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纵横之六:南印见闻之朱罗的宏伟见证

 

上篇帖子讲到印度几千年来南北分治的历史,也提到南印度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朱罗王朝。这一贴该侃该王朝的宏伟神庙了。朱罗王朝虽然号称跨越1500多年,如今我们只能看到王朝复兴初期在南印度土地上留下的宏伟见证了,也就是本帖的主题:大中小三座神庙。...



请点击刊头图片上方的蓝色文字 WorldTracker 订阅我的公众号!

或者搜索微信号:WorldTracker 或 WorldTrackerPhoto

如果您喜欢此帖,欢迎在帖子末尾留言评论,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也欢迎您转贴传播我的帖子。

上篇帖子讲到印度几千年来多半是南北分治的历史,也提到南印度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朱罗王朝。这一贴就来好好侃侃朱罗王朝的宏伟神庙。朱罗王朝虽然号称跨越1500多年,但其公元前的早朱罗时期只有少数史书记载,并没有留下很实质性的见证。其后在跨越公元的几个世纪中整个王朝又处于诸侯割据的王朝更替时期(非常类似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这期间留下见证的帕拉瓦王朝再前回中已经侃过,所以这里要侃的就是朱罗王朝复兴初期(公元十世纪)在南印度土地上留下的宏伟见证了。

实际上我很怀疑这时候的朱罗王朝是否还真是那个公元前的朝代了。记得中国历史上武则天称帝时也改国号为“周”,原因是她的姓氏跟西周的创建者武王重了个字(其实武王姓“姬”,武则天也就是搞笑罢了)。所以后面朝代跟前面朝代同名恐怕还真不一定就是一个朝代的延续(试想若不是武则天最终将天下还给自己姓李的儿子,咱是不是也可以说周朝延续了3000年呢,只是需要将中间的一秦两汉两晋以及战国,三国,南北朝就通通并为王朝更替时期)。嘿嘿,不过咱对印度历史没有那么通晓,只是妄言几句啦 ;)

这朱罗王朝的历史虽然写的不明不白,人家的建筑可真不含糊。散布在各处的朱罗建筑中,有三座神庙最为突出,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将它们一并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虽然同属一个遗产,这三座神庙其实非常分散,最远的两座相距近百公里,还被南印度的大河考文瑞隔开,给旅游者带来了很多麻烦。不过从好的一面看,就是这里绝不被游客的熙熙攘攘所侵扰,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唯一的游客。这三座神庙都供奉湿婆神,所以从印度语名称上区分不开。于是下面就按它们的规模分为大神庙,中神庙,以及小神庙。大神庙位于考文瑞河南岸的重镇汤加武尔,小神庙则在其东面50公里处的另一重镇孔巴可南的郊外。从小神庙向北越过考文瑞河约40公里的路边则矗立着中神庙。虽然地理位置的按先后排序是大小中,咱下面还是按大中小的顺序来叙述吧。

这三座神庙虽然都有千年历史,却至今仍是印度教徒们敬拜的圣地。其中位于汤加武尔的大神庙香火尤甚,庙内僧人信众络绎不绝,而且每天的适当时候还有例如打钟和点圣火之类的崇拜活动,让神庙显得老当益壮呢。有意思的是当地人还真的就亲切地称它为“大神庙” ;) 我们在汤加武尔的旅馆顶上设有露台,之前并没有对它抱有太大希望,不过早上起来的景观却是绝对震撼。从旅馆向正北望去,只见大神庙那60多米高的石塔遥遥耸立在周边的密林中。诶?不是说在重镇的市中心么,怎么是密林呢? 其实南印度相对很不发达,没有高楼大厦,倒是城市的绿化工作非常彻底。所以即便是重镇,树木也多到将其湮没了呢。



