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LNG接收站系列(六)上海洋山接收站——明哲专稿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由大洋山、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






洋山深水港是是世界最大的海岛型深水人工港,港区位于浙江嵊泗崎岖列岛以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东南约30公里的大海里,由大、小洋山等十几个岛屿组成,平均水深15米,是距上海最近的天然深水港址。港口北距长江口72公里,南距宁波北仑港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扼守亚洲—美洲、亚洲—欧洲两大国际航线要道,,是中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是上海港的中转集装箱码头,也是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是中国发展上海自贸区,建设海洋强国的依仗。

 优势一:具备建设-15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洋山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落淤,海域海床近百年来基本稳定。

 优势二:能确保船舶航行及靠离泊安全。港区工程方案经过模型试验反复论证,表明工程实施后,对自然条件基本无影响,能维持原有水深,而且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

优势三:工程技术经济可行。工程水域地质条件良好,具备建港条件;另外,建设长距离跨海大桥世界上也有先例。

 优势四:符合世界港口向外海发展的规律。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开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国际港口协会会长皮特斯特鲁伊斯先后三次来洋山港,感叹:“我走过世界上所有大港,也见过一些建在海岛的港口,但像依托洋山这样的孤岛,在离大陆如此远的地方,建规模如此大的现代化港口,殊为罕见。“由于洋山深水港的加入,2010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7万标准箱,首次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



2014年12月23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是国内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总投资约139亿元,预计2017年建成。届时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这个数字是全美国所有港口加起来的吞吐总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九十年代上海港口贸易量发展迅速,但是也遇到了瓶颈,主要是黄浦江内码头岸线已经用完,没有深水泊位,长江口进港航道水深太浅,远不能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要求,跳出黄浦江,越过长江口,到大海建深水港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深海中建造大型港口,是对人类工程技术能力的巨大挑战。洋山港地处风大流急的杭州湾外口,这里还是强台风经常光顾的区域。大、小洋山由十几座不相连的小岛组成,工程人员要在平均水深20多米的岛屿之间,用吹沙填海的方式将岛屿间的海域填平,造出长6公里,宽1-1.5公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平整陆地。这相当于在1000个足球场的面积上,将沙子堆到七层楼的高度,砂石抛填总量超过一亿立方米。



孤悬海外的洋山岛港区,通过世界第二长跨海大桥——东海大桥,连接到南汇芦潮港。东海大桥耗资105亿元,总长32.5公里,其中跨海部分25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大桥共消耗钢材50万吨,浇筑混凝土150万立方米,足够装满500列火车。经过万余名建设者六年多的努力,一座海岛超级港口终于神奇地出现在了东海之上。





洋山港港区规划总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包括东、西、南、北四个港区,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自2002年至2020年分三期实施,工程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其中2/3为填海工程投资,装卸集装箱的桥吊机械等投资约200多亿元。到2012年,洋山港将拥有30个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达1500万标箱,可使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增加一倍。



东港区为能源作业港区,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LNG接收站和海底输气干线,建设规模为每年进口300万吨LNG,每年可向上海市区供应约40亿立方米LNG。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清能源供应基地,与西气东输、东海天然气形成多气源供应局面,共同保障上海的能源安全。其中LNG接收站位于洋山深水港区中西门堂岛,主要建设3座16万立方米LNG储罐、3台LNG卸料臂及其他相应的回收、输送、气化设施和公用配套工程,占地39.6公顷,并预留二期扩建场地。LNG专用船码头包括一座8万至20万立方米LNG专用船码头及重件码头配套设施等。用LNG船运来的进口天然气将通过东海大桥预设的40公里长的海底输气管线送到临港新城输气站,进入上海城市天然气高压主干网系统。



东港区还是远东最大的成品油中转基地,规划建设1900米长的油品码头作业区,这是一座国家战略储备油库,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是成品油库和生产生活设施区,2009年3月投入使用,可储成品油42万立方米;远期工程完成后可储存成品油270万立方米,将用中小型油轮转运至上海等地。



