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铭记,春花秋月植物园

 

贵州省盘县普古的娘娘山下有个舍烹村,村里有口“娘娘山泉”,...





邓 俭/文图
娘娘山下植物园。

贵州省盘县普古的娘娘山下有个舍烹村,村里有口“娘娘山泉”,距山泉约200米处有一座“娘娘”墓——这位爹娘的“娘”,是陶正学、陶正凯兄弟姐妹的母亲徐氏老人,病逝于11年前。2015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喜欢观察的正凯发现了娘娘山上的一个奇景——“娘娘睡美人”,更奇的是,“娘娘睡美人”正注视着山下正学、正凯的母亲之墓。这位丈夫常常不在身边、含辛茹苦哺育6个子女成人的母亲,仿佛成了人间的“娘娘”。正是7月的那天晚上,正凯讲起母亲去世时令他们全家终身难忘的一件事。


伏羲堂、茅草屋、泥巴墙,陶家老少三代人的聚会。左五为陶父,右一为陶正学,左一为陶正凯。(上图-资料照片)
2012年,尚未开发的娘娘山园区核心区。(下图-资料照片)

2005年农历腊月二十五,母亲在县城病逝,遗体要拉回老家舍烹安葬。那时交通不便,泥泞路滑,加上夜深沉,天下雨。在边远山区公路上颠簸的车,被堵在了前无村后无店的土路上。
“因盘县舍烹这边的路不通,拉我母亲遗体的车从县城绕道经水城县花戛过来。没想到只容一辆车经过的毛路上,有另外一辆无人驾驶的车堵住,无法通行。我们只好向舍烹的乡亲求援”正凯说。
舍烹村,夜间22点多。算正凯他们叔叔辈的陶永川得知车辆被堵,吆喝一声,几十位村民立即行动起来。陶永川说,那时电不正常,没有车,连摩托车都很少。到花戛的路全是泥巴路,路又窄,大伙用口袋肩扛背背防滑的煤灰——大概有20多口袋,天寒地冻中背着走了5公里左右。
到了花戛,几十人拼尽全力,将两吨左右重的那辆车抬到地里面,那条大约4米宽、仅仅能过一部车的路打通,正学正凯的母亲得以平安回家——如果九泉有知,“娘娘”一定万分感动。
其实,更让人感动的是,当护送正学母亲遗体的人们接近凌晨到达舍烹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乡亲们已经准备好了100多人吃的饭,饭菜热气腾腾,暖心自不用说。正凯回忆这一幕,眼里饱含热泪——这是他们一家记一辈子的恩。

娘娘墓,墓碑顶爬满了象征祝福的何首乌藤。


植物园-1
植物园-2
植物园-3(上图)
娘娘山银湖广场。(下图)
2012年陶正学陶正凯兄弟决定带着从工业中打拼挣到的数亿资金回乡扶贫,很大程度上,是乡情乡音乡愁的“催化”作用,是“中国梦”“中国故事”的感召力。 “人在做,天在看”吗?陶永川说,乡亲们忘不了,陶正学出资1000多万为家乡修路、建学校、做公益;也出力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我比陶正学小8岁。那阵在40多里外的淤泥河读书,我们看到陶正学的车来,个个就不走路了——等陶正学的车。他的车拉8吨粮食,又拉我们40多个小学生,粮食麻包上坐满了人。有一次车爬坡时,风扇皮带断了。几十个小学生走不了,他说,不要怕,我找个小车给你们坐。真的从普古找了另外一辆车来拉我们。那些年,找个车真不容易!”

植物园-4
植物园-5(上图)

娘娘山峰丛。(邓 强 摄-下图)

2016年清明,我慕名来到陶正学母亲的“娘娘”墓前,这里已经是环境优美的植物园。与我同行的四川大学植物学博士张磊、盘县电视台业余植物专家邓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勘察,发现植物园有50多种花草树木。春花秋月十余载,陶正学陶正凯兄妹亲手栽下的“孝顺竹”“慈竹”“女贞”“碧桃”寓意自不待言;对娘娘山区的人们来说,植物园内的“万年青”“银木香樟”“罗汉松”“棕榈”“千里光”等更具现实意义。四季桂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春日飘香,黄金香柳枝的轻摇,红白相间盛开的桃花,不正显示着娘娘山旅游园区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吗?蝴蝶花招来了央视“五一乐三天”栏目组的明星;蒲公英与银湖、银杏树互致问候;紫玉兰、五朵云、黄鹤草、珊瑚树都在向游人问好;作为中国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的舍烹,吸引了中央、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30多家媒体记者的目光。2016年,娘娘山园区要进入全面小康,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付出更加辛勤的汗水,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随着娘娘山园区知名度的提高,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会来到这里,娘娘墓与植物园,也会是一个新景点,向人们讲述娘娘山的昨天、今天、明天……

植物园-6
植物园-7
植物园-8

编辑:王光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关注 娘娘山高原湿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