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村,一座正在凋落的村落

 

自从过完2016年农历新年,已经四个多月了,景方老两口还没有看见过他们的小儿子。景方1944年生人,家住秦...



与老人们朝夕相处的,多是一条条狗

自从过完2016年农历新年,已经四个多月了,景方老两口还没有看见过他们的小儿子。

景方生于1944年,家住秦岭深处的清水河村,一生育有四子二女,年过七旬了,还没有一个子女一起生活。和山里大多数人家的孩子一样,他们的子女,刚刚成年就外出谋生了。
听家里其他人说,前一段时间,他的小儿子曾因病住院一次。因为什么病住院做手术,手术效果如何,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老人一概不得而知,难免心里时时牵挂。

景方的小儿子生于1980年,平时和媳妇孩子,住在离家约60公里的县城。山里没有小学,孩子没法上学;山里可以赚钱的营生实在太少;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也为了家里人过得好一点,他们只能撇下年迈的父母,到县城去谋生。

为了不让留在家里的父母时时牵挂,2016年5月19日,连日阴雨之后,天气开始转晴,我们陪同景方老人的小儿子一起造访了清水河村。


清水河谷入口处

住户星罗棋布的村庄

从周至县城出发,一路向南,沿国道G108前行约56公里,在莽莽秦岭深处,黑河河道之上,就会出现一座吊桥,走过长约70米的吊桥,就是清水河谷。

清水河是黑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流域内植被保护得很好,河道落差也大,河道里常年激流飞湍,奔流不息。每逢暴雨时节,常有碌碡大的石头,在山洪的裹挟下顺着河道一路向前滚动。

清水河村坐落在清水河谷,全村约有80来户人家,400多口人。山谷里平地极少,一户户人家,如棋子般分布在清水河谷地及其两侧的山坡上。



满目青翠之中,忽隐忽现的一座座老房子告诉人们,这里还有人在生活
静美的山林,淳朴的民风

我们要去的地方,当地人称北梁。从谷口到北梁,约有5-6公里山路,一半是砂石公路,一半是在山脊上绕来绕去的羊肠小道。

砂石公路极窄,宽仅3米左右,一边是壁立的山崖,一边是河水湍急的河道。路面也极不平整,勉强可以通过一辆车,如遇会车,则很麻烦。沿河道前行过程中,不时地会看见一两户人家。

我们停车准备登山的地方,住着一对年逾七旬的老人。男主人叫田应贵。田家的房子,约有20余平米,四壁全是泥土夯筑,门窗十分狭小。和绝大多数山里人家一样,房檐下是整整齐齐的柴垛,山墙上是圆柱形的蜂箱,房前屋后是数不胜数的粗壮的树木,和三三两两正在觅食的鸡。

我们到达时,老人家门口停了一辆面包车、一辆摩托车,三五个当地人,正在喝水抽烟歇息。见我们来了,正坐在门前闲聊的几个人,纷纷站起来,跟我们打招呼找凳子让座。

在田应贵家门前稍事休息后,我们开始登山。登山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小道两旁,绿草如茵,杂花生树,无论是青草,还是灌木丛,山外都很少见到。一株株参天大树,一只只怡然自得的小鸟,不时映入眼帘,景色极为静美。

登山半小时后,正当同行三人个个两膝酸软、摇摇晃晃、举步维艰之时,忽然在一株一搂粗的核桃树后,出现了一座场院。场院极平坦,约有一个标准足球场大,放眼望去,约有7-8户人家。我们刚出现在院落里,就有一位40来岁的妇女,跟我们打招呼,搬凳子、沏茶倒水,招呼我们在屋檐下坐下歇息。我们刚刚落座,茶水还没入口,就有三个年龄更大些的妇女,围了过来,主动跟我们攀谈起来。

在此稍作歇息之后,我们便继续前行,约半小时后到达北梁。我们到时,景方老人已在门前等候我们多时,看着他们的小儿子,他的老伴直呼他们的幺儿瘦了。

连同景方老人家在内,北梁一共住了两户人家。房子周围,山坡上是一片片玉米田,楞坎上下是粗约70-80公分的核桃树、梨树。地里收拾得很干净,偌大一片玉米地,没有一棵杂草。

回来之前,朋友已经给家里打过招呼,我们刚刚喝过一杯茶水,主人便端上了饭菜。

饭菜极其丰盛,有肉,有鸡蛋,有干豆角,有核桃仁饼。肉是土猪肉,鸡蛋是土鸡蛋,豆角是自己种的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豆角,油是自己种的油菜压榨的纯菜油,味道极其纯正。



房子周围

山里赚钱不易,年轻人大多走了

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所以,沿途遇见当地人,只要有交流的可能,我们都会有意识地问问这些方面的问题。

住在山脚下的田应贵老人告诉我们,他们有两个儿子,儿子家都在村里,现在却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儿子们的日子,都过得极其艰难,根本没有能力照顾他们。现在,他年老力衰,又常年有病,再也不能外出打工赚钱,买药治病,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全靠养些蜜蜂,鸡,种些核桃、木耳。本想多养些鸡,一是不知道哪儿有卖的鸡子;二是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即使知道哪里有卖的鸡子,也没有能力去买;三是怕顾不过来,被黄鼠狼吃掉,所以,只养了十来只鸡。

山腰上那位40来岁的妇女告诉我们,她叫孙珍花,家里有三个小孩。大的在读高二,老二在读高一,小的在读初三,每年仅仅供孩子读书,就需要支出将近3万元。加上其它方面的开销,每年收入4万元,才能维持家庭日常开支。最近几年,他们两口子一直在山外打零工,勉强可以维持家里的花销。她说,现在在山外打工,也很不容易。这些年来,山里娃上学一直不是太方便,山里人绝大多数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更没有什么过硬的专业技术,只能干一些苦力活。就是这样的活儿,也不是天天都能找到,一年到头,能干上200天活儿,就不错了。也想过养牛、养猪、养鸡、养蜂,种木耳、种核桃树赚钱,一是这些事都有一定技术要求,自己两口子都没有什么技术;二是生产出来了,还需要及时卖出去,要不然,收入没有保证,没法供孩子读书。

问他们未来的日子怎么办,大家都很茫然。



倚门望归,是山里老人劳作之余修养身心的最好方式如果家有病人,生活就会陷于孤立无援状态

在北梁吃饭时,景方老人告诉我们,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在村里算是不错的了。村子里大多数人家生活都很困难,有一户人家的日子,尤其艰难。这家的女主人叫陈忠芳,今年50多岁,自幼腿有残疾,行走要靠双拐。丈夫是上门女婿,年近70,身患重病,无钱医治,已丧失劳动能力多年。老母亲80多岁,从去年冬天开始,瘫痪在床,至今生活无法自理。另有一个年仅8岁的外孙女,身患疾病,要靠她照料。儿子在县城打工,因为家境贫寒,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与女友恋爱多年,至今无法完婚。

村民王德富去年秋天打核桃时,不慎从树上坠落,从山坡上滚落到山沟里,身上多处受伤,花了二十多万元,命是救下了,却至今不能下地干活。药费报销之后,尚有十多万元无法落实,至今债台高筑。

离开北梁,驱车到达G108时,已经时近黄昏,回望清水河谷,谷里已是一片苍茫。路上,一行人聊起清水河人的明天,大家均感茫然无绪,只好默默无语。

秦岭货郎

微信号:qinlinghuolan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qlhuolang@qq.com

联系电话:029-87153138

撰   文:秦一氓

美   编:李小二

亲,如果觉得不错,请别忘了


    关注 秦岭货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