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笔者认为,除了编辑部的全方位策划外,记者本身的素质是报道成败和提高节目收听率的关键。首先,记者要在现场报道...





笔者认为,除了编辑部的全方位策划外,记者本身的素质是报道成败和提高节目收听率的关键。

首先,记者要在现场报道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的准备和情绪的准备。

尽可能多地占有背景资料,使记者在现场主动出击,从容应对。2002年12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追踪“神舟四号”系列报道》的现场报道。位于发射现场的记者梁永春参加过“神舟飞船”的两次发射报道,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神舟”四号报道前搜集阅读了大量有关材料,到达发射基地后又进行了细致采访,对此次发射的任务、特点、过程,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整体状况有了全面了解。这些积累为做好“神舟”四号报道打下了良好基础。



情绪准备是指记者进入现场前对自己的情绪比照新闻事件的性质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神舟”飞船的发射记者传达给受众的应是宏大热烈的气氛;抗洪抢险,传达的是凝重悲壮的气氛;现场批评报道应是严肃认真的氛围,因此记者在语气、语调乃至节奏上都要有所区别,增强报道的主动性。



第二,要有较强的现场观察和判断能力。

对于一些突发性新闻的报道,记者到了现场面对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





第三,要有过硬的现场采访能力。

大多数现场报道免不了进行现场采访。有的记者向被采访对象提问,经常问一些像“请谈谈你的体会”,“当时你是怎么想的”等大而空的问题,搞得被采访对象无所适从。记者提高现场采访能力首先要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被访者要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直接目击者,至少是事件的知情者。它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话让大多数听众听得懂,听得清楚,并对记者的采访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当然,对一些不太配合的重要当事人,记者要善于引导,循循善诱完成采访。



提问时开放式和闭合式的提问同时运用。开放式提问让被访者自由发挥,说出自己想表达的观点想法,谈话气氛比较宽松,记者往往能发掘新的新闻线索,闭合式的提问又能直接得到记者想要的结果,简单明快,节约时间。此外在营造采访氛围,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交流,重视采访的结尾等方面也需记者十分注意。




第四,要有较好的现场语言表达能力。

广播是听觉艺术,记者的普通话虽不要求像播音员一样字正腔圆,但必须咬字准确,发音清晰,让听众一听就懂。内容方面,记者首先要有话要说,不能张口结舌,不知所云。其次要言之有物,能说到点子上。将听众最想知道的内容一一说到。最后,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准确精辟地说明问题的实质,记者也要尽量破除专业化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语言进行报道。



比如在“追踪神舟四号”系列报道中,记者梁永春是这样描述现场的,“火箭托着飞船起飞了,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火箭的轰鸣声非常大,我什么也听不见了……我周围都被火箭的光芒照亮了……现在能看到逃逸塔,已经按程序和火箭分离……火箭还在上升,已经成了一个小亮点,它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尾迹……”他调动自己多种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进行通感式报道,生动准确简明扼要,使听众跟随记者的同步描述感同身受。



第五,要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

新闻现场随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对一些突发状况,记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随时应对。

总之,广播现场报道要求记者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出口成章,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关注 中传北广河南学习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