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穆斯林的白崇禧点滴

 

白崇禧(1893年—1966年),字健生,广西临桂县人,回族,阿拉伯名“乌默尔”,意义...





白崇禧(1893年—1966年),字健生,广西临桂县人,回族,阿拉伯名“乌默尔”,意义与“崇禧、健生”吻合,当代作家白先勇之父。毕业于保定军校,属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地位仅次于李宗仁,与李宗仁合称“李白”。系陆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国共内战,从武汉与四野周旋,终不剩一兵一卒,退撤台湾。1966年在台湾去世,安葬于台北六张犁回民公墓。

在抗日时期,日军不断派遣飞机对桂林狂轰滥炸。特别是1939年11月30日和12月2日、24日,是桂林极为悲惨的日子。使桂林成为一片火海。桂林回族人民也难逃劫难。城西南回民居住点被投弹六七十枚,回民房屋被炸塌及焚毁达千余栋,死伤数百。当时桂林9座清真寺几乎全部遭难。西巷清真寺被炸时,该寺教长、广西回教救国协会干事马德卿阿訇被炸成重伤致死,极为凄惨。白崇禧闻讯甚感痛惜,为赈济教胞,修复清真寺,振兴教务,他作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理事长,责成广西回教救国协会成立救济委员会,办理赈灾事宜。白崇禧利用其社会地位敦请当时行政院长孔祥熙核准,特拨专款2万元,白也捐款5000元,用做回民维持生计及各清真寺的修复工作。白崇禧此举,桂林回民至今仍怀念不已。

白崇禧针对“回教人一般文化水准较低”但又难以筹措资金建校舍,还要解决回族子弟入学的问题,他以回族穆斯林的情感,提出了一项希望“以每个清真寺为单位,设一小学”的建议。这一建议符合桂林的客观实际,抗战前桂林几乎无一所回族小学,更谈不上回族中学。为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在抗战期间在西外清真古寺设校复课的成达师范学校的影响和帮助下,桂林及其附近县镇村按白崇禧提出的以清真寺为校址,举办有中阿课程的回族小学。据统计,当时在清真寺举办的小学计有成师的附属实验小学5所,分别设在附近圩镇的六塘、苏桥、大圩、罗锦及潜经村清真寺内。各清真寺自行开办的学校有桂林附近良丰、山尾、旧村、五通和鹿寨以及桂林市内的南门、码坪、西外等清真小学、穆斯林小学,值得一提的还有两所女子清真小学,使不少回族儿童得以入学。白崇禧的“以寺办学”的举措,确是为回族伊斯兰教育办了一件大好事。



临桂县会仙镇墙上贴着一张《山尾村清真寺重建公告》:山尾村是著名爱国将领白崇禧的故乡,白崇禧将军保护清真寺,曾下令清真寺不准驻军。战后拨款重建被日寇烧毁的清真寺,这种爱国、爱教精神受到全国穆斯林的尊敬。

白崇禧曾于民国35年(1946年)底,回到故里山尾村,荣归故里,轰动附近周围村庄。首要的是按回族习俗进山尾村清真寺礼拜。山尾寺乃明末清初建造,屋宇轩昂,古风犹存,殿房十余间,南北为走廊,中院有香花异草,天井明朗,空气新鲜。拜后,白府做了“都哇”,摆席“口道”,非常热闹。

与当时穆斯林的合影



中国回教协会在台湾复会后,历任理事长中以白崇禧最为著名。台湾回教协会是全台穆斯林及其社团的最高领导机构,由于历任领导人均为军政要员,在台湾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且十分热心教门事业,因此台湾六座清真寺的建成都与其有密切的关系。民国五十年冬,白崇禧和一些穆斯林合影于清真寺前。



在台北清真寺兴建期间,约旦侯赛因国王(1935-1999)曾在访台期间来观摩,民国四十八年三月九日在尚未竣工的台北清真大寺前(戎装者分别是白崇禧和侯赛因)



民国四十一年,白崇禧从台北南下高雄看望赴台的回民官兵。



马佩璋,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夫人。1903年生于桂林,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马健卿,母亲骆氏。父亲曾任湖南永明县知事,是桂林颇具名望的绅士。马佩璋毕业于桂林女子师范。1925年2月27日,马佩璋与白崇禧举行了婚礼,婚礼时白崇禧32岁,马佩璋22岁,婚后马佩璋生育了10个子女:7子3女。

1962年12月4日,白崇禧夫人马佩璋因高血压症逝世于台北一家医院,白崇禧用回教仪式安葬妻子于台北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于右任题写了碑文。按照回教规矩,亡者40天内家属须于每日清晨到墓前诵经祈祷。白崇禧以69岁高龄,每日必躬率儿孙辈准时前往夫人墓前念经,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见者无不为之动容。



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十二月九日十二时二十分经匣运抵六张犁回教公墓的白榕荫园。



白榕荫园里蒋中正题的“轸念勋猷”



台北回教公墓内(来自网络需证实)



广西桂林临桂县会仙镇故居外观



广西桂林临桂县会仙镇故居内



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题的字,白崇禧也为古兰经译注题过字。



时代周刊封面

白崇禧将军为台湾穆斯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为繁荣台湾的回教竭尽了后半生的精力,深受台湾回教人的尊敬。

白崇禧不承认回族是因为局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候赛因国王曾当面邀请白崇禧赴中东访问,顺便了却朝觐的愿望,但终其一生未得台湾当局批准。台北清真寺民国四十九年落成后,成了白崇禧晚年精神上的寄托,经常到那里礼主麻。民国五十年,次女先惠从美国回来探亲,白崇禧还专门带她和几个弟弟在新建的清真寺前留影。值得关注的是,白先勇还在文中提到,“回教信仰是父亲一股内在的精神力量,父亲在大陆重大战役出征之前,都会虔诚地祷告。”


    关注 清真之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