从旅馆到神庙的过程不必细表,直接来到大神庙前。这里看到的从远到近是庙塔,内庙门,外庙门,以及城门。古印度的神庙就好似小型城镇,所以拥有自己的城门和城墙。这近处的褐红色砖墙就是城墙了。这种庙即是城,城即是庙的建筑形式咱可是见过的哦,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前面的帖子〖千年圣坛吴哥窟〗。吴哥神庙的建造时间比这座大神庙晚了150年左右,看来高棉人是有时间学足了印度教的建筑风格咯。





从城门到外庙门之间只有很窄的空间,于是只好用足广角拍一张了。内庙门好似嵌套在狭窄的外门洞中。



内庙门之前给足了空间,不仅可以仔细端详,还隐约看得见神庙巨大的塔身。





穿过内庙门,矗立于神庙主体之前的是神牛龛,供奉的是湿婆神的坐骑。龛中的神牛像据说是一块几十吨的巨石雕琢而成的,而神龛的十二根柱子都有精细雕刻,其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呢。再看看这神牛龛屋顶的壁画,精致程度近似于西方的巴洛克风格了。咱中国道教祖师老子也骑牛,却似乎没有道观供奉牛的。可是印度教不仅在神庙的显著位置供奉神牛,还把所有的黄牛都奉为神,只能养不能吃,于是满街都是“神牛”在游荡 ;)





说了半天“前菜”,终于该看“主菜”了,这就是朱罗大神庙的主体建筑。按照中世纪印度教的传统,神庙都建造为豪华马车的形态,而后部冠以高塔一座。这座神庙有着最为宏伟的庙塔,但其缺陷是没有雕出驱动这巨型马车的马匹,也没有承载车厢的巨轮。这两点在北印度的太阳庙都可以看到,可惜那座神庙的高塔已经坍塌,真可谓“金无足赤,庙无完庙”呀!









来看一个大庙的细致结构。印度的神像大多都有鼓起的眼球,咱们通常认为“金鱼眼”是笑话别人眼球太突出,但印度人以“金鱼眼”为美,以至于大街上经常有人直冲我们瞪着眼睛 ;)  主塔下方的雕刻群则显得繁复无比。





一扇破旧的石窗,窗棂虽已残破却仍显精致。周边装饰的曲线显得优美而不奢华,下方栩栩如生的八臂湿婆神屠魔的雕刻突显出印度教的风范。



大庙主体巨大的身影之下还有几所侧庙,它们尺寸虽小,却绝不乏精雕细刻。这一座侧庙离大庙最近,由两种颜色岩石构成的庙体非常引人注目。前景上几位传统着装的印度教徒走来,向我们证明了这是一座“运营”中的神庙。看见他们都光着脚了么? 我们的脚也是光着的哦,这是进入内庙门所必须的呢。





烈日下的广场上一位满面沧桑的印度教老信徒吸引了我们,他那凝重的神色让我们略微领略到了一点儿宗教的气氛:从进入大庙到那时为止,我们一直抱着游览海岸神庙那样历史遗迹的心态,然而这时我们周围的人们已经不再是游客,而是实实在在的教众了;他们对我们举着相机东拍西拍似乎视而不见。

南印度神庙有一条奇怪的规矩:正午关门,下午四点才再次开放。这也许是让人们都不用受这四个小时的烈日煎熬吧,我们也就入乡随俗地回旅馆睡大觉了。睡午觉在我们旅行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哦 ;)  下午回到大神庙的目标很明确了:拍神庙的日落和夜景。这次进入外庙门后,我们没有直接脱鞋进内庙门,而是绕道大庙内墙的外侧,拍下这张印度最大神庙的全景图。



夕阳将外庙门染成纯金色,在蓝天白云绿草地的衬托下熠熠生辉。





用长焦细看一下庙门顶上的精美雕塑。乖乖不得了,这一看才发现这些雕塑在性表现方面极为大胆,看来此片应定为“十八禁”!庙门顶端的奇特门楣仿佛一把黄金的大蒲扇在蓝天下展开来,气势斐然。





进入内庙门,末段的夕阳让这座建筑显出鲜艳的红色。此时霞云的形态仿佛让庙门展翅欲飞,而两只苍鹰却恰好在这时盘旋在庙门之上,这一切的组合难道不是神迹么?









