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u第80期  基希纳:一个要强但有实力的人

 

这个要强的人,他还是做到了他想做的事情。...



作为桥社的核心人物,基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无疑是德国20世纪表现主义的一颗明星。他是德国风尚的现代派艺术的开创者之一,并积极地继承和发展了当时的以及古典的艺术。



1880年5月6日,基希纳出生于德国的阿沙芬堡,一个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化学家。基希纳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自己的绘画天赋,父母发现后,为他请了绘画的老师,但并不真的希望他日后走艺术这条路。

上了中学之后,基希纳又接触了一段时间木刻。1901年,21岁的基希纳前往德累斯顿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在那儿,基希纳认识了一帮与自己家境相仿,志趣相投的朋友,也就是日后“桥社”的主要成员。

 

《The Café》,1904年
1903~1904年,基希纳还去慕尼黑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师从青春艺术派元老之一赫尔曼·奥柏里斯特,同时学习了丢勒的木刻,也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1905年,基希纳从德累斯顿理工学院毕业,“桥社”也在这一年成立。
 

《画家团体》,1926~1927年
毕业后,基希纳开始与桥社的朋友们到欧洲各地参观、举办展览,他们新锐先锋的艺术创作成功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在桥社的年轻画家中,基希纳称得上是最有才华和最脆弱敏感的一位。他是一个在绘画上十分有抱负的人,极力希望改变与法国印象派的从属关系,创建属于德意志民族自己的现代主义风尚,致力于“成功创造出第二个伟大的德国艺术时代”(第一个是荷尔拜因和丢勒的时代)”。
 

《女艺术家》,1910年
在基希纳的内心深处,有着对荣誉、名望及被肯定的渴求,这使他表现出种种奇怪的性格。他曾故意将自己作品的创作年代提前,而且不愿意承认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他的影响。这会让他产生一种十分不荣誉,近似于仰人鼻息的感觉。但他确实是个天才,他以惊人的速度同化来源于朋友的影响,化为自己的绘画语言,所以基希纳其实是一个要强又有实力的人。

 

《舞者》,1911~1912年
1911年,桥社成员由德累斯顿迁到了柏林,基希纳也定居到了柏林,在那儿开办起了“现代绘画研究所”。1912年,基希纳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期,同时也迎来了他的精神危机。他开始感受到一种危机的迫近,精神上的折磨和多病的身躯时常伴随着他。

 

《English Dance Couple》,1912~1913年
他画中的节奏和着色都发生了改变:作品变暗了,也更复杂了。激烈的、哥特式的线条构成了他在这一时期的风格。
 
 
《街上的五个女人》,1913年
1913年,桥社因成员意见不合而解散。据说解散的原因是因为基希纳把自己说成是“桥社”的领袖,因此与其他社员产生龃龉而分裂的。而且据说他还匿名发表了大量关于自己作品的解说和评论。
 

《柏林街景》,1913年
桥社解散后,基希纳创作了大量以都市街景为主题的作品,《柏林街景》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曾说:

“现代的城市之光,大街上的运动——那里有我的刺激,观察运动能激发我的生命脉搏,我的创作源泉。一个运动中的身体显示它的各个局部的外貌,这些外貌又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形状:内在形象。”

 
《Berlin Street Scene》,1913~1914年


他通过这些街景将他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敏锐感受,将都市所特有的那种冷漠、拥挤以及快节奏的感觉,真实而充分地层示出来。
《作为士兵的自画像》,1915年


1915年,一战开始后,基希纳自愿报名服兵役,然而他却无法忍受严酷的军队生活,长时间陷于对战争中失去绘画的右手的恐惧之中,精神濒临崩溃,战争结束后,他就离开了德国。


《街景》,1914年
1917年,体弱多病的基希纳,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成功到达瑞士,然而他认为自己在战争的经历中已经丧失了自我。之后,德国的政局变得越来越紧张,那些可以帮助他的人纷纷倒台,他回国的路断绝了。他也被定位“颓废艺术家”,并被取消了柏林普鲁士美术学院院士的资格。
 

《自画像》,1937~1938年
1937年,他的639件作品被移出德国的各博物馆,且被没收,还有一部分作品被销毁。除了油画、水彩画,基希纳也是一位木刻画高手,曾绘制过优秀的壁画,可惜后来也被纳粹毁掉了。
 


《作为病人的自画像》,1918年
在精神饱受摧残的同时,晚年的基希纳,身体状况也极度不好,他受到梅毒、麻痹症、以及烟酒和过量药物引起的健康困扰。1938年,德军进入奥地利,边境离他家只有25公里,眼看家园不保的基希纳,在1938年6月15日,他维尔勃登家的外面,在他希望葬身的达沃斯园林墓地的不远处,举枪自杀了。
 

《画家头像(自画像)》,1925年
基希纳的作品追求变形、简练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和几何形的构图。


《悲伤的女人头像》,1928~1929年
尽管他不愿意承认,事实上基希纳的艺术,收到了梵高、塞尚、高更及蒙克等的影响,马蒂斯、立体派、未来派及波利尼西亚、黑人艺术、印度石窟绘画等东方画法也对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雪山前的紫房子》,1938年
关于基希纳的作品,或许用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作为概括再恰当不过了:“也许作品不一定符合大自然中的形象,但更清晰地传递了我所看到的一切。”


    关注 你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