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宣德三年炉,你见过吗?

 

项子京在《宣炉博论》里写道:殊不知宣炉之真者其款式之大雅;铜质之精粹如良金之百练,徊非他物可...





 关注国内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平台,交流古玩知识,请电话联系:18606006831 (微信号)。‍



项子京在《宣炉博论》里写道:殊不知宣炉之真者其款式之大雅;铜质之精粹如良金之百练,徊非他物可以比方也,可见真正的宣德炉从形制到材料都是无可挑剔的。至于宣德炉的款式、铜材料,凡好炉者都清楚得很,无需详述。

应该探讨的倒是雕塑家(其时不待见,只称工匠)的艺术风格。明人传承华夏文化从皇帝到百姓莫不如此,文人雅士更不待言!宣德炉的浑厚、典雅,简约,素面无纹就有如一幅宋人的廖廖几笔的山水画,意境之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相信美的欣赏也是普世的,只是层次高低有别而已。发一个凤眼桥耳炉的乳足特写,你看了一定会联想起西方的维纳斯。对曲线美的欣赏,东西方人不会有多少差异!

可见从艺术风格考量宣德炉真、伪,是一个不二的选择。任何一个时期,工匠可以有万千,但是出类拔萃的顶级大师仅仅一、二而已。如同近代的画家如云,但若张大千、徐悲鸿者能有几个?

故炉造型难看、艺术品位低下的必定是仿品无疑。尽管你底款是什么沈度楷书,规规矩矩。德字心上无一横,只是东施效颦,供人笑话罢了。

宣德皇帝既决定铸炉,难道不会召集天下极品雕刻大师?会马马虎虎去坊间弄几个滥竽充数?因此凡是真正宣德三年、四年炉一定是形制规范、典型宋艺术风格,浑厚雅致、简约、素面无纹。清仿品那种貌似华贵、矫揉造作的岂能与之相比于万一。

《宣德彝器图谱》记载,铸造宣德炉的铜材料是暹罗国进贡的39600斤的生矿洋铜名曰:《风磨铜》。此铜材料名的出典,据说已经无从考证,在如今的泰国也不可知其一、二。有学者认为是用风动力磨破碎、洗矿的粗铜,这个说法应该是可靠的。若是成品铜材料,莫要说宣德皇帝说的12练荒诞不堪,工匠说的6练亦实属多余!因为有研究者认为所谓《风磨铜》就是黄铜。顾名思义,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如果是简单的a两元合金黄铜,锌含量在百分之三十几左右,其他杂质原素是微乎其微的,更不要说是非金属物质了。即便当时的熔炼器具只是坩埚,亦只需要在铜材料融化过程中经多次辟渣去除氧化物,便可得到精湛的,供腊模壳浇铸的铜液了。

因此笔者认为所谓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只是一种含铜量一定高,伴有其他金属的共生矿自然铜。如果金属总含量在百分之50左右,用风动力磨破碎、再洗矿得到的是粗铜,用此进贡给宣德皇帝的话,那12练也说得过去,毕竟彼时代的熔炼设备简单,所谓一练、也就是鼓风--加热--融化--停风--辟渣去除氧化物的整个过程。资料说经过12练一斤铜材料只得4两,当时的称是16两制。算来,真正用于铸造的铜只是四分之一。皇帝无知,材料是浪费了许多,但是其结果却是极其成功的。因为铸造出了空前绝后的宣德炉!所以人们一直在赞叹,竟然500多年至今还无法超越。笔者以为铜材料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一道坎。但是这个质量并非是经过12练精良而已,实乃风磨铜经12练后并非一般普通黄铜,按照现代黄铜合金牌号的区分应该属(特殊多元合金黄铜)一类。由于12练反复融化、去渣,一些低融点的金属首先氧化烧损,乃至纯铜金属亦不能于免,最后一斤仅存四两。

