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让座风波再起,“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动车上该不该让座?...



道德一旦“越位”,就容易形成“道德绑架”。长期以来,我们对道德的尊崇,有时甚至凌驾于规则乃至法律之上。维护自己的合理权力,不是多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不应该对此进行道德绑架。

最近,让座事件再起风波,这一次场景移换至动车上。一个女儿带着年过80的老母到成都看病,没有买到全程坐票,在她们占据一个女生的座位后,女生上车,要求交出座位。女孩拒绝“挤着坐”,老人女儿一句:“还是有好人,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引发热议。下面,先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经过。

事件回顾


1

5月2日晚上,老人在达州石桥老家突然患病。

2

5月3日上午,老人的女儿袁女士带着她,赶到达州火车站准备坐车到成都看病。由于当天坐车的人很多,袁女士只买到了上午达州到营山的D5185次动车坐票。上车后,母女俩又补了营山到成都的站票。

3

车到营山后,由于没了座位,袁女士带着母亲走到12号车厢,又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临时座位。

4

动车抵达南充后,一位从南充上车的年轻女子拿着车票找到老人,称这个座位是她的。袁女士向对方商量,能否让她的母亲挤一挤,挨着坐会儿,但遭到对方拒绝 。

5

随后,袁女士在相隔两排的地方找到一个空座,老人刚坐上去,一位带着孩子的女士走上来,袁女士看到对方孩子小,赶紧带着母亲让开。

6

实在是找不到座位了,老人只好走到该节车厢倒数第二排的位置,站在通道内,趴在座位的靠背上休息。

7

李先生从南充上车,位置在该节车厢的中部。目睹了整个过程的李先生走过去,将老人带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8

袁女士连声道谢,并紧挨着母亲站着。在与李先生交流的时候,袁女士说,“人上年纪生病了,要出个门真不容易,还是有好人,年轻人应该多学学。”不料此话被后面的年轻女子听见,立即回应道:“你这话是说给我听吗,难道坐自己的位子错了吗?”没说几句,该女子已经委屈流泪,并掏出电话开始向朋友倾述。
在靠背上休息的老人

高铁上拒绝给老者让座惹争议
网络调查
5月3日,针对“拒和老人挤着坐遭指责”一事,华西都市报新浪官方微博发起了投票。该投票选项共4项,分别为:

1、座位主人没有错,愿不愿挤着坐由他自己决定;

2、座位主人有点不近人情;

3、老人女儿不该那样说话,有点道德绑架;

4、其他。

截至4日18:15,共有2万网友参与投票。投票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网友认为座位主人不让座,没有过错。
腾讯新闻客户端发起了调查:你是反感让座还是反感老人一方的态度?

参与投票的十二万余名网友中,九成网友表示反感老人一方的态度,仅有一成的网友表示反感让座这件事。
对这个事件,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主要有这么几种观点:

声援方:规则应优先于道德,道德不能代替法律

@薛好大:有些人要明白,这是你妈,不是全世界的妈。既然老人生病了,出行就要安排妥当,把自己的方便建立在别人的麻烦之上,这个女儿不孝。

@xxxx泡的菊花茶: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也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但我真不适合久站,所以我累我就不让了。

@马伯庸:买不到票是客观困难,但解决办法有很多。若子女真有孝心,上车前买个马扎才多少钱?找餐车加座才多少钱?或者主动提出赔偿两倍三倍票价给 让座 乘客也成。宁可让老人站着等别人发善心,也不愿自己用钱解决,我看这个女儿才是真不孝。

让座是一种美德,不是义务,任何人不能强迫他人 让座 ,更不能打着道德的招牌来行使语言暴力,伤害他人。

中立方:“ 让座 ”意见分裂恰是一种理性

@轩哥的迷妹:让座 ,不可道德绑架也不能权利绑架

@老干妈:“没做错”不等于“做得对”

@潇潇:道德应是力所能及的温暖

围观“ 动车让座 ”,应警惕标签化思维

围观“ 动车让座 ”,应警惕标签化思维。

反对方:多些“恻隐之心”,学会换位思考,社会更美好

@十八师妹:坐自己位置是没错,但是你忍心看着生病的老人家辛苦地站着看你吗?

