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部落嘉宾邓联合教授:逍遥游(贰)

 

能量部落嘉宾邓联合教授:“逍遥游(二)”主题分享(05.25)原文:《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原文:《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评:有人说庄子写文章艺术性很高,他故意写的很曲折,大鹏鸟往天上飞,飞到天池的过程已经完成了。按张一般的叙事方式,先变成鸟,然后飞到天上,这是按照正常的时空顺序去写,但是庄子首先交代有一只鸟从北往南飞到天池,然后再回头写飞的过程,而且是引用别人的说法去写,这样文章有一种参差之美。

 

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释: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背负两个字写的很特别,在庄子看来是大鸟驮着青天,好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原文: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释:知了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枋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头天晚上开始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就要花三个月的时间去准备粮食。知了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慢慢的庄子把它引到一个话题上去,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两种不同的事情:小于大,近与远,“之二虫又何知”,是文章的一个过度。二虫指的是蜩与学鸠。



评:文章在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转折,刚才写大,现在写小。

 

原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释: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知了也不会懂得什么是四季,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所以说小和大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距离,我们很难跨越。



评:文章在这个地方开始过度。前面讲小知,后面讲大年。这是庄子诞生的第一个话题叫小大之辩。这在道家思想史上经常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到底小和大谁逍遥?我觉得大家读完之后可以做一个判断。原文: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释:商汤问棘,谈的也是这件事。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从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评:穷发,指的是不毛之地。这就是庄子写文章之妙,文中鲲鹏由北向南飞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来表述,第二次是引用《齐谐》这本书,这一次是通过棘开口说这件事,同一个主题出现了三次,但是每次出现的主题都不一样。鲲鹏由北往南飞3次,每一次方式都不同,文章摇曳多姿,构思精心,引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强化了本文的主旋律,由大和小的分别过渡到另外一个层面。




    关注 博亨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