南港区以大洋山本岛为中心,西至双连山、大山塘一带,东至马鞍山。将作为洋山港2020年以后的规划发展预留岸线。



北港区、西港区为集装箱装卸区,是洋山港的核心区域。规划深水岸线10公里,可布置大小泊位30多个,可以装卸世界最大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货轮和巨型油轮,全部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可达1300万标箱以上,约占上海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30%,单独计算可跻身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港。北港区以小洋山本岛为中心,西至小乌龟岛、东至沈家湾岛,平均水深15米,岸线全长5.6公里;分为三期建设。

北港区一期工程由港区、东海大桥、沪芦高速公路、临港新城等四部分组成。于2002年6月开工,2005年12月竣工,总投资143亿元。共建设5个10万吨级深水泊位,前沿水深15.5米,码头岸线长1600米,可停靠第五、六代集装箱船,同时兼顾8000标准集装箱船舶靠泊,陆域面积为1.53平方公里,堆场87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为220万标准箱,由上港集团独自经营。作为配套工程的东海大桥于2002年6月开工,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沪芦高速公路北起A20公路(外环线)环东二大道立交南,至东海大桥登陆点,全长43公里。临港新城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0万,将建成独具风貌的滨海园林城市。

北港区二期工程东端与一期工期相连,于2005年6月开工,2006年12月竣工,总投资57亿元。共建设4个10万吨级泊位,前沿水深15.5米,码头岸线长1400米,陆域面积为0.8平方公里,吹填砂400万立方米,堆场86.1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为210万标准箱。由上港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等五家中外巨头的合资公司运作。

北港区三期工程分两个阶段建设,一阶段工程2007年12月竣工,二阶段工程2008年12月竣工,总投资170亿元。共建7个10万吨级泊位,前沿水深
17.5米,码头岸线长2650米,其最东端可停泊15万吨油轮。陆域面积5.9平方公里,年设计能力为500万标准箱,由上港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中海集团及法国达飞轮船等合资公司运作。

北港区三期工程顺利竣工,标志着洋山深水港北港区全面建成。北港区现已建成16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岸线全长5.6公里,年吞吐能力为930万标准箱,吹填砂石1亿立方米,总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更为壮观的是,在连成一片的5.6公里的码头上,整齐地排列着60台高达70米的集装箱桥吊,这些庞然大物每天可装卸3万只集装箱。规模如此庞大的港区工程能在短短六年半时间里完工,这在世界港口建设史上罕见的。

上海洋山LNG接收站
所属公司: 中海油

股份分配: 申能集团控股55%,中海油参股45%

接收:马来西亚设计接收能力:
一期规模为300万吨/年,年平均提供天然气42亿立方米。
二期规模为600万吨/年,年平均提供天然气84亿立方米。

输配:36公里的海底输气管道直通上海市内。配套:码头、电厂和管道,3座16.5万立方米储罐。

地址:上海市洋山深水港中西门堂岛。

建设:2007年建设,2010年投产。



上海LNG站项目是中海油建成的第三个沿海LNG接收站。该项目于2004年10月签约。由申能公司和中海油合作建设。上海LNG项目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能源项目,上海LNG项目调试运行为保冬高峰供气发挥重要作用。上海LNG项目总投资45.9亿元,LNG接收站选址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中西门堂岛上。项目主要由申能集团操作,中海油负责硬件设备的建设和将来供气。一期建设16.5万立方米储罐三座,接收能力300万吨,年供气40亿立方米,
约占上海全市供气量的一半。液化天然气气化后通过全长度36公里的海底输气管道,进入上海市区。二期工程建成后接收能力增加到600万吨,液化天然气很快将通过全长度36公里的海底输气管道,进入上海的千家万户可基本满足上海整座城市的用气需求,而随着上海液化天然气码头的正式启用,今后类似船舶的进出港将会十分频繁。

