,教学互动过程中,哪些体会让您印象深刻?



这句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显然,通过学习,知道了自己有所欠缺,而经过教学又明白自己还有理解不深的地方,反过来会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更加努力,所以说学习和教学是相互促进的。“节事策划与管理”这门课,让我这种体会特别深,这是一门新课,没有合适的教材,相关研究也比较匮乏,课程体例和内容架构都需要自己研究和把控,难免会有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授课过程中会更直接、更敏感地捕捉到教学的难点和短板,所以光老师自己学和教还远远不够,还应与学生们共同研究、交流,共建课堂,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生产者,课堂的主人,比如“Jigsaw Reading教学法”的引入,甚至未来“案例教学法”的开发等等,这些都能有效帮助师生共同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这不正是教学相长吗?
写在人生边上


Q:

成老师,假如到了一座孤岛,可以带一本书,您会选择什么书?



如果可以东西混订本,我想带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和《诗经》的合订本。只能是一本的话,我想带上李泽厚的《美的历程》。



Q:

成老师,如果能给刚进大学的自己写封信,您会写什么?



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重要的事说三遍。梁漱溟先生说做学问八个境界:一是形成主见;二是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三是融会贯通;四是知不足;五是以简御繁;六是运用自如;七是一览众山小;八是通透。我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能够达到第二个境界,能够认识问题,先有问题,而后才能求解答。



Q:

毕业季,成老师您有哪些话想对毕业生说呢?



想告诉同学们:因为你年轻,因为你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所以,你是来改变这个世界的,而不是来适应这个世界的。但这种改变得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让自己变得有信,有爱,有力,脚踏实地,但也努力在你的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
采访 贾淳
编辑排版 旅小游
校对 贾淳

致歉声明


本平台在5月27日推送的《12级旅游管理丨青春的希望是一台时光机》中,“艾妮莎”应为“艾妮莎·塔来提”,她的毕业寄语是:南开四年,感谢南开重新塑造了我,珍惜四年里所有的相遇相知!爱你南开!

《16届旅游管理研究生丨所有回忆 在小叮当口袋里》中,留学生“陈氏春兰”应为“陈氏桥兰”。

“凤旅四海龙游九轩”编辑组向艾妮莎·塔来提、陈氏桥兰和读者表示歉意!


    关注 凤旅四海龙游九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