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传媒大咖头脑风暴:技术将如何改变资讯生态

 

平台模式革命下,技术和内容孰重孰轻?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将主导内容业向何种方向进化?谁是未来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生产者?...



来源丨全媒派(ID:qq_qmp)

智能技术驱动资讯业变革,媒介将变得越来越懂你,它了解你的一举一动,知道你的喜好,变身你的管家。

与此同时,它也“控制”着你的视阈、你的资讯入口,甚至是你整个生活。到了那一天,技术将成为资讯的唯一主导因素吗?内容是否还有立足之地?

5月25日,坐标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博物馆,在东道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的主持下,知乎创始人/CEO周源与腾讯新闻助理总经理郑坚组成“技术阵营”,VICE中国总经理孟金辉、澎湃新闻副总编辑常河与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高昱组成“内容阵营”,就《新媒体的超体——技术绝杀年代,内容向死而生?》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
现场吸引了近500名学生和传媒业界人士;与此同时,该场讨论还在腾讯新闻客户端全程视频直播,超39000位网友在线实时观看。
平台模式革命下,技术和内容孰重孰轻?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将主导内容业向何种方向进化?谁是未来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生产者?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回顾6位众媒酷客的精彩对话。

议题一:新传播技术层出不穷,如何驱动内容业?

面对VR、AR、人工智能、直播这些新技术,各位行业大佬如何看待他们对内容业的改变?

作为知识社区,知乎团队已经在尝试做体验类内容的VR版项目,比如“我在斯坦福就读是怎样的体验”、“玩滑板是种怎样的体验”等等。周源看好VR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不过他对行业现状有着较为清醒的认知:目前VR的硬件成本还很高,有待未来的应用革新。
近年来,腾讯的专业团队一直在VR、AR、直播等新技术方向布局。郑坚认为,这类新技术将对特定的应用场景、内容、游戏等产生很大影响。不过他也表示,VR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而且不同于手机的碎片化使用,VR对于用户时间的侵占性很大,会限制对很多东西的渗透。
高昱则介绍了财新在技术+内容方面的布局:

目前财新有40人左右的可视化和视觉团队,摄影记者必备传统专业摄影机、无人机和360度VR设备,还拍摄了国内首部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另外,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上,会利用无人机高空摄影摄像、360度的VR拍摄等,这使得报道呈现形式发生很大变化。

来自“爆款生产机器”VICE中国的孟金辉则分享了他对于技术+内容的理解,新技术会对内容提供新的形式,拓宽内容制作的思路。但作为一个内容平台,最核心的还是用形式去讲什么样的故事。
澎湃常河也分享了他对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技术短板”的思考。不过澎湃也在做寻求技术的突破,比如澎湃创立了一种新的客户端模式,并被后来的大量新闻客户端效仿。另外,在视频直播和VR领域,澎拜团队也已经走在了国内媒体的前列。
议题二:技术巨头如何看待个性化资讯产品?

郑坚表示,内容推荐到用户面前是一条很长的链条,从创意,到内容生产,再到分发,变现,用户运营,没有一家可以做到完全包揽;另外,当下的变现模式、流量分配等还有很多不成熟,存在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推荐技术下的阅读产品有一个发展过程,就像马拉松一样,我们现在才刚开始跑。”在这个过程中,腾讯致力于将优质内容推荐给更多的用户,并在通过行业的碰撞交互,生成新的生态和商业规则。

周源则认为现在的天天快报其实是一个初级版的人工智能系统,刷的那一下相当于对机器提了问题,“什么是我可以去看的”,然后机器通过算法和数据想法设法把问题回答好。未来迭代速度一定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议题三:传统媒体抱流量平台大腿,专业新闻生产能否持续?