根据笔者手头的实物测试资料显示:原风磨铜材料经过12练以后,用于铸造宣德炉的铜液属于特殊五元合金黄铜。按照现代铜合金牌号分类,说宣德炉材料是黄铜是恰当的,因为其中除铜以外锌金属还是主要成分。但是测试显示铜含量竟然高达百分之94.81,因此也可用于佐证宣德炉垂手的一个原因。正由于五种金属元素的合理配伍,结果便如项子京所言:当时原属珍贵,和南金、和壁同价,铜质之精粹如良金之百练,宝色内涵、珠光外现、。现代有色金属文献也证实,多元黄铜合金中某些金属成分少量、恰当的配伍可大大提高铜合金的防锈、防腐性能。如俗称海军黄铜的便是如此,可以在海水中不锈。

然而测试显示,五元合金中某一种金属的发现、并以金属形式提取的时代,竟然是在18世纪。因此笔者认定当时并非工匠的刻意配方加入,是原风磨铜中所固有。铜质精良!实乃8--12练之随机结果。因为反复熔炼致使合金金属一次一次烧损,最终的结果便是铜含量:百分之94.81,其余锌等等4种金属总量只是百分之5.19,这个多元黄铜合金材料便回答了为何真正的宣德炉垂手、经年不锈的原因。由于锌的含量不足百分之3,因此脱锌锈蚀便微乎其微,由于其他三种金属各自与铜金属的合理配比便解释了真宣为何历经500多年仍然毫无锈蚀、仍然宝色内涵、珠光外现。这个铜合金合理的配伍造就了宣德炉材料质量的空前绝后。若将此材料的配方公布,可能一种新的黄铜合金牌号由此产生。

这个五元黄铜合金组合,其中除锌以外的3种少量金属在铜合金中的作用机理由现代有色金属文献充分证实。

研究宣德炉的学者与其去占《图谱》中片言只语的古人手抄本内容的牛角尖,还不如联系、结合现代各种有色金属在铜合金中的作用、特性、以及古人可能采用的铸造工艺等等。或许会对破解宣炉悬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或许对尚未成名的年轻学者有用。成了名的可能就不屑于此!

有人说宣德炉的铜材料中加入了黄金因此垂手,然而根据公认的比较可靠的八卷本《图谱?记载,宣德皇帝将风磨铜裁减到31680斤折506889两,按照每斤只得4两计算结果是真正用于铸造的风磨铜是126722两;赤金裁减到640两;至此便很好计算出,即便将黄金全部熔入铜液中去,其平均含金量也只有百分之0.504.如此含量会觉得垂手吗?稍有物理常识的人一看便知。上次看到网上视频是很有名气的一位先生说:《宣德炉》。说到自己曾经问过一个老人,告诉他真正的宣德炉里面有大概百分之三的黄金。因此并且计算出来自己收藏的一个宣德炉内的黄金含量。既然有如此可佐证的实物,何不公布出来,让这个500多年的悬案大白于天下?其实如今这样的老人无非生于20世纪初,距1428年远矣!岂可相信;有人说是由于经过12练,材料纯之又纯的结果,此说似乎更比较勉强,因为在常规铸造工艺下材料的密度是一定的,即便24练亦无济于事。近来看到一个名唤宣炉田的先生在《雅昌艺术网》发表的,关于宣德炉铸造工艺,可能古人采用(细晶铸造)工艺技术的论述。倒很有见地!虽然此项技术的开发、应用于工业发达的西方而言,尚只有二三十年。但是切不可小看了中国古人,如越王剑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证明。

真正宣德三年风磨铜材料铸造的炉,在常规环境中是不锈蚀的,即便经历了500多年,仍然宝色内涵、珠光外现!

真正宣德三年风磨铜材料铸造的炉不可能含有黄金,倒是这个时期的私家炉含有黄金,原因是私家炉无风磨铜材料。简单的以为加入黄金,便可获得似真宣一样的珠光宝气。事实是不能如愿,至今尚存的实物可以佐证。笔者见过一个含金量相当高的炉,密度竟然达到13.虽然亦弥足珍贵,但是就没有风磨铜材料炉历经500多年依然如故的风采。

