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夏勒博士,荒野里的年轻人

 

文章转:自然主义者生态联盟乔治·夏勒博士和中国有着不解的情缘。1984年他和妻子Kay一起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



文章转:自然主义者生态联盟

乔治·夏勒博士和中国有着不解的情缘。1984年他和妻子Kay一起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开展熊猫相关的保护工作。2016年5月初在结束了又一次青藏高原的雪豹调查后他又回到了32年前工作过的地方。老爷子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如今每年仍旧1-2次工作在青藏高原的荒野中。

我是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从业4年。从2015年11月开始有幸参与了2次和乔治·夏勒博士一起的青藏高原雪豹调查,平均一次一个月左右。

能够和乔治·夏勒博士一起工作是很幸福的事情。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知识,理论,观点,关于物种保护的实际操作,得到过很多的建议和帮助;也真实感受了他典型德国人的工作作风:认真,执着;还有他幽默的性格,超人的体力,野外的经验和敏捷的思维。

率性的人生,对他人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对自然的热爱和执着,这些是我对他的感受。

一次当我和老爷子聊起我对未来的打算时,他说,哎,Hui你为啥不和某某机构联系,把你的作品拿给他们看看,或许会有不错的合作。谁知第二天老爷子就把那个机构负责人的email写在一张纸片上交给了我。

每次访问藏区牧民,每见到一个小娃娃,他总会从口袋里像是变魔术似地掏出一个气球吹大,然后笑眯眯的递给娃娃。娃娃都喜欢气球,哪怕是白发的外国爷爷给的。于是语言的隔阂瞬间不是问题。这让我想起了美国朋友说的话“people are just people”和信仰,政治,国家无关。



(专心给娃娃吹气球的夏爷)



(主动要求和夏爷合影的藏族家庭,娃娃手里的气球是夏爷亲自吹起来的)

老爷子是有名的毒舌,对于不喜欢的事情从来快言快语。对于自己认定的事实也直言不讳,从不妥协。例如他很反对高原地区灭杀鼠兔;很担心高原泛滥的无人管理的狗对高原野生动物带来的负面影响。

老爷子特别讨厌吠叫的狗,恨不得冲过去追赶它们。或许是因为藏区的狗不停吠叫,而且给那里的野生动物带来了不少问题。每次拴着链子的狗疯狂冲过来,然后又被链子拽回去,他总说这些傻狗从来也学不会东西。

老爷子听力不好,戴着助听器,所以当别人大声说话,吵闹的时候,他耳朵受不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很多人会大声说话,吵吵闹闹。于是那些不停说话的就会被冠以

verbal diarrhea,字面直译就已经够受的了。

每当看见路上有司机不按规矩开车,老爷子忍不住的气愤,有时候粗话就脱口而出(此处省略大概30个字)。并且伴随着强烈的手势和肢体语言。他总说我才不在乎这些人的生命,但是那样开车也在危及别人的生命。

老爷子面对任何问题都是侃侃而谈,回答的开头基本是这个样子的,在上个世纪几十年代,当时我在哪个国家工作……60多年野外坚持不懈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让他有如此底蕴。

有记者问他如果只能带一个动物一起去一个荒岛,会带哪种动物?他不假思索回答是老婆。的确有Kay陪伴的夏勒博士是让人艳羡的。Kay经常随他满世界跑,和他一起做研究。或者在家帮助他做后勤规划。Kay现在家乡休养,夏勒博士仍然继续在荒野里为保护而奔波。他说和Kay的婚姻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1984年乔治·夏勒夫妇和唐家河研究团队的合影)

他经常是每隔几十年再回到原来工作过的地点做个对比研究,这次重返唐家河让他非常高兴。重回工作故地是坚持的一种表现。只有你还在坚持做生物保护,才有可能几十年后再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另外生物保护也确实需要更长时间去坚持,去观察对比一个地区在几十年时间内的变化,思考保护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也常常对我们说,如果可能你们也要几十年后回到你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看变化。一同调查的小伙伴都不约而同表态,几十年后也要再回到这些地方看看。

