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乾隆如何潮出高度 | 艺术科技与未来

 

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自2012年推出以来好评不断。2014年一举摘得第47届美国休斯敦Wo...





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自2012年推出以来好评不断。

2014年一举摘得第47届美国休斯敦WorldFest独立制片与国际影片影展新媒体类“白金奖”后,又获得美国博物馆协会颁发的“缪斯奖”诠释性互动装置类银奖,每年均有来自世界各国博物馆界的数字多媒体作品竞逐该会颁发的缪斯奖。

“乾隆潮”还获得巴黎Futuren Seine数字艺术节邀约,在巴黎的展出获得各界热烈回响。
乾隆五连拍、乾隆开飞机、乾隆时装秀……这些听起来哗众取宠甚至有些“扯”的元素,借助了新媒体科技,将文物变得很“新”,乾隆变得很“潮”。



刚进入展馆,通过一条“时光洞”,观众恍如置身清代乾隆朝绘制的《皇清职贡图》,它模仿的是当年外国使节参见乾隆皇帝的盛况,走廊两边不同国籍的动画人像以不同语言说话,向乾隆打着招呼。

乾隆则如同少女般每秒被更换一次服饰,甚至在那里拍苍蝇、查手机短信,逗得小观众们哈哈直乐。
乾隆在生活中扮演着诗人、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园林设计主导者、博物馆馆长等多重角色,还喜欢在画中将自己Cosplay成菩萨、文人、采药师的模样。



他每次南巡时绘制的地图,都堪称现代版的“攻略”。他喜欢给故宫里的大师作品“点个赞”,《富春山居图》就留下了他的题跋30多处。

这位书法家还写过4万多首诗歌,可惜没有一首被后代传诵。不过那些热爱文艺荒废政事的帝王,乾隆立志成为一个“十全老人”。



展览讨论的是,从一个帝王的角度去探讨,人是天生就有艺术品味,还是经过后天养成的?他在艺术领域的角色,给他的人生带来的是冲突还是新的维度?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说,“希望在资讯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乾隆。”

什么是“潮CHAO”

为了与大众进行文化上的深度沟通,展览的最后一部分贴着近百幅巨幅摄影作品,相片中每个现代面孔都在诉说自己的收藏和生命故事。
台湾知名摄影师苏益良、黄天仁团队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以“人人都是乾隆”为主题,用一顶乾隆夏朝冠作为线索,请88位台湾有故事的人物带着自己心爱的收藏一同入镜进行演绎,建立现代人与乾隆皇帝收藏的联系,并与乾隆皇帝神秘而多变的一生产生时空交流对话。



除展示乾隆皇帝的收藏文物外,该展还结合了台湾10位各领域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旅英服装设计师陈劭彦、平面设计师聂永真、迪斯尼角色设定师曾伟人、国际策展人陆蓉之、灯光设计师王天宏、精工设计师蔡尔平、工业设计师王艾莉、创意市集发起人王怡颖等人,以科技、创意去解构,将台湾原创的力量传达给世界。



“新媒体”的载体变化万千,但回归“媒体”的本质,便是人与自己、人与他人的沟通。例如,“时光洞”里的人物都取材自乾隆非常喜欢的《皇清职贡图》,他们来自日本、韩国、越南、葡萄牙各地,策展方在台湾找来相应的人为他们配音。

有趣的是,原图中还有两位台湾原住民,根据他们的民族服饰辨认后,策展方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会说该族语言的老人,其中一位还像画中那样吹奏起了鼻笛,重现了各国使节向乾隆进贡的盛况。
学者们发现,Cosplay简直是乾隆毕生最爱,“乾隆潮”就给每一个观众一次机会过把瘾。有一个互动装置让观众通过脸部侦测技术,走进以像素艺术重新绘制《汉宫春晓图》而成的“乾隆的春晓庆典”动画里。

展览的影像捕捉设备会自动为观众拍照,然后将观众的面孔套在动画内的人物角色上,再为你配上生动的表情与肢体动作,隐然有潮文化中强调自主性的寓意。

有观众扮演的角色是俄罗斯使节,很不耐烦似地拿着电话走来走去;有的成为欧洲使节夫人,与欧洲贵族并肩同行;还有的观众戴上一顶黑色官帽,在放天灯。乾隆本人则开着飞机,甚至遇上了大塞车、机械故障等现代人的麻烦事。