大庙院内最大的一座侧庙,白天时香火不断,如今却随着夕阳的落下也安静下来了。神牛龛边也不再挤满信众,让我们得以窥视其细节。







此时大庙的钟声在一位神色肃穆的老者启动的绳索下响起,似乎在催促信众们进行落日前的最后崇拜,也提醒我们应该去看看落日下的金色巨塔。







金光万道的落日时刻终于来临,以大神庙为中心漫天飞扬的彩云在落日的余晖中变幻着色彩,这番美景实在是不枉我们的守候!



似乎每座印度寺庙都有一只大象做“宠物”,等候大庙掌灯的空隙让我们有机会端详一下大神庙的这头大宠物。大象额头的标记似乎让它也成为了印度教的信徒,不过它也许是这里唯一不情愿留在庙里的生物呢。



大庙终于掌上了灯火,就是小气了一点儿,庙塔的正面居然没有给光。也许这样的灯光效果并不坏,它让庙宇披上极为神秘的色调。





侃完大神庙就该中神庙了,不过去往中神庙的旅程却一点儿也不顺当。记得前面提过中神庙在考文瑞河的另一边。当我们颠簸了几十公里来到河边时,却发现本该让我们过河的大桥因为检修而禁止行车,只有一名肥胖的阿三警官懒洋洋地坐在桥头挡道。作为南部最大河的考文瑞,两岸相距三公里以上,没有桥就只能望河兴叹了。幸好我们在上游十多公里处又找到了另一座桥,这才让我们又踏上了寻觅中神庙的路途。

与大神庙地处市中心完全不同,中神庙完全没有依托任何城镇地矗立在荒野中。当然了,千年前神庙建成时一定是在繁华的都市中,但人们不知道为何放弃了原来的城镇,而余下的断垣残壁早在岁月的沧桑中消磨殆尽,只留下神庙孤独的身影。





一路上一直是蒙蒙的乳白色天空,可就在我们到达神庙的那一刻上帝为我们拨开了云层,几乎在神庙的正顶上显出蓝天和灿烂的阳光。





这里的神牛很不受礼遇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没有神龛的庇护了。神牛面对的庙塔虽然没有大神庙的那座宏伟,却有一种奇特的曲线美。据说印度史学家认为这是女性身姿的体现,于是中神庙时常以大神庙的“伴侣”形象出现:大神庙代表雄性,中神庙则象征雌性。





这“婀娜”的庙塔虽然比大神庙的矮了十几米,但身临其下仍然被她那腾云而上的磅礴气势所震撼。





这座侧庙虽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但还是被灿烂阳光和眩目的彩云妆点得神气十足。





临行前再给中神庙来几张特写,那气势粗旷的庙堂和曼妙的塔身让这建筑在宏大中显出纤细来,实在是巧妙的搭配!









由于中神庙附近前不沾村,后不着店,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只好匆匆参观后返回考文瑞河南面的孔巴可南。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找到餐馆(南印度对旅游者是很不方便的,很多村镇都没有正当的餐馆),还能继续造访小神庙。酒足饭饱之后五分钟的车程就来到孔巴可南郊外的小神庙了。和嘈杂纷乱的孔巴可南市中心相比,有大片翠绿草坪和茂密古树环绕的小神庙简直就象一座小伊甸园。神庙开门的时辰未到,我们只好先隔着高墙观看小神庙的庙塔。由于这个庙塔只有不到大神庙那座一半的高度,相比之下庙墙倒显得高大起来了。



小神庙的侧庙没有和主庙独处一圈庙墙之内,而是独立出来拥有自己的庙墙。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将其归为小小神庙了,嗯,下面就这么称呼吧。