这次大家陪同他重回32年前的工作地点,唐家河,就是他在那本书《最后的熊猫》里面描述的工作地点。32年一晃而过,老照片里面的他当时也有50了,当年一起工作的年轻小伙谌利民现在已经是保护区的骨干和领导。谌局长说,和夏爷一起工作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
(唐家河保护区副局长谌利民和乔治夏勒博士合影,背景是1984年夏爷和胡锦矗合影)

1984年一起过完圣诞节,他把那棵用做圣诞树的松树又种了回去。我问他,为啥想起又种回去,他说,树有根,还活着,为啥不种回去。85年离开白熊坪时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种在中国了。

(2016年5月 乔治·夏勒博士看着当年栽种的圣诞树)

果然他总是要回来这片土地。他说过最喜欢的地方莫过青藏高原。然而有时候又会说起,现在中国关注和保护雪豹的人也很多了,他也不用总过来。我能感受到他对高原的眷恋,对雪豹研究的热情,但是各种繁琐的批复手续让他有些心力憔悴。



(2016年5月青海省河南县雪豹调查 乔治·夏勒博士观察动物)

老爷子很喜欢阅读,每次停歇或者等待,哪怕只有5分钟的时间,他也会去拿出一本书去阅读。他写的很多关于中国的书里面侃侃而谈,引用了很多中文谚语和哲理,让你感觉惊讶。



(2016年5月青海省河南县雪豹调查 乔治·夏勒博士在等待的时间拿出kindle阅读)

回北京的飞机上他给我说,Hui让我看看你打印的关于雪豹饲养的文章吧。他就是这样珍惜时间。他在《最后的熊猫》里面写到“天色透光时,我就穿好衣服,准备起床。我的日耳曼式工作伦理使我觉得,天亮后还赖在床上是一种罪恶”

老爷子最爱记笔记。他总说记性不好,可是谁的又好呢?我曾经问过他,你知道自己有多少的日记本吗?他说,300本以上吧.白天随时的记录又被整理成2类,科学记录和所思所想。

老爷子出版过30多本图书,发表的文章就更多。书里面那些侃侃而谈的野外趣事都是随时的记录和思考整理。

(2015年11月青海海西州雪豹调查 乔治·夏勒博士在随时做记录)



(2016年5月乔治·夏勒博士重访唐家河国家级保护区时随时做记录)



(2016年5月乔治·夏勒博士重访唐家河国家级保护区时和何兵一起讨论动物遗迹)



(2015年11月青海海西州雪豹调查 乔治·夏勒博士在观察动物)

(2016年5月乔治·夏勒博士重访唐家河国家自然级保护区 查看红外相机资料)



(乔治·夏勒博士在近处观察几只悠闲的石鸡)



(乔治·夏勒博士和队员一起观察远处动物)



(2016年5月乔治·夏勒博士和队员一起观察雪豹)



(雪豹到底在哪里)



(一大一小的2只雪豹)



(回头张望的小雪豹)

他是全世界公认的保护生物学教父。耐心,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成功,这种心态让他成为生态保护的传奇,只有耐心才能做到坚持几十年随时做观察笔记。

他很不喜欢你过度帮助他,但凡他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不会允许你帮助他。但是毕竟83岁的老人了,我们会争着帮他拿重的行李,他也会很高兴。他和我们一样跋山涉水做一线考察,我们去的地方,他都尽量上去。



(2015年11月 青海海西州雪豹调查 乔治·夏勒博士跳过一条小溪)

要知道2016年5月26日,老人就已经83岁了,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83岁的年轻人仍旧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上,稳健执着地寻找着他生命中必须寻找的东西。



(2015年11月 青海海西州雪豹调查 乔治·夏勒博士爬上一个雪坡计数岩羊数量)

小编也是乔老爷子的粉,2015年下半年在北京参加了乔治·夏勒博士、刘炎林再北大的讲座让人印象深刻,让我们一起祝福乔老爷子!


    关注 易安卫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