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结果 2014-2015申请季

 

向细节探索挑战的一年。...



2014对携隐咨询来说是向细节探索挑战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开始钻研,在知识和方法之外,还有什么障碍横在GMAT高分的路上:大脑规则?教育习惯?复习规律?到底为什么很多人既聪明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高分?

在不断摸索,测试,微调的循环中,我们把GMAT课程里别人不在意的死角都扫了一遍,重点也从知识和方法培训,逐渐转向各种帮助建立正确复习习惯的工具,计划,交流——我相信这才是高分保证。这个过程今年仍在继续。

这一年,我们进入了master申请领域,接触了比以前宽广的多的行业,专业和地域(申请学校包括美国,欧洲,澳洲,香港),越发觉得,世界如此之大,选择那么多元,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不一定非要挤死在独木桥啊。

这一年,我们在MBA申请上也做出了新的尝试和调整。其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减少学员数量,把每一个package做的更细,更生动,更有故事性。我们也努力把申请都完成在第一轮,留出时间精力,在第二轮尝试了不同的单项服务,对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最大的提高有了许多新的理解和进步。

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年的历程。

MBA申请

为进一步把控质量,尤其留出空间把细节做好,去年一共只收了12位学员。除去两位申请国内(中欧,港科大)的同学结果待定外,申请欧美MBA的有10位学员。最终拿到offer的有9位,最后一位拿了两个WL。

这9位同学的offer包括:

  • Stanford
  • Wharton
  • Sloan
  • CBS
  • Kellogg
  • Tuck
  • Ross
  • Fuqua
  • Johnson
  • Darden
  • Georgetown
  • Oxford
  • IE


1.

我知道你们都很好奇拿到Stanford和Wharton同学的背景如何。嗯,他们的背景都很不错,一个来自VC,一个来自咨询。

但我们都知道背景并不是全部。

来自VC的学员,GMAT成绩不高,本科是MBA不太青睐的文科专业,申请的是竞争激烈的第二轮,故事虽丰富但容易失去重点,素材之间没有关联。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梳理所有的素材,把大学时期开始的所有故事,课外兴趣,人生经历,以及工作,都用一条主线串起来,每个故事都集中突出同样的主题。经过这样的梳理,散乱的素材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牢牢附着在主线上,形成一条清晰有力的track record,从不同角度突出了她鲜明的性格和一路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和探索。

来自咨询的学员,所有的条件都符合标准:名校,高分,好公司。但月亮有阴晴两面,咨询带来质量保证的同时,同质的工作却使得『differentiate』变得很有挑战,忙碌的工作也限制了community service。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了人生经历:他从小学开始就展现出的,极其独特的领导力风格;他5岁时一件影响重大,塑造了他性格的事;他生活中跟咨询形象完全相反的爱好和特点;他跟大多数人不同的职业目标。最终,他的形象从一开始有点无聊的高效工作机器,变成了各方面都优秀但『不一样的咨询人』。他的故事从千篇一律的咨询项目,变成了针对niche market,具有改变社会的影响力,又体现他小时经历的独一无二的组合。

我们还有另外一位来自咨询的学员,跟他的合作也遵循了一样的思路:与其全面夸奖,不如把火力集中在一个特别突出的优点上(在他的case,是卓越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与其写一个AO都看吐了的职业目标,不如真正进行深度挖掘,找到能跟个人经历,尤其是小时候的经历完美结合的那个niche market,写出详细,合理,完整,一看就经过深思熟虑的职业目标。

我相信这些,加上整个过程从文书到面试都统一而突出的主题,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2.

但去年最值得一提的故事其实并不是多么拔尖的学校,而是我们两位重申的学员(一位拿了Sloan,一位拿了Kellogg,Darden,Fuqua)。

拿了Sloan的学员,去年的故事线其实就已经很完整,但因为一直在复习GMAT,最终提交的非常匆忙,没来得及把每个细节都好好polish(但也拿了WL)。今年水到渠成。

更有代表性的是拿了Kellogg的学员。2013年他自己DIY了8所学校(最好的是Booth),最后只拿到了两个排名30左右学校的offer。2014年我们一起申请了6所学校,如果不是在拿到Kellogg offer后,对剩下学校基本放弃,可能拿到的offer不止三个。

什么变了?——Almost everything:

  • 我们把大而泛的职业目标,经过无数次讨论后,变成了一张非常详细,逻辑,并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蓝图,只要填上MBA这一块,蓝图就很完整
  • 我们把零零散散的素材,变成了一个有突出主题的故事
  • 我们抛开行业的限制,把重点放在他的性格优势上,突出了卖点
  • 最重要的是,我们重新定义了他的领域,把原先读来像是『打杂的』的形象,彻底改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写到这里,你们应该已经看出成功的pattern:充分的准备,深思熟虑的职业目标,清晰的卖点和主题,跟自己过去经历紧密相关的独特的故事。

哦,还有,这两位重申的学员,去年都把GMAT从700,变成了740。

3.