高昱回溯了2000年以前的内容生产业态,当时很多纸媒为了提升阅读量,都把内容提供给新浪。而如今,海外媒体纷纷入驻Facebook、YouTube、Snapchat等流量平台;国内也有诸多自媒体和内容生产方进驻内容平台。
面对这样的环境,财新表示媒体应该重视内容生产的尊严和版权,并应该找到自己的专业定位。“媒体不需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要有特定受众看得到就足够了。”

议题四:如何把脉年轻用户的内容偏好?

没有内容生产者不想吸引90后的眼光,而这些在资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甚至是“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究竟喜爱怎样的内容?

一直以青年亚文化为核心的VICE中国,他们认为,“考虑大众需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我们想推送给大众什么样的内容。”作为内容生产公司,需要有自己的品牌价值观。

对于VICE来说,不需要每篇10万,更需要的是1万个有价值的忠实受众。最重要的是用何种有意思的方式去了解这个社会。
互动提问环节

问题一:提问高昱,内容该怎么变现,尤其怎么激励记者?

高昱:全世界媒体都在探索中,我们也在探索中。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传统的广告、发行和活动,传统媒体的三个商业模式,现在都面临着挑战。

但也有几个好处,第一,新媒体让我们跟读者的距离拉近,有利于形成以后的社区模式。其实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东西,并不一定非要去做一种很直接的变现,比如销售产品,这样的意义不大。但有一些商业性的社群工作可以做,我们下半年在体育、文艺领域的收购、合作会有比较大的动作,而这正是财新的精英用户消费得起的。

第二,要转变传统强调盈亏平衡的想法,向资本市场的思路转型,主要考虑未来能有多少可能性,也就是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方面带来什么好处,而非只考虑今年的广告收入、成本等。

至于说对于员工的激励,财新目前还比较原始。一方面是认同感,因为身为财新人还是非常骄傲的,能跟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这对他未来发展是增值的。

我们有很多女记者确实是离开了,这也没有办法,整个行业都处于高的离职率。但他们离开后,不像别的媒体人会去小公关公司或甲方,更多的是去研究机构、券商、投行,因为他们在财新有着专业的训练,对于特定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认知。如果只是多几千块钱,并不会有太大吸引力。

问题二:提问周源,怎么在做好知识型社区商业化的同时兼顾内容优化?

周源: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在前两天知乎盐Club上,也做过知乎在这方面的商业化、社区内容建设方面的思考。

一方面,用户价值是最重要的。我们会花非常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的基础运营,投入到社区内容质量的控制层面,这些占用了知乎整个工程和产品团队非常多的资源。一直以来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来维护社区的秩序,让优质内容有机会被生产出来,也能让各个领域的深度用户得到展示舞台,并被别人认识、建立新的连接。

另一方面,很多人包括用户都很关注知乎的变现问题。有很多用户说干脆你们开个账号,我们给你们捐款,免得出现意外的问题。但其实,对此要有一个大的思考背景,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深入的工作。

首先,最主要的方式是原生广告。在当下的消费升级时代,每个人在进行购买决策时都是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大家都不是好被忽悠的,很多软文或粗糙低劣的广告,很难让人们形成真正的购买决策。相比之下,你会能感受到知乎的原生广告会给大家提供非常有用的价值。
举个例子,最近一个广告主投放的广告很长,非常翔实地讲述了这家公司对技术的理解、对市场的思考,以及对产品做了哪些改进。这种文章对于消费者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软文,而是非常光明正大地做硬广,大家的接受度反而更高。

去年曾经做过一个“这里是广告”的系列,非常清楚地把“这里是广告”告诉了大家。后来发现这种广告由于可用性和实用性很高,分享量比其他文章竟然还高一点。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上真正去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是很有空间的,这对广告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知乎在这种实验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也希望今年下半年能做出有价值的广告,获得更多收入。谢谢!

本文在原文基础上有所编辑,查看“沙龙实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原标题丨技术绝杀,内容将死?6位众媒酷客脑暴:技术如何改变资讯生态 | 众媒时代沙龙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完-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超过五千万人次。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沟通等活动。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圈吧


    关注 传媒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