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丨《大学的理想》

 

《大学的理念》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系统、综合、全面地论述大学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名著。...



好读书专刊

我来读名著

记忆中的经典


读纽曼《大学的理想》有感



航52   崔馨月

石羚助教组 供稿


《大学的理念》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系统、综合、全面地论述大学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名著。《大学的理想》是其中节本。通过本课程,我有幸拜读,虽然未能尽知书中作者的意思,但却发现自己感兴趣且赞同的观点。


大学老师在大学里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纽曼在前言里这样说道:“……要在科学团体与大学之间进行智力方面的分工。发现和教学是两种迥异的职能……”他旨在说明,大学是一个纯粹教学的地方,不是科研的地方,大学的教授最重要的也应该是唯一的职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科研应该由学会等机构来实行。

正如本书后文所叙,就大学本身而言,理智的培育是其目标。因而我们必须先强调,这负责培育理智的人,即大学老师,能否专心致志于教书育人的职责。

如今易见的是,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老师既被要求抓教学又被要求搞科研。就清华来说,在我还没进入这个园子前,我就读过相关报道——清华学生抗议清华对老师的“非升即走”制度——就职9年未晋升职称的老师必须离职。原因是该制度使让同学们喜爱且受益的方艳华老师调岗。而不止清华,北大、浙大、同济等国内各高校均采用类似的教师聘用制度。同样,世界上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在招收教员的时候都以学术水平作为最高优先级。

这种制度打磨下的大学老师似乎与纽曼书中勾勒的老师形象相去甚远。这错了吗?

正如纽曼所言,大学最重要的是使一个人得到自由教育,形成理智习惯。因而我认为,对于教授低年级基础学科的老师,强行要求他同时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是不合理的,因为他最重要的职责应该是传授,把前人的知识与思维成果更好地传承给后人,再由后人运用大学所学,专心投身于科研,这也许是一种更好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模式。反之,一个潜心科研的人,也并不一定适合传道授业解惑,他固有满肚科研经历与启发,但未必能把基础的学科知识以理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所以我认为,科研与教学应当分家。

但是,我与书中的看法有不同的是,结合当今,大学不能完全抛开科研。大学其实是科研的沃土,这样说并不矛盾。大学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头脑,不同学科交叉相容,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可以通过科研交流看法,学以致用,科研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演练场。但是对于一个大学老师来说,应该在科研和教学中划分一条界限。也就是把国内本就存在的教学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的划分制度重视落实,诚然,如果有的老师确实科研、教学两手抓得好,被归为教学科研型老师也并非不可。人人各司其职,教学不好的不因科研做的好被留下误人子弟,教学好的也不因科研做的不好遗憾告别讲台,尽善尽美地给予学生在大学理应受到的高质量教育。在保证教学为第一优先级下,再发展所谓的研究型大学。

以上是在阅读完纽曼文字后联系当今中国的思考。然而随着阅读其他文献,我也渐渐认识到,科研确实不能被排出在大学教育以外。纽曼所在的19世纪,德国以研究为中心的大学模式开始影响英国的高等教育。“在德国大学的冲击下,英国新成立的大学最先引入科学学科和研究,曾经顽固地反对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的“牛桥”也被迫改制……到1880年代,科学研究之风已盛行于英国大学之中。”这与当时英国想要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冲击相适宜,而也正如本书译者在前言中说到的,纽曼的大学理想本身带着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他没能看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积极一面,未能如洪堡那样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作出全面和积极评价。再看当今中国科研与教育的关系,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国科学院下也设有三个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上海科技大学,而其在中国科学院的体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存在的关联、必要性还值得做进一步学习与探究。但就本文观点来说,老师在科研与教学中的定位确实应该清晰明了。

参考文献:《19世纪初柏林大学改革的意义和影响》——才智 期刊 (2008.2.23)






读点书,撰个文,刷个脸,加个分~
助教编辑团队

编辑  高静 大刚 大亮    策划  万剑锋 王林珏


    关注 朋辈学习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