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刚之朱天才:太极拳的缠丝与抽丝(一)

 






 


太极拳中的缠丝与抽丝对练习太极拳者来讲是一句常用的口头禅。人人都知道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的理论精粹,一动都需要螺旋缠丝。抽丝是杨式太极拳理论精典,一动运劲如抽丝。目前在世界上流传最为古老的太极拳五大流派陈、杨、吴、武、孙,以及近代流传的太极拳套路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陈式太极拳。但是对缠丝与抽丝应该怎样去认识理解。在我的笔下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与研究。


我从小在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长大,系陈家第十九代外孙,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从小就接受陈家先辈太极拳熏陶,九岁正式在族舅、陈氏第十八代宗师陈照丕门下学习陈家太极拳,后又随族舅陈照奎老师学习,至今已半个世纪。在陈家沟学艺十几年,每天风雨无阻,练习、听讲述拳理、师兄弟们在一起的相互研究、实践,并翻阅了陈家拳谱精典,以及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心得体会,又常和各式太极拳名家互相交流。目前在世界上练习太极拳者近亿人,太极拳的教练也数以万计。但由于教练员功底、理论等水平不一样,教学的质量也会不一样,学员们学了后所收到的效益也不一样。从目前世界上的先进程度、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太极拳的功效也以健身、益寿延年、修身养性为主。


太极拳螺旋缠蚕丝的练习


关于太极拳运动螺旋缠丝及抽丝,应怎样练习,怎样使学者领会掌握,易学易懂,接受的快,受益得广。首先就要看教练员是否能将太极拳的螺旋缠丝,运劲如抽丝的理论精典讲出来,并亲自示范给学习者。如果只从书本上得到理论,不能示范,那只是黑板上种田,学习者只有根据理论来研究、揣摩,它的收效就慢多了。甚至有些讲也讲不出来,更做不出,那就更见效的慢了。太极拳教练员都知道“练太极拳以腰为主宰,腰似车轴气如轮。”怎样去体会、理解和感受这句太极拳的精典呢?从字面上讲,腰一轴一轮,它的运行不就是弧形、圆形的连绵不断缠丝运动吗?


世界上流行的传统太极拳从陈家到杨家,再衍变成各种各式太极拳,虽然套路形式有区别,但从理论上是一脉相传。为什么从陈式太极拳衍变成各式太极拳的形式区别其原因有三:其一,一般认为陈式太极拳难学难练,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以强身健体为主,对于陈式的缠丝螺旋不过高标准要求,久而久之会使套路形式的衍变。其二,通过正规的训练,名师的指点,刻苦的演练,将套路有继承也有发展,这样将套路有规矩而脱规矩,也使套路的形式改变。其三,将套路学会了,就认为可以了,只学了皮毛,不去精益求精,这样的传下来,自然而然的套路就有所改变了,更不能谈内劲的功夫。


我记得1963年,族舅陈照丕老师告诉我们: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老师陈照丕在南京教拳,那时太极拳的发展是一个高潮,对太极拳的理论探讨大有性情,特别是对太极拳的缠丝与抽丝进行各述己见,报刊杂志,一来一往,展开文笔之争,有人讲太极拳有缠丝劲,有人讲没有,有人讲太极拳是抽丝劲,有人讲不对,又人讲缠丝与抽丝有相同之处等……。后来记者问陈照丕老师关于缠丝与抽丝的社会现象。陈照丕老师讲,他们讲的都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练太极拳的功夫水平不一样,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也不一样,他本人练的太极拳就不会缠丝,就不会有缠丝劲。他本人练的抽丝劲怎样抽或没有抽丝劲,所以会说没有。不应该强迫人家说有没有,有人讲缠丝与抽丝不一样,因为他本人不一样,为什么强迫人家讲一样呢?一个人练太极拳的功夫、水平、理解都不一样,所以言论自由,就各讲各的。没有必要去争论,没有意思…..。就这样一场争论就慢慢地平息了。


【温馨提示】明天将继续与您分享朱天才大师的《太极拳的缠丝与抽丝》(二),敬请期待。






    关注 太极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