@反腐动态A:不可否认,道德绑架的确存在于这个社会,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能丢了。如果那位患病的老人是你的母亲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只要心怀善意,助人为乐,“该不该 让座”自然不会再成为话题。

剖析洞见
广大网友,基本都支持拒让座女生。这个问题,值得仔细分析。
1
从规则来说,当然没有理由谴责女生


在有规则的地方,最好先谈规则。

高铁、动车实行一人一票制,对号入座。即使一等座是空着的,买二等票的人也不能去占用。但是,在满座的情况下,动车上也会售卖无座票,价格等同于二等座,你买站票,就意味着你接受无座的事实。要么站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要么去餐车消费。

老、弱、病、残、孕,当然也会出现买站票的可能。这个时候,他们几乎无法从“规则”角度得到座位,因为没有人有义务给他们让座。根据《铁路旅客运输规程》2016年的最新版本,明确指出旅客的基本权利是“依据车票票面记载的内容乘车”。所以,我们不可以义正言辞地谴责拒绝让座的女生。

2
从孝心来看,老人女儿本也有多种选择


我们来具体看下这位老人的行程。下面这张截图,是老人和她女儿所乘坐的D5181次列车的时刻表。老人要从达州到成都看病,但只买到了达州到营山的坐票。至于从营山到成都东这一站区之间的票,她们购买的是站票。
该母女乘坐的列车时刻表


老人女儿对之前拒绝让座的女孩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抱歉,应该“多学学”的,是她自己。

首先,她可以提前买票,就不至于只能买到站票;其次,即使只能买到站票,在后一段行程中,也可寻求列车员的帮助。如果列车员愿意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这当然最好,如果不愿意或者不方便,列车员也可以帮忙广播,问一下有没有人愿意给老人主动让座;再退一步,还可以带着老人去餐车消费,以寻求座位。

直接指定一个具体的人,要求她让座,这是所有方法中的最差选择。可是,即使如此,本也有更好的方式去说服别人。
3
90%的网友反对老人一方,并不是反对让座


我们不能粗浅地去理解这组数据。

这90%的人,更可能是反感动车现场的逼迫人行善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对那一节车厢的人施加了压力,也对置身事外的网民造成了一种道德审判,尤其是那句“年轻人应该多学学”,更激发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认为老年人“为老不尊”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网民对广场舞的非理性批判上,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翻查以往的“让座”风波,可以发现这些纠纷都有一个共性:寻求帮助者的态度往往不好,觉得理所应当,甚至辱骂、动手。被求助者的逆反心很容易被激发。

我们这里总结了一个寻求帮助的三部曲,它的模式是:降低对方的行善成本——暗示自己的弱势地位——给予帮助方经济补偿。
4
拔高道德基准线,只会拉低社会整体道德水准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只要道德基准线被拔得很高,那么真实的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一定很低。

一个道德可能不太完善的社会,如果要形成某种道德风尚,最好靠制定规则去达成。回到这次动车让座事件,既然铁道部门推出了站票制度,就应该考虑购买站票的人中,可能会出现的极端情况,并对这些极端情况做出制度化的安排。在没有规制约束的情况下,“动车上让座一方应该获得经济补偿”就是合理的,因为它降低了行善成本。无偿让座,是在拔高道德基准线,会导致无人会让。

一个更常见的情景是,在特快列车卧铺上,有上铺、中铺、下铺之分,价格不同。经常有购买了上铺的孕妇、老人向下铺的年轻人请求换座。在这种时候,孕妇、老人第一句要说的话,就是告诉对方会补偿差价,请求对方帮助。对差价黑不提白不提,就是在拔高道德基准线。
结语
支持拒让座女生,不代表反对让座行为本身。

世界依然美好。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欢迎留言与小编探讨。


    关注 茶理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