讲讲拿到WL的两位同学。

一位拿到了Georgetown的offer,但他被Fuqua WL了。其实我觉得他很适合Fuqua,面试也进行的非常顺利,面试官甚至还拍拍他的肩膀说期待在校园见到你。

问题出在哪?五个字:准备不充分。

太晚开始申请,每个学校都改不到几版就必须提交了,赶deadline像在打仗,对职业目标,故事,都思考的不够充分。而且提交Fuqua的时候已经是R2,对学校来说,已经发了两轮的offer(Fuqua的ER每年都会发不少offer),对剩下申请人的挑选肯定会更加严格。

如果他能早点开始准备,把职业目标想的更透,我们有机会讨论更多的素材,如果他能赶在Fuqua的ER申请,此刻我想他已经拿到Fuqua的offer了。

另外一位学员倒是非常努力的。但可惜在申请的时候,她有9个月的career gap,而且并未开始新的工作。在整个工作经验都不长的情况下,9个月的career gap是很大的劣势,申请时没有工作更是学校一个很大的concern。不过我们在申请初始就沟通过,在这种劣势下的申请只是试水,能去最好,不能去,也为来年申请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最终她被Johnson和Fuqua WL了。

希望她今年好运。

BTW,他们俩的GMAT都是710。分数是不是阻碍他们拿offer的因素?当然不全是。但,这是唯一你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扫除的障碍。

Master申请

我们是从去年年底,保证大部分MBA学员已经结束,才开始做master申请的。所以数据也许并没有代表性。但这些有限的数据,也很使我们开心。每次学员报offer的时候,都由衷觉得兴奋,感动,欣慰。

Master申请和MBA不同,更多的时间会花在日常沟通中。某科没考好啦,实习很无聊啦,中间要换目标学校甚至换申请方向啦,写文书写的想哭啦,好久没去打球很郁闷啦。。。但这些沟通慢慢都体现在整个package里,每个人的形象都日益丰满。我们也很享受参与大家生活,变成好朋友,好兄弟姐妹的感觉。

因为专业方向各有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到了更多元化,更有趣,更五花八门的故事,这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学员一共有7位,除了一位同学提交了第三轮还在等结果之外,其余六位同学的offer包括:

Accounting:

  • UIUC (US News排满第3)
  • Baruch (Public Accounting Report前20学校)
  • Binghamton
Marketing/Communications:

  • Johns Hopkins (US News综排12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 News marketing排名前10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洲八大名校之一)
Economics:

  • Georgetown
  • UIUC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Fordam
  • Boston Universtiy
  • Northeast
  • Yeshiva
  •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 Vanderbilt
  • UNC
注:以上都是我们唯一申请经济的小帅哥独个包揽的。

Public Affairs:

  • SIPA (Columbia University)
Master的申请故事会陆续分享在这个平台上。第一期《隐形的翅膀》请回复1037查看。

申请结束后,我问大家,你们最想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得到的回答很统一:告诉他们不要那么着急。告诉他们不要target too low。

回想申请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有好几个学员问我:你给我定的目标学校会不会太高了?我看我的同学,GPA和GRE都比我好的,最好的学校也不过是我的中线。也有人问我:你确定我们应该花那么多时间改文书吗?我的同学们都已经提交了。

我发现这的确是master申请的典型问题 (PHD申请也一样):过于依赖用分数来衡量自己的机会,完全不看自己的故事;在同学的压力下早早提交,殊不知不采用rolling系统的学校,再早提交都会等到deadline后一起审核。这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好好把材料做到位不好吗?

合理定位,准备充分,按时提交,回报才是最丰厚的。希望今年的申请人,都能吸取这些教训,最大化自己的机会。

结束语

过去这一年,依然有泪水,有欢笑,有焦虑,有感悟。依然感激大家能给我机会,陪伴你们一起发现自己,一起成长,一起做出人生一个重大决定。能参与你们的生活,听到你们这么多故事,是我们做这件事最感欣慰和幸运的地方。

希望未来也能继续结伴前行。

2013年申请结果请回复1030查看。


最用心的申请咨询和GMAT辅导

报名请邮件:xieyin.studio@gmail.com


    关注 携隐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