真正宣德三年风磨铜材料铸造的炉,铜质精良!密度高于纯铜的8.9.笔者做过几次排水法测试,都超过8.9而并非其他金属的密度大的结果;五元铜合金材料在铜炉沿口用指甲弹出的声音余音袅袅,不懂乐理的鄙人便很难表达。密度的问题很难解释,因此前面提到过的宣炉田先生说的:(细晶铸造)很有见地!值得讨论。

目前学术界公认:(宣德炉无专家。)实在是尚没有一个能够让大家信服的,真正宣德三年,用风磨铜铸造的实物炉,用于作为标准器研究,因此成为悬案,至今未曾破解。相信赵自珍先生、王世襄先生均没有见过,上推至冒襄、项子京两位古人看来定然见过,否则冒公子对宣炉不可能说出这样形象的话来:如好女子之肌肤柔腻,可捏。项子京在《宣炉博论》一文说:所存真者十、一,赝者十、九。项生活于嘉靖-万历年间,与宣德三年1428年最近。收藏界尽知项是历史上最大的收藏家,在加兴天星湖建天籁阁,藏品巨丰!富可敌国。就他而言收藏几个真宣是无容置疑的事情。因此他说真宣:珠光外现、宝色内涵这样的话当然可以深信不疑。

宣德炉的皮色,自古人至今人讨论的亦颇多。项子京(宣德博论)一文有:老铸工云:宣炉仿古青绿色者取内库损缺不完三代之古器选其色之翠碧者椎之成末以水银法药等和顷入洋铜汁内与铜具融器成之后。。。。。。云云。看来古人不懂现代有色金属学知识是情有可原的,青铜器氧化物岂能当颜色,顷入铜汁与铜具融?然而今人再津津乐道就是有些肤浅了。

笔者认为所以做皮色是由于:一,对颜色的崇尚;二,以此弥补铸造缺陷。(项:有赤金制録成泥的一说)足见是用泥金作为腻子,用以修补经过打磨以后的炉子上面的气孔缺陷。这个懂有色金属铸造工艺的人都清楚。由于风磨铜经8-12练含纯铜量相当高,相应,融点大大高于一般普通黄铜合金,铜液富含氧气,当时尚无有效的脱氧剂-磷铜。皮下气孔在所难免,且是失腊法铸造,模壳不像沙模那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因此后来的所谓乳足,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面的了,园头改变成了圆锥体的截面。工匠显然改进了铸造工艺,于乳足顶部设置了明冒口,如此排气条件便大大改善,气孔的铸造缺陷则有了明显的减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的乳足炉的足都成了圆锥体形的原因。

所谓皮色材料亦就是一些矿、植物的染料,经5、6百年的时间,早已经剥落得荡然无存。铜合金的晶格是十分紧密的,古人所说:沁入炉骨。。。是不懂金属的机理。而且沿袭之今天还有烧炉、养炉之说,并且付诸于实践。因此至今若面世的真正宣德三年风磨铜炉,是少有人工做色的,笔者认为现在所谓宣德炉的皮色就是黄铜合金的氧化皮色。

这个皮色历经五六百年毫不锈蚀,仍然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是由于风磨铜材料经12练这个反复火练的过程,致使原来《色同阳迈》黄灿灿的材料中的锌金属,大量烧损、释放 ,仅小部分参与了合金成为固溶体存在于黄铜合金中。(因为锌的熔点只是420C度、沸点907C度。)由于真正宣德三年风磨铜炉的材料是低锌黄铜合金,因此造成黄铜合金锈蚀的脱锌腐蚀便会大大减少;鉴于多元特殊黄铜合金中其他几种金属恰如其分的参与,有效阻止了铜炉外表氧化皮与空气中氯离子作用生成《盐》,周而复始这个盐就成了锈斑。现在有人讨论什么色斑,是什么真宣的特征云云,何谓色斑?其实就是锈色而已!如果真正宣德三年风磨铜铸造的炉会生锈,那还有什么魅力?还有那么多人在孜孜不倦研究、探索吗?

可悲的是,当一个宝色内涵、珠光外现,形、款皆上上品的炉图片,放置于网上的时候。有几个人认为有研究价值?虽然这个表证已经成为真宣共识。

研究黄铜合金材料的宣德炉,若离开有色金属学、有色金属铸造工艺学、不借助现代测试仪器,会有结果吗?