草地的彼端还有两座古老的建筑。按照教科文组织的划分,它们也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不过因为缺乏记载,已经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功能了。从它们的位置上猜测,那应该是原有的外庙门的两侧。不过如今庙门塔和周围的外庙墙踪迹全无,这样的推断也无法考证了。与这一片断垣残壁相呼应的是树荫下乘凉的人们和草地上用餐的山羊。





小神庙面西的庙墙顶部正中的象头神雕像,左右还有侍从和神牛看护,好不威风。小小神庙的庙墙顶端的神像则很奇特,怎么看怎么像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







小小神庙内空无一人,我们便拍下这些寂寞矗立着的庙厅石柱,想象一下当年僧众和信徒拥挤的景象。还是去看小神庙吧,那边的雕塑和色彩要漂亮很多。



与大中两座神庙不同,小神庙将神牛龛放在了庙墙之外。虽然仍是和神庙主体处于同一轴线,但这可怜的神牛却终是被和其主人(湿婆神)分开了。



庙墙内侧是一整圈的柱廊。由于斜阳偏向西北,东南角的这段庙门边柱廊就显得很突出。更有意思的是信徒们进庙后几乎都要从那里走过,于是让我们在一旁看足了热闹。这位身着纱丽的妇女边走边舞 ...



一对情侣也翩然走过 ...



而这位还不到柱廊基座的高度小不点儿,愣愣地站在那里似乎是被神庙的庄严给怔住了。



扎辫子的女孩儿们让我想起小学时代的无忧无虑,看来印度亦是如此。



回身忽见一名僧侣在古旧的庙墙边“飘”过,



一转眼就在漆黑的神庙内操作起祭祀的物件来,只是不知道门口的三个椰子是不是也是其中一部分?



一家彩衣翩翩的印度信徒拥挤在侧庙的小神龛内做着敬拜,



而他们的身后就是这位神庙的真正主人:湿婆神。神像与周边石墙完全不同的颜色显示出它一直受到不一般的待遇,包括不停地有人给更换彩衣。



神像上方的雕刻中有这样一张大声呼喊的脸,喊声之大连喉咙都穿破了。神庙一角的精美雕像却几乎被岁月消磨殆尽。





小神庙的柱厅没有小小神庙那边光线明亮,但却带有更不一般的色彩和神秘感。而且每根柱子也极为精细,可谓是所有朱罗神庙中的极品。拍摄间一位身着红衣的妇人“飘”过,仿佛让我们见到了这千年神庙中藏匿的精灵!











记得前面提过朱罗神庙都建成马车的形态,而唯有小神庙把拉车的马和轮子刻画了出来。有趣的是阶梯旁还有两头石象在与石马垂直的角度上拉车,这样拉出来的车是否真的能够前进?





这石马旁边的阶梯颇为热闹,不时有信教的老者缓步走下。虽不多见,但身着霓裳的印度美女翩然降下也是有的,不过有时也会上点年纪 ;)







小神庙的庙塔虽然远不及大中神庙的那么宏伟,但它那奇特的色彩却让它显出无可比拟的瑰丽。细看一下塔身的一部分,几乎每一寸的岩石都被渲染成不同的色彩。而且塔身上布满神像,又让人想起西方文化中哥特式大教堂的立面。











我们在夕阳已无力照亮神庙内院之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正略带惆怅之时,倒是被这嬉戏的小山羊给逗了乐。



而这时的人们也尽情地享受那没有烈日暴晒的草坪。他们或坐或卧,或站或行;有的谈笑风生,也有的静坐发愣,好一个歌舞升平的印度乡村。





也许正是这座神庙和其中被日日崇拜的神灵赋予人们这些平安与享乐。不过那些正在享受着的人们心里应该不会思索这个问题,我们这样的过客就更不需要关心了,只把这一切都留给那座已化为剪影的千年古塔去永远地冥想吧!



如果您对我的帖子感兴趣,请点击网页最上方蓝色的“WorldTracker”关注我,或者搜索公信号"WorldTrackerPhoto。


    关注 WorldTrack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