当观众手舞足蹈地踱步于市街时,乾隆珍藏的稀奇珍宝悬浮空中,仿佛一伸手即能触摸品鉴。

观众不时会停驻在以巨大的多宝格展示的艺术品橱窗前——透过“乾隆的小宇宙”,欣赏橱窗内艺术家们以文物为原点,全新创作的当代艺术品。

另一个大受欢迎的互动装置是取材自珐琅彩花瓶的“乾隆的奇异山水”,观众站在指定位置,装置就会对其服装色彩、肢体动作进行解构,最后变成独特的花纹组合印在花瓶上。这也显示出每一个人都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颜色的花瓶,和乾隆坚持不懈进行诗书创作是一样的。



而旁边的一处拼图装置,则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移动山石、水景、云、花、树、屋、人等图中构成的元素,重建取材自《十二月令图》的清宫山水园林设计,凸显了潮文化中需要有自己的审美观。
当然,最爱题跋的乾隆最后也会给你圈点,至于是“点个赞”还是“比个逊”就看你的个人美学修为了。走到旅途尽头,一尊“十全乾隆机器人”等着观众,而那位旅途中一同探险的小乾隆就端坐在拼贴帝冠、朝服及龙形的时光机器里,他张开象征“十全”的十只手掌,带着人们继续穿梭古今。

故宫的“潮”流

新媒体艺术近年来来势汹汹。仅在“乾隆潮”展览的几个单元里,科技层面运用到的技术就有人体动态追踪感知系统、图像辨识增强现实、人脸立体侦测技术,一方面解构了帝王收藏,另一方面让观众参与重塑帝王艺术的过程,趣味横生。



早在乾隆特展之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过新媒体展览的尝试。2011年,浙江省博物馆藏《剩山图》和台北“故宫”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本合璧展出之时,台北故宫就同时举办了“山水觉:神会黄公望、山水新演绎之新媒体艺术展”,其中“山水化境”单元动员上百人历时一个半月不舍昼夜24小时工作,使用上千张摄影照片与42台投影机,让当代的《富春山居图》细腻地刻画时间的流动感、光影的变化,以及落雨、雷鸣、乍晴和每片落叶的飘动。那是台北故宫第一次展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在此之后,台北故宫以院藏《集字号大同安梭船图》和相关清代珍贵文献为核心,在深度历史考察的基础下,结合现代科技及创意美学,重现了清代中叶最大、性能最好的新型外海战船——同安船,再现了19世纪东亚海洋文明的繁盛样貌和同安船的历史风华。




馆方邀请专家学者及3D动画导演张力仁等携手合作,以高规格的电影拍摄手法,采用制作模型、3D技术和其他后期技术,录制了《再现·同安船》纪录片,带给观众极具临场感的视觉与听觉飨宴,让当代观众有机会一睹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帆船的风貌。




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还依靠微软亚洲研究院的10亿像素高清拍摄项目的支持,制作了《古画动漫》随展影片,以原型机拍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仇英·汉宫春晓》《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文征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这些人气收藏,介绍“文人四艺(琴、棋、书、画)”和“生活四艺(点茶、焚香、挂画、插花)”这些古代生活意趣,进而连结现今社会的美感经验。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动画制作小组挑选画中最具代表性、故事性的场景,忠实地建模、上色、加上图层,百分之百地诠释原画风格、笔触、人物细节、绢布材质以及原生的色彩,兼具古画长卷的形式与动画的本质。

台北故宫越来越意识到用现代人角度诠释文物藏品的重要性。从传统的博物馆进化到数字博物馆,建立博物馆与大众的桥梁,能为博物馆与文物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趟‘乾隆潮’新媒体艺术的旅途,也许可辨识,也许不可辨识,但满布着符号。你可以试试,偶尔欣赏迷路中从未见过的风景。



  私人服务  顶级人脉  资深团队 

艺 术 作 品 一 站 式 管理服务




致 力 推 动 艺 术 市 场 健 康 发展

专业为

艺术家  收藏家  博物馆

艺术品经销商

拍卖行以及银行

文化创意公司

保险公司和艺术品运输商

提供有关艺术领域和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服务






QQ  2291865717
点击↓了解我们的服务


    关注 艺术版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