其实古人早已说的很清楚谓:唯铜质不可伪!因为当初尚没有理、化测试设备、金属理论知识,因此无法把这个特殊多元黄铜合金配伍保存下来,遂成为所谓的悬案。专项研究的专家先生们,你们不妨扩展一下视野,真正宣德三年炉最可能存在的地方是民间。凡有一线希望,获得实物的机会都不轻易放过。相信在如今宣炉收藏大浪下,真正宣德三年风磨铜炉必定会出现;《悬案》定将破解。

说到真正宣德三年炉的底款,如今大都以为非沈度楷书而不可。其实这种说法只是来自《图谱》的谓:底款下真书云云。学者不过推论罢了,在没有实物佐证之前如何定得?何妨《图谱》伪托的实在太多。

笔者论述的是真正宣德三年风磨铜炉3000余座,其中风磨铜以及其他各种用料的总数量,若以每座铜炉2、3斤左右重量计算是符合的。一旦炉经试样铸造成功,在付之全面铸造之前,皇帝与臣下必定会考虑炉子的底款,该如何落?假如臣子提出以下三种方案:一,于腊模底部刻阳文款,待模壳制作后,加热融化腊模,使模壳留下阴文款。优点是刻模容易、快捷。但是有明显缺点:即款地无法与炉体打磨成光洁度一致;字迹亦无法百分之百保证清晰必须用刀修理。二,不在腊模上面刻款,待炉铸造、清理、打磨合格后,在炉底用刀刻款,优点是可以保证字迹清楚,但是费工费时,即便不计较,最大的缺点还是款的地不可能与炉体光洁度一致。三,在二的方法后用一个钢铁制作的《印章》在炉底敲打使之成为印款。只有这样才能制作的尽善尽美!

在这三种方法面前,皇帝会采取哪种呢?不言而喻必定是第三种。这种印章虽然制作难度高,费时费工。但是与宣德皇帝不惜12练,但求材料精之又精,铜原料只得四分之一相比,应该是毫不为过的的。有人会说:当时能不能制作?看越王勾践剑上面的刻字你就不会怀疑了,时间相差十几个世纪尚能制得,其时难道不可?只是成本不是一般坊间商品炉商人能够承受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钢铁《印章》的硬度足以在经过8-12练,大部分学者称之为纯之又纯的(硬度不高)的炉子上使用,应该是得心应手。

笔者的实物,上面是标准小篆六字的《印》款。《印章》制作精制、字体规范,几近无可挑剔。若非当时顶级书法大家、篆刻高手,实在难以为之!即便到了今天,若无激光雕刻机辅之电脑制作,亦非易事。

当然,就《印章》的书法到底有几种?笔者在没有实物的佐证下,是不可妄断的。

本章就真正宣德三年炉底款形式、结构的论述,是基于自己持有的凤眼、桥耳炉。



桥耳、凤眼宣德三年炉

通高:75毫米

炉口外直径:102毫米

重量:1148克

体积:123立方公分

密度==9.33左右





造型浑厚、雅致、简约、无纹饰,尽显宋、明艺术风格;结构典范:凡桥耳、凤眼、辟唇、束颈、折肩、垂腹、乳足一气呵成。

铜质精良!内外通体无锈蚀,扣之声如罄!掂之垂手!

经X荧光光谱仪测试为:特殊五元黄铜合金,成分配方结构,世所未有。证实乃风磨铜经12练,随机造就了一个特殊黄铜合金配方。因此宣德三年炉历经5、6百年全无锈蚀;珠光外现,宝色内涵。凡古人的种种赞美描述皆基于此!

小篆六字《印章》冲压底款,款地与炉体光洁度一致,尽善尽美!凡刻款、铸造款皆不能与之相比于万一。足显皇家权威!防伪手段严谨、《印章》制作复杂,民间断断仿制不得,若论真【宣】非此炉莫属。

此炉合金成分的破释,不仅仅是宣德炉旷世《悬案》的破解,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多元黄铜合金新牌号因此而问世,其在未来应用领域的价值远远不可估量!


    关注 诚信收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