中海油的众多项目中LNG采用的运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广东LNG项目引用的多家企业共同参股的模式;另一种则是上海采用的由中海油接下所有工程的建设,再以招标的形式吸引其他企业,上海LNG项目中的码头、电厂和管道建设将全部靠招标来完成,尤其在供气方面,预计中海油将选择进口天然气来作为上海LNG的气源,气源也将根据国际油气价格的变动而选择不同的地方供气。

中海油在沿海城市的LNG建设中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中海油的优势在于进入LNG领域较早。从1993年开始LNG就已经作为中海油的发展目标。而且经过长期的运作,中海油在LNG方面在国际资本市场有一
定的经验和知名度。同时,还培养了一批熟悉LNG项目运作的人才。这些都是中海油可以占据国内LNG项目绝对优势的原因。

 2007年1月,上海洋山LNG接收站工程开工建设。

 2008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签订了上海LNG项目为期25年的供气协议。这是中国正在编织中的天然气供应网络在陷入近两年的胶着状态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2009年10月11日,LNG接收站迎来第一艘来自马来西亚的LNG运输船,项目进入带气调试阶段。

  2009年,开始供气后,上海LNG接收站将成为上海天然气供应系统的主力气源。2009年四季度,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加之2009年入冬较早,全市用气需求大幅增长。为缓解当前天然气供需矛盾,2009年11月中旬,上海LNG项目提前向城市主干管网应急试通气。2009年11月、12月份两次寒潮期间,最高日输气量占全市天然气供应总量的50%以上,有效缓解了本市高峰季节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

  2013年,大型LNG船“申海”轮安全靠妥洋山液化天然气码头,标志着上海海事局洋山港海事处自2009年10月首艘LNG船“北极精神”试靠洋山港以来,已经成功地安全保障了100艘LNG船舶进出港。作为上海市天然气主要供应渠道之一的洋山深水港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近年来,驶抵的LNG船舶量逐年增加,其供应量也在逐年增大,已接近上海市天然气总用量的一半左右。据统计,100艘次船舶累计向上海市供应天然气13160161立方米,达5959297吨,为上海市能源供应稳定提供
了良好保障。

 2014年8月25日,江苏如东洋口港LNG接收站顺利完成整船为第三方接卸天然气任务,拉开了洋口港保障上海清洁能源供应的序幕。国家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政策实施后,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灵活利用接收站富余罐容空间,对外首次提供高科技服务。首船第三方LNG共有5.8万吨,8月4日到港卸货,由上海申能集团采购,江苏LNG接收站卸货并代储装车,以“液来液走”的销售模式,通过槽车全部运至上海利用富余生产能力接卸外运第三方LNG,解决了淡季接收站装车任务不饱满和设备设施闲置问题,提高了大型LNG储罐的周转率和设施资产利用率,同时保证了昆仑能源下游LNG销售空档期的资源稳定供应,对提高中石油在LNG产业中的地位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笔者2010年,2013年曾先后两次参访上海自贸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工程洋山港,被港区的集装箱码头宏伟场面所震撼,如今拿出当年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左边能源东港区红色圈内的3个LNG储罐。



开车行驶在去往洋山港32公里长的东海大桥上。



坐船行驶过东海大桥。



对面的山是大洋山。



集装箱卸船。



小洋山最高点通信塔。



洋山港所属的崎岖列岛为天台山东北延伸入海部分,向东为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海域。再向东是深水区,隔东海海槽与日本琉球群岛相望,大,小洋山岛屿的形成是地壳新构造运动所致。远古时期这里曾沉浸在海平面以下,山上燕山期大型花岗岩经亿万年风化,切割,碎裂成形态奇特的天然石像。如石猴,石鲸,石龙,石龟,观音,及神奇的风凌石。



“火烧皮”表面发黑是铁质风化后形成的褐铁矿。







小洋山区域风云大雾变幻莫测,一年中大部分都是阴雾天气,下面拍到的山外有山,云彩就恰是一座大山,非常奇特美丽。



小洋山上北望东海大桥。



地址:上海市洋山深水港中西门堂岛。











责编:何明哲










    关注